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被主席稱為中國革命的“貴人”,病逝時,主席親自擡棺下葬……

作者:文彙網
他被主席稱為中國革命的“貴人”,病逝時,主席親自擡棺下葬……

張昊(林玉英)雕像。

1935年11月,在瓦瑤堡的街道上,一個又黑又瘦的賣家搖晃着。賣家正值壯年,身穿陝北常見的輕闆羊皮夾克,背着一對包袱,裡面裝着童裝、帽子等農村日用品。

張問天看了賣家一會兒,忽然大聲道:"遠方的同志,你好!

貨郎看到張文天時,放下了重擔:"羅浮同志!他走上前去,緊緊握住張問天手。

張問天介紹了他的新婚妻子劉穎,"這是張昊同志,林玉英,以勞工運動而聞名。

張浩于1933年初赴莫斯科,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紅色勞工國際代表和中國共産黨派駐共産國際代表團成員,并出席了1935年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産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共産國際派張昊回中國,尋找"失蹤"了一年多的中國共産黨,傳達共産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的精神。

為了防止秘密被曝光,張昊獨自一人回到了中國,一言不發。為此,他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背誦共産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的精神、八一宣言的内容,腦海中枯燥乏味的密碼本内容。

劉穎問:"你是怎麼來到這裡的?"有車可坐,沒車可走。張昊從莫斯科出發,一路走了4個多月。從外蒙古進入中國後,為了應付審訊,他僞裝成賣家,擡着貨物,一路上悄悄地詢問了紅軍的情況。

在銀川,他濃重的湖北口音引起了守城官兵的懷疑,他被拘留了一個多月,因為沒有确鑿的證據,再加上他非常簡單勤勞,他每天為守城的士兵工作,消除了官兵的疑慮, 并釋放他。

他來到陝北地區,聽從紅軍的通知,找到了佬瑤堡。

張昊是共産國際與中共失去聯系後派往陝北的第一人。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迅速從前方趕回瓦堰堡。

張昊向張問天、毛澤東等人轉達了共産國際關于實行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訓示。

共産國際的統一戰線政策符合張問天、毛澤東等中共上司人的務實精神。岌岌可危的中國共産黨立即調整了政策和政策。正是由于統一戰線的這一政策,共産黨人才得以同昔日的敵人握手、媾和,拓寬了生活環境。

共産國際的新政策一出台,敵友的标準就變了,象棋遊戲也活了過來。為了統一戰線,毛澤東對革命的非革命甚至反革命者,隻要有利于抗日抵抗,就要有禮貌地對待。

他寫信給張學良麾下第57軍司令員董英斌,寫信給楊虎城和彭德懷,寫信給十七路軍總參贊杜賓成......給各界人士寫信,宣揚朝廷的團結。統一戰線的實施,使共産黨與東北軍張學良、西北軍楊虎成的秘密溝通"合法",紅軍對未來毫無顧慮。

1936年2月,毛澤東動員主力組建"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過河東征,師團名列。毛澤東提出東征,起初衆說不同,因為紅軍穿越湘江、大渡河、金沙河、吳河等河流的長征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現在很難有住處,必須離開基地,渡過東的黃河, 許多将軍都有顧慮。

彭德懷支援毛主席關于東征的決定,提出東征後,"與陝北基地的絕對聯系必須絕對保證"。毛澤東不高興地說:"你去絕對保證,我不能絕對保證。"他的思想已經形成,不可動搖。在準備十字軍東征的那天,正值春節,他在黃河邊寫了一首詩《花園裡的春雪》,大雪飛濺。

兩個多月來,毛澤東率領一支大軍渡東黃河,橫掃山西50多個縣,募集資金40多萬,補充新兵8000多人,獲得大量物資,大大改善了紅軍的補給狀況,提高了戰鬥力,還擴大了陝北的據點。東征傳回陝北時,黨中央釋出了《停戰建議和一緻抗日電氣化》,主動出擊。令毛澤東沮喪的是,東征期間陝北基地的創始人劉志丹犧牲了。

張昊不僅帶來了共産國際實行統一戰線的政策,而且同時又帶來了"統一戰線"張國濤,為解決張國濤分裂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不能不說,"幸運之神"特别關注那些忍受長征艱辛,定居在陝北的共産黨人。

當時,中共實際上有兩個"中央委員會":一個是陝北的黨中央委員會,另一個是張國濤的"黨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抵達陝北僅一個月後,共産國際派來的張昊"碰巧"來到陝北。

張昊來到陝北,加強了以張聞天、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合法性。張浩作為共産國際代表處理黨中央與張國濤的關系。張國濤在"南下"中受挫,不敢與共産國際發生沖突,隻能勉強取消自己成立的"中央委員會",走上"北上"的道路。

毛澤東用了中國革命的"貴族"張昊,意義重大。黨中央任命張昊為八路軍第129師政委,并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增設為中央委員。

遺憾的是,張昊于1942年3月病逝。

毛澤東、朱德、任畢時、徐特力等中共上司人親自擡着棺材埋葬。

他被主席稱為中國革命的“貴人”,病逝時,主席親自擡棺下葬……

毛澤東(前)為張昊擡棺材

據說,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擡着棺材埋葬戰友。

——摘自《梅文》2021年第3期

作者:胡松濤

編輯:薛衛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