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葡萄串起大夢想

作者:中國青年報
小葡萄串起大夢想

勤勞潇樸的王德利和羅玲玲。峰值/照片

轉到親屬檔案

四月 25, 2021

廣西省桂林市泉州縣菜灣鎮毛竹山村王德利一家

給總書記的好消息

現在我們種的葡萄已經成熟了,我多麼希望總書記能來我們的毛竹山村品嘗我們的葡萄。我們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我們的家庭夢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現實。

王德利

□ 中國婦女日報全傳媒記者高峰

在傍晚的秋風中,墨竹山村從白天的喧嚣中恢複了甯靜。

随着最後一批遊客的離開,王德利小心翼翼地把桌上的葡萄搬進了塑膠桶裡。"剛稱量,應該還剩下十幾斤,今天全部摘下來,帶到縣城委托朋友在夜市賣。為了給遊客帶來最佳的味覺體驗,王德利和羅玲玲堅持提供當天采摘的最新鮮的葡萄。

"讓葡萄産業做大"

摩梭竹山村,顧名思義,在山上種植苔藓竹,但其主要産業是葡萄種植。作為廣西桂林市泉州縣菜灣鎮南彜村所轄的自然村落,毛竹山隻有46戶156人,連續種植葡萄320畝。

2021年4月25日,茂珠山村迎來了尊貴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了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公園後,來到茂珠山村視察和參觀了村民王德利的家。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我家,全家人都非常驚訝和興奮,那一幕我們全家永遠不會忘記。王黛麗的妻子,39歲的羅玲玲,心情很艱難了很久。

羅玲玲說,習近平總書記很平易近人,他仔細檢查了家裡的客廳、廚房、浴室和熏制培根柴房,時不時問一些關于水電的細節,"真把老百姓的柴油和鹽放進心裡"。

王德利坐在客廳裡聊家,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家裡的情況。他的家庭是村裡最早的葡萄種植者之一,總共種植了12英畝,閑暇時他出去工作。羅玲玲坐在一旁,時不時點頭,是夫妻倆一起幹活,靠着勤勞的雙手種葡萄,全家人過着幸福的生活。

"莫索朱山,泥瓦屋,生活苦澀,南瓜湯,還有不嫁給莫朱郎的女人。一首曾經在當地流傳的歌曲,耗盡了過去毛竹山村的貧瘠和落後的樣子。"我剛結婚的時候,路沒有修好,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羅玲玲說。

事實上,早在她結婚之前,王德利的父親就開始嘗試葡萄栽培,當時品種是單一的,收成是平均水準。2008年,王德利和羅玲玲走到一起後,夫妻倆開始嘗試種植更多的葡萄品種,希望能增加産量和收入。

葡萄種植技術,羅玲玲從無到有,受了不少苦。她積極參加技術教育訓練課程,當這對夫婦有時間讨論和研究種植技術時......

随着葡萄種植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完善,王德利家族不斷擴大種植規模,2020年葡萄12畝,家庭收入14萬元。

王德利在業餘時間外出打工時,羅玲玲承擔了家裡所有的家務。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昔日的泥磚房,已經變成了一座三層的小西式建築。

"好日子都是掙紮。你選擇了種葡萄的路,你一直往下走,現在你已經嘗到了甜頭,感覺有一股沖動。習近平總書記的真誠鼓勵,讓夫妻倆更加勤奮,王德利經常鑽進葡萄園學習,很久沒出來。從8月到10月,來自摩梭竹山的各種葡萄品種來到市場,村民們迎來了一個甜蜜的收獲季節。

"總書記來的時候,葡萄剛剛開花,現在已經成熟了,我們很想讓他嘗嘗摩梭竹山的甜葡萄。王德利忙着雙手,臉上滿是笑容,"今年的葡萄榉産量是3000多斤,比去年多了500斤左右,而且價格也漲了,每斤可以多賺5分錢。村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委托,努力把葡萄特色産業做大做精。"

如今的毛竹山村是著名的專業葡萄種植村,輻射帶動周邊村種植葡萄3000畝,個人所得達到3萬多元。

"買一輛車,開一家農場"

從紅軍長征香江戰役紀念公園到毛竹山村,不到20分鐘車程,紅色旅遊路線就已經延伸到這裡。習近平總書記來視察後,不少遊客來到毛竹山村,在王德利家坐下。

今年5月,王德利和羅玲玲在他們家門前開了一家小賣部,出售當地産品和水飲料。葡萄已經成熟,自産葡萄也賣得很好。

到了晚上,王德利會把白天剩下的葡萄裝上電動車,迎接日落,輕快地騎到全州縣城。

距離墨竹山縣城近20公裡,出村水泥路3公裡,再進入交通國道。這些年來,他從村子裡出去打工,然後從外面回到毛珠山,這條路承載着王德利漫長的家庭夢。

随着縣城的臨近,國道兩旁的各種商店都很擁擠。王德利騎着電動車,忍不住看了幾眼五菱車線,自信地說:"年底我也會買一輛五菱廂式貨車,它不僅能坐人,還能拉貨。如今,他已經下定決心留在魔竹山發展葡萄産業,想開個農場。

摩梭竹山的葡萄名氣遠遠,經常有遊客前來品嘗,王德利覺得自己的樓房和後院都相當大,開一個農場也是夫妻倆的常點,"我還是對自己的工藝充滿信心,看看我家的柴房,熏制的培根特别香, 我們還将做整個州的特色菜,以確定遊客吃得好,想來。"王德利臉上帶着笑容說道。

"葡萄基地"成為"休閑景區"

"方本曉康知道紅日暖,方在繁華的世界裡是仁慈的","國泰民安"的大紅對聯貼在王德利家樓的牆柱上,顯得格外耀眼。

在建築物的兩側,兩棵紅色的白千層樹上種滿了樹枝,"當花朵綻放時,它們就像一串串的紅燈籠,特别美。羅玲玲嫁入魔珠山後,她看着兩棵白千層樹從小樹苗長到比大樹還高。

客廳的窗戶幾片清澈,牆上貼滿了兩個上國小的女兒的獎品。"他們是我貼心的小棉夾克,不僅成績好,而且通常放學回家,有時間的時候幫家人做家務。王黛麗說,兩個女兒給這個家庭增添了不少歡笑和幸福。

"現在國家生育政策已經放開,家庭條件越來越慷慨,我們也願意生第三個孩子。"王德利說。

漫步在MosoZhu山村,那裡的建築物被綠色植物覆寫。南沂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俊榮介紹,早在十多年前,毛竹山就開始建設新農村,不僅統一了建築的建設風格,而且通過道路硬化和路燈照明工程,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

通過葡萄産業與鄉村旅遊的融合發展,魔竹山村真正實作了"葡萄基地"向"休閑景區"的轉變,新打造的千年酸棗樹、摩梭竹通道、荷花池釣魚等景區,讓遊客永不回味。

"接下來,我們的計劃之一是完善葡萄品種,進一步建設紅色旅遊文化路線,完善水路網絡等公共設施,更好地建設摩蘇珠山。"王俊榮說。

在當地婦聯的指導下,注重衛生、關愛環境的羅玲玲帶領在毛竹山成立了"環保媽媽"志願服務隊,以環境之美、人文之美、環保 良好的家庭風情和豐富的生活有助于改善鄉村風情。

"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讓我們對美好生活、更有活力充滿向往。我們的家庭夢想也在一步步走向現實。未來,我們将繼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前行,讓家鄉的熱土更加生機勃勃,更加生機勃勃。"羅玲玲對未來充滿信心。

記者須知

好日子都是掙紮

"好日子都是掙紮。希望你靠勤奮智慧,讓自己的生活更甜蜜,更雄心勃勃。"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待,一直激勵着毛竹山村民卷起袖子,為産業發展而努力。

毛竹山村因地制宜選擇葡萄種植,發展成為特色優勢産業,滲透到産銷,進而融合農業文化旅遊,呈現出産業發展、村民繁榮、鄉村宜居的新氛圍,鄉村振興步伐更加紮實有力。

"小康不富裕,關鍵是要看同胞。王德利和羅玲玲的一家無疑是毛竹山村民富富的縮影,夫妻倆具有淳樸善良的農民特質,靠勤勤勞的雙手一步步實作家族的夢想,臉上總是充滿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來源:中國婦女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