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控源頭 重回收 抓末端

來源:人民日報

控源頭 重回收 抓末端

核心閱讀

塑膠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材料,廣泛應用于經濟和社會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既帶來了許多便利,也給環境治理帶來了挑戰。

目前,我國在塑膠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态環境部印發《塑膠污染治理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塑膠污染治理體系,細化利用塑膠源頭減少、塑膠廢棄物清理、回收再利用、循環利用、科學處置等方面部署,推動塑膠污染治理不斷深化。

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态環境部釋出了《塑膠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規劃》提出,到2025年,塑膠污染治理機制将更加有效,地方、部門和企業責任将得到有效落實,塑膠制品生産、流通、消費、回收和末端處置全鍊條将更加有效。該計劃将為居民的生活消費和企業的生産服務帶來哪些變化?

源頭減少:大幅減少一次性塑膠制品的不合理使用

中國再生材料再生協會再生塑膠分會秘書長王永剛表示,中國已成為塑膠原料生産、生産和消費大國。2020年,我國塑膠産量超過1億噸,規模以上塑膠制品超過7600萬噸。

塑膠本身并不是污染物,但塑膠廢料洩漏到土壤、水等自然環境中而難以降解,會帶來視覺污染、土壤損傷、微塑膠等環境危害。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8年的一份報告,全球生産的90億噸塑膠中隻有9%被回收利用,約12%被燒毀,其餘79%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或進入自然環境。

"如何應對日益嚴重的塑膠垃圾洩漏到環境中的問題是各國必須面對的嚴重問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研究學院教授王學軍說。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膠污染治理的意見》釋出一年多來,塑膠污染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系統推進。

國家發改委負責同志們,此次公布的《綱要》,進一步完善了塑膠污染鍊條治理體系,進一步細化利用塑膠源頭減少、塑膠廢物清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科學處置等方面的部署,進一步壓實了部門和地方責任,在"十四五"期間推進塑膠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在源頭減少方面,該計劃建議禁止生産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以及含有危害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塑膠微珠的産品。商品零售、電子商務、外賣、快遞、住宿等重點領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膠制品現象大為減少,電子商務快遞基本實作不再二次包裝,可回收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到1000萬件。

"這些一次性塑膠制品的廣泛使用、低價值和收集困難,已成為塑膠污染治理的難點和痛點,必須從源頭上減少其生産和使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實體改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德元說。

回收和處置:目前,中國每年回收近1900萬噸各類塑膠

在回收處置方面,《方案》要求地方以上城市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制度,塑膠垃圾收集和轉移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塑膠污染控制全鍊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加強廢塑膠的回收利用,将'垃圾'轉化為可再生資源。張德遠介紹,據統計,我國每年回收各類塑膠近1900萬噸,在提供優質的工業原料方面,與利用初級資源相比,可減少污水排放和60%-70%的能耗。

塑膠的巨大消耗帶來了大量的塑膠垃圾,但并非所有的塑膠垃圾都會造成污染問題,絕大多數塑膠材料都是可再生的。王永剛介紹,大力發展再生塑膠行業,建構科學精準的塑膠廢物管理體系,合理控制塑膠廢物,消除處置壓力,提高資源使用率,不僅能有效解決塑膠污染問題,而且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幫助實作碳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義。

王永剛分析,要完成《規劃》到"加快推進塑膠垃圾标準回收處置"這一主要任務,從加強塑膠垃圾标準回收清理、建立健全農村塑膠垃圾收集處置制度、提高塑膠垃圾回收利用水準和提高塑膠垃圾無害化處置水準等。

清理整治:重點水域、重點景區、農村地區曆史遺留的露天塑膠垃圾基本清理完畢

一次性塑膠垃圾體積小,重量輕,如果随意丢棄,很容易在河流、湖泊、田野和風景名勝區造成"白色污染"。為了填補塑膠垃圾收集和處置的短闆,該計劃要求基本清理垃圾清理地區主要水域,主要旅遊景點和農村地區的曆史遺留下來的露天塑膠廢物。

"為此,該計劃在河流,湖泊,旅遊景點和農村地區部署了有針對性的塑膠廢物清理任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員說。對江湖水庫管理内的塑膠垃圾進行專項清理,建立正常的清理機制,力争重點水域塑膠垃圾基本清理;為實作A級及以上旅遊景點露天塑膠垃圾全部歸零,開展農村塑膠垃圾清理,結合農村生活環境整治更新工作,對前屋、河溝、田頭等區域的塑膠垃圾進行定期清理,促進村内曆史遺留的露天塑膠垃圾基本為零。

"為了進一步落實各方的責任,《綱要》針對部署的37項具體任務逐案确定負責部門,明确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内塑膠污染治理負總責,完善工作機制,明确責任分工,努力組織落實。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态環境部和國家發改委将繼續組織塑膠污染治理年度聯合專項行動,将聯合專項行動确定的未決問題納入中央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員範圍,進一步收緊壓實部門和地方責任。

人民日報(2021年10月27日第17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