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

(陳東和學生們在一起。圖檔:清華大學醫學院網站)

記者/李向邁

自5月以來,有人在海外學術交流線上平台PubPeer上匿名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東20多篇論文的存在,如多用途、一張地圖的重複使用等。截至發稿時,在PubPeer網站上可以找到24篇帶有上述圖像異常和作者簽名的論文,包括陳東。

在這些論文中,一些實驗圖像在不同的項目中重複出現,但标簽值不同;兩個實驗圖像非常相似;并且不同名額的直方圖是完全一緻的。《中國新聞周刊》評論的24篇論文均由陳東作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撰寫。

針對上述問題,陳東6月27日回複《中國新聞周刊》稱,"PubPeer上有人對我們一些文章的幾張展圖有一些疑問,我們非常認真細心地對待他們,正在對原始資料進行深入的調查和核實。根據初步了解,可以排除故意的學術欺詐,沒有論文的科學結論有所改變。有些問題是由于提問者不熟悉研究内容。但是,在極少數情況下,我們正在與雜志合作修改無意的錯誤。由于時間跨度長,涉及的學生和博士後較多,調查仍在繼續。"

董晨強調,"基本上排除惡意造假,展圖沒有經過人工加工,假冒僞劣沒有成立。"

董晨後來說,一些重複使用的圖檔其實是同一個實驗。其中一篇論文是"錯誤的",一個技術錯誤,并且已經在與雜志讨論修訂。他已經在PubPeer網站上回答了一些文章的問題,估計将于27日晚推出。

這些被質疑的論文大多發表于2003年至2019年,其中大部分發表于陳東在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任職期間,部分發表于陳東在華盛頓大學和清華大學醫學院期間發表。文章多發表在《免疫學雜志》、《生物化學雜志》、《實驗醫學雜志》等期刊上,論文發表在《自然免疫學》上,由自然出版集團贊助。另外兩篇論文分别于2007年和2019年被《自然》雜志收錄。

這次質疑的一些論文發表在進階期刊上。除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外,2018年《免疫》、《自然免疫學》和《實驗醫學雜志》的影響因子分别高達21.522、23.53和10.892。

2019年2月,《豁免》新編委會名單正式公布。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免疫學研究所所長陳東成為該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與陳東一起擔任編輯委員會成員的還有南開大學校長曹學濤,他在11月被問及他的論文被僞造一事。

據清華大學醫學院官方網站報道,陳東1989年畢業于武漢大學,1996年獲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博士學位,1997年至2000年在耶魯大學免疫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他是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終身講座教授和發炎和惡性良性腫瘤學中心的主任。現任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免疫研究所所長、慢性病免疫學研究北京重點實驗室主任。去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釋出《關于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協選院士名單的公告》,陳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東發表論文240餘篇,總引用次數超過26000次,2014年至2019年連續六年被評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他還是《免疫學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一書的作者。《T細胞生物學》主編,《中國科學與生命科學》和《FASEB期刊》副主編,《免疫、細胞研究》等期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