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當北風寒冷,受不了寒冷時,辣魚選擇飛往中國南端,首次參加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與第一版相比,除了今年大賽機制的引入和優秀的放映名單外,電影節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師班活動依然力度大。
今年大師班邀請嘉賓的含金量非常高:有伊朗著名導演阿莎·法哈蒂(《離别了》),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還有比利·奧古斯特(Billy Auguste),"戛納金棕榈獎"(世界上隻有7個)的成員;還有國際知名的日本恐怖大師黑澤清(《東京奏鳴曲》),當然還有讓氣氛沸騰的美國演員伊桑·霍克。

伊桑·霍克
組委會給霍克的活動起了一個非常浪漫的題目,"吟誦一首詩,叫電影"。對他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貼切的描述。
13歲進入影視行業的伊桑·霍克(Ethan Hawke)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演員。憑借獨特的氣質和對人物的精确把握,伊桑·霍克最著名的傑作《戀愛在》系列三部曲(《黎明破曉前的愛情》、《日落與黃昏的愛情》、《午夜前的愛情》《獨立日》和《少年時代》等)赢得了全球文學藝術電影的大量粉絲。
除了表演,他還精通法語和德語,尤其癡迷于音樂。鋼琴,小提琴,小号,他可以控制。這次,他來到電影節參加大師班活動,還主動與觀衆分享自己對将要上映的新電影、表演、制作、導演、布景環境的看法。
▲官方照片由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提供
談論經典
三部曲中的愛情是一顆敏銳的心的産物
作為文藝界的名著,《三部曲中的愛情》依然占據豆瓣前250名。尤其是與《與安德烈共進晚餐》類似的第一部,在電影史坐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談到與該系列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的合作,理查德·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是一位以"說話連勝"而聞名的天才,伊森當場慷慨地分享了許多幕後故事。
他說,當他第一次見到林克萊特時,他很年輕,當時并不是特别有名。當時,伊森在經曆了《死亡詩社》的熱潮之後,已經憑借《我的愛與父》、《金雪狗》、《天空的其餘部分》等多部人氣作品在業内掀起了人氣。兩人在伊桑·霍克的劇院公司相遇,并開始了長期的友誼。
▲ 《死亡詩社》
談到後來讓兩人成名的《黎明破曉前的愛情》,伊森說,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導演并沒有明确區分演員,而是"希望我們能一起參與編劇工作"。衆所周知,《三部曲中的愛情》最有趣的部分,來自于其高密度、極為逼真的文字,這反過來又挑戰了創作者的編劇。
說到這一部分,伊森認為,"随機性"對當時電影的創作有很大幫助:"其實我們之前并沒有什麼計劃,隻是開始制作然後開始這樣的電影。演員和導演之間建立了一種神奇的聯系和默契,在開始表演之後,感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黎明破曉前的愛情》
這種獨特的"複制"生活的創作模式,賦予了《三部曲中的愛情》獨特的氣質。很多戲,大家都有敏銳的頭腦,不需要刻意準備,一邊演戲一邊知道接下來該說什麼。類似的創作方式也被帶到了《少年時代》中,其實這部12年的電影幾乎是《三部曲中的愛情》醞釀作品的同期。兩部劇集都采用了"時間換空間"的實踐,如實記錄了電影中演員在現實中的狀态,使作品的沉澱更有意義,使影片産生了非常強烈的現實感。
談論創作
這是很多東西,但它不能被迎合
無論是表演還是幕後,伊森都表示,他不會根據電影的預算調整自己的創作風格。在他看來,其他人可能會根據主題而改變,但他們自己不會這樣做。在解釋這種"不可變"時,他給出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
"比如,如果我想為100萬人做晚餐,因為食客人數非常多,我會盡量做這頓晚餐,照顧到大多數人的口味。但是,如果我隻有兩三個食客,我必須讓我的食譜盡可能特别,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換句話說,他不會故意迎合一小部分觀衆的口味。相反,他非常了解電影作為一種流行藝術的本質——在不違反流行美學的情況下,适當添加個性是可以接受的。當然,伊森認為,性格并不意味着你必須對别人發号施令。
談到尴尬的創作環境,伊森指出,有時與他合作過的一些導演會向周圍的人展示他們的信心,以表明他們很自信。然而,這種自信并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判斷眼前的形勢,因為電影是一門複雜而全面的藝術,需要依靠不同的學科互相配合,才能創造出經典。
「如果身為導演,你沒有開放的心態,看到別人的光點,卻聽不到不同,甚至比你更好,那麼你很可能會被蒙蔽」,此外,他也強調了導師們處理不同意見的方式:「他們在面對分歧時,總是傾聽周圍人的意見, 而不是立即做出決定。"
▲"教育訓練日"
面對正在從事電影工作的年輕一代,伊森說,在與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和理查德·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等大導演合作後,他越來越意識到個性的重要性。他認為,電影藝術創作最有趣的部分在于其不均勻性原則,這意味着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既然如此,找到你最需要的聲音是最有利于創造的聲音。
說出新作品
是是枝裕和與我的心靈交流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自去年憑借《小偷家族》(Thief Family)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榈獎以來,他的國際知名度再次上升。今年,他的新片《真相》彙集了來自英國、美國和法國的演員,成為威尼斯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在這次大師班上,伊森·霍克自然而然地聊起了這部新片。
回憶起《真相》的拍攝過程,伊森承認一度很難。他強調了著名的法國女演員德納芙(Deneuve),稱由于她的年齡,對方在拍攝過程中正在從疾病中恢複過來(上個月因輕度中風再次入院)。談到影片中的視聽元素,伊森表示,在影片中使用音樂元素非常重要。對于擅長音樂的伊森來說,他将音樂比作一種語言,并表示,雖然偶爾與法國演員合作的語言原因使雙方無法進行更深入的交流,但對電影的共同熱愛幫助他們克服了這個問題。
▲《真相》
除了幫助不同國籍的演員融入劇組的主要演員外,導演還有是枝裕和。據伊森介紹,在片場休息期間,導演經常圍繞《少年時代》和《三部曲中的愛情》問一些非常有趣的問題,這讓他意識到自己和導演是有聯系的。
對于這次來中國參加電影節,伊桑·霍克甚至在大師班現場"放大了這一舉動",暗示當條件成熟時,他未來可能會來中國拍攝功夫電影!他向觀衆透露,他一直夢想着拍一部中國功夫電影,如果可以的話,未來可能會親自扮演一個被暗殺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故事的舞台會以中國為背景。
附言
雖然當天的大師班隻是一個短短的一小時活動,但伊桑·霍克在幕前和幕後分享了他來自觀衆的許多故事。
他承認自己曾經在中年危機中迷失方向。後來,他決定制作兩部以音樂為主題的電影("留在心中","西摩介紹"),以緩沖這種損失的挫敗感。
一部傳記片,一部紀錄片,兩部電影記錄了具有非凡音樂天賦的主角,但無法在商業上取得成功。與成名的那群人來說,小人物的平凡,總讓人想起伊森早年所扮演的那種不熱的角色。
當每個人都在為傳奇歡呼時,總有一個角落需要留給被遺忘的人。從默默無聞到世界知名的才華,離不開小人物,也許伊桑·霍克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留給觀衆最後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