天天看點

古典樂派的創始者~海頓Haydn(1732 ~ 1809)(下)

海頓的最愛,交響曲

海頓一生寫了120多部交響曲,特别是在他擔任埃斯特哈奇宮廷音樂家的30年裡,他帶領一群高素質的成員,始終癡迷于創作,并試圖嘗試各種音樂的可能性,以至于他最終寫了一系列流行交響曲,并建立了交響曲的形式和結構, 是以,過去和未來的優點被稱為"交響樂之父"。換句話說,如果海頓沒有在這個領域擴大他的領土,可能就沒有貝多芬的精美九交響曲。

海頓以交響樂的形式建立了"4樂章系統":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分為呈現部分,發展部分和複制部分;第二樂章是抒情的慢闆;第三樂章主要是帶有民間色彩的小舞步舞;最後的第四樂章以旋律結束。這4個樂章的形式,"快闆 - 慢闆,小步舞和旋轉",是此後交響樂的标準風格。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海頓是一個開朗而聰明的人,而這一特質也在他的音樂作品中顯露出來,比如流行的《告别交響曲》,其實是幽默的海頓為成員們想出的一封"情書"。原來,埃斯特哈奇的主人尼古拉斯規定,樂團成員不能與家人住在一起。但在1772年,這些成員非常疲憊,非常想念他們的家人,以至于他們向團長海頓抗議。在師傅和成員之間,海頓既同情下屬,又不惹惱雇主,聰明的海頓立刻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做了這部《告别交響曲》,為師傅準備了一些不同的東西。

當晚歌曲的前3個樂章照常進行,但到了第4樂章,音樂家們一個接一個地悄悄地離開了舞台,最後隻剩下兩個孤獨的小提琴手在舞台上,疲憊而孤獨地完成了音樂。這樣的舉動引起了嘉賓們的不少讨論,但觀衆席上的尼古拉斯立刻明白了樂團的意思,立即下令休假,以便成員們回家與家人見面。海頓的智慧不僅展現在他的音樂作品中,也展現在他處理群體事務的能力上。一首告别歌滿足了音樂家們回家的夢想,也成就了海頓诙諧幽默的美譽!

更多幽默

海頓于1790年離開埃斯蒂奇家族,并被邀請兩次演出并通路倫敦,所羅門向海頓提供了一個有利可圖的提議,為音樂會創作了12部交響曲,這些交響曲是海頓的晚期經典作品:所羅門交響曲。這12首作品包括著名的《驚愕交響曲》、《奇迹》、《軍隊》、《時鐘》和《倫敦》,代表了海頓作曲家生涯的最高成就,海頓在倫敦的演出被譽為"音樂世界的莎士比亞",受到廣大觀衆的熱烈歡迎。

其中,G大調第94交響曲也被稱為《驚愕交響曲》,這個特殊的昵稱也有一個可愛的源泉。原來,當時在倫敦演出的海頓,看到不少鄉紳和名人都在慢闆的第二樂章中睡着了,覺得這其實很不尋常,于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來戲弄他們。

第1樂章從舒緩的前奏中引出主題,後來呈現出歡樂的跳躍氣氛,這是交響樂的标準奏鳴曲風格;在第二樂章中,海頓以平靜而美麗的主題開始,引誘聽衆進入一個非常适合小睡的氣氛,優雅的女士和女士按照習俗睡覺,但這可能會落入海頓的陷阱!因為在一個非常安靜的小結局中,整個管弦樂隊突然爆發出一聲響亮的和弦,外加一陣激烈的定音鼓!這真的吓壞了一直睡着的觀衆,突然空氣中彌漫着3秒鐘的驚愕氣氛,從夢中醒來的男女們環顧四周,海頓正在嘲笑他精心制作的傑作。幸運的是,震撼之後的音樂更加正常,每個人都繼續享受着優美的旋律,直到歌曲結束。

《驚愕交響曲》充滿了作曲家靈巧和諧的風格和圍繞整部作品的優雅氛圍,是海頓最受歡迎和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關于标題的短篇小說從此成為音樂界的好故事。

優雅的弦樂四重奏

除了動人的交響曲外,海頓在弦樂四重奏中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這是一種優雅而輕松的室内樂,特别表達了海頓的作曲實力。其中,"太陽四重奏"依然保留着巴洛克風格,而《俄羅斯四重奏》則以民歌為主題,明亮的節奏展現了這類作品的成熟。此外,還有悠揚的"皇帝四重奏",最初是奧地利的國歌。

海頓通路英國期間,每當聽到莊嚴的英國國歌時,鄉愁就升起,再加上當時拿破侖軍隊在奧地利的蹂躏,促使海頓決定寫一首振奮人心的歌。後來,他收到了詩人哈紹卡的歌詞,海頓為這首歌配樂,并将其命名為"我們國王弗朗茨的天堂祝福",并于1797年2月12日奧地利皇帝的生日在全國各地的劇院演唱,感動了所有人。弗朗茨皇帝非常興奮,奧地利政府下令将這首歌作為奧地利的國歌。第二年,海頓将這首曲子改編成C大調四重奏,綽号"皇帝四重奏"。《皇帝》第二樂章改編自奧地利國歌,琴弦演奏的旋律非常優美,主題呈現後有四個變奏曲,由弦樂四重奏的4種樂器演繹,每個部分的和聲也是一條極好的旋律線,簡單的結構襯托出這首歌的優雅和溫暖, 而它深邃而甯靜的美,實在是孜孜不倦。

開創性的創世紀

海頓在一個宗教家庭長大,他的音樂訓練從小就從吟唱贊美詩開始,是以海頓本人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他的大部分音樂都是為了服務上帝。

在英國聽過亨德爾清唱劇《彌賽亞》的海頓深受感動,他覺得自己是寫出如此莊嚴贊美詩的最偉大的音樂家。當時,他收到了英國詩人利德勒的《創世紀》,回到維也納後,他開始構思它,3年後,海頓終于完成了清唱劇《創世紀》。

該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創世記的第一天到第四天,第二部分從第5天到第6天,第三部分描繪了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贊美上帝的功績。在寫這部劇時,海頓說:"在我的生命中,從來沒有一次比寫創世記時更接近神,我覺得神就在我身邊。這部作品于1798年首演,由海頓本人執導,但反響并不熱烈。直到第二年在羅馬重新出現,它才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尤其是1808年的完美演繹,生動地演繹了歌曲中優美歡快的氣氛,全場觀衆不禁站了起來鼓掌,76歲的海頓更是興奮地指着天空說:"這首歌是天上的意志,從天而降!"

風格永存

海頓晚年飽受疾病的困擾,但患病期間,他仍然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照顧。1809年,海頓77歲,他不僅患有風濕病,而且看到拿破侖的軍隊殘害了他的家園,他也傷心欲絕。臨終前,他用盡全力彈奏了3次自己手寫的奧地利國歌,但因為太傷心、太興奮,病情突然急轉直下,5天後就去世了。

堅定信念的海頓不喜歡展現人類黑暗複雜的一面,是以他的藝術氣質總是明亮、簡單、開朗。他的音樂純淨悠揚,善于用旋律描繪日常生活的所有主題;他也熱愛大自然的美麗風景,充滿精神思想,他總能精心勾勒出自然風光的輪廓。海頓對交響曲的貢獻是衆所周知的,他開創了交響樂的主要關鍵音樂風格,同時也确立了交響樂風格,他的音樂語言坦率生動,尤其是後期的傑作,也自由自在地表達了各種情感和情感。

海頓在臨終前經曆了許多磨難,尤其是在成名之前,他也有幾天睡在街上吃三頓飯,但他并沒有放棄音樂,他自然熱愛音樂,但更努力地學習音樂理論,專注于創作。我們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苦難的痕迹,正如他高貴正直的個性總是傳達出一種真誠溫柔的氣質。

努力工作的海頓,堅定信念的海頓,幽默機智的海頓,善良而簡單的海頓......這些真實的面孔融合在一起,交織在一起,我們成為我們所知道的"海頓爸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