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格靈報道
在蘇聯流亡女作家安·蘭德(Ayn Rand)的三部有影響力的小說中,她反複提到女人(或男人)渴望愛情,卻不明白真誠而堅實的愛情應該是"掙來的";沒有"掙"而獲得的愛首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它永遠不會持久。她用英文單詞"Earn"或"earn"來孕育許多感情。生活中的許多例子表明,所有失敗的婚姻都是因為人們忽略了"掙錢"這個詞;一旦結婚,愛情似乎就投保了,未來所有的災難都應該由婚姻的保險公司來承擔。也就是說,男女雙方不再繼續"掙"愛,而是把對方已經給予或正在給予的愛視為"應得的"。
我在海内外遇到了很多男人和女人,天生美麗、聰明、可愛,看來愛情和婚姻并不順利。因為他們生來就有足夠的資本,是以他們永遠不必赢得愛情。對于這樣的男人和女人來說,似乎整個世界都應該在他們的愛中,這樣他們就把任何人給予的愛都花在了如此偉大以至于他們從未珍惜過它。他們不明白,一個人隻消費而不在他們的情感生活中儲蓄是危險的。有價值和高品質的愛總是必須積極地"赢得"。"賺錢"的過程,是成長、成熟、淨化的過程,是努力、真誠付出的過程。
這讓我想起了兩年前我讀過的一本書,道德動物(羅伯特·賴特),這是達爾文關于進化心理學的著作,其主要主題是男女之間的關系。基于達爾文的愛情和婚姻,這本書總結了達爾文與妻子艾瑪婚姻成功的幾個決定因素:第一,對具有大量美德的愛情對象的實體和化學選擇。第二,婚前沒有身體接觸的純潔愛情。達爾文的成功與疾病。艾瑪是一個長相樸實的女人,是以達爾文在選擇她作為他的情人時是務實的,反對愛情的男性本質。婚後,達爾文的名氣不斷上升,但他始終珍惜艾瑪給他的那段簡單的愛情。他認為艾瑪是一個會讓他努力工作的女人,讓他不讓他勤奮到忘記世界的快樂。在他們近半個世紀的婚姻中,達爾文繼續"赢得"艾瑪的愛和關懷,艾瑪同樣"赢得"達爾文的欽佩和尊重,艾瑪說:"(看似自嘲)沒有什麼能像疾病一樣将一男一女牢牢地聯系在一起。"在二十多年的慢性病期間,她給了達爾文精神和身體上的照顧,是以達爾文在艾瑪的輝煌成功中隻有一種喜愛。在達爾文的自傳中,他寫道:"她(艾瑪)是我一生中最幸運的人......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比我強多遠的女人,怎麼會是我的妻子。"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從未停止過"賺取"對方的愛,他們不認為對方的愛是"應該的"。
達爾文的聲望讓艾瑪的一位姨媽為艾瑪流汗。艾瑪一直對着裝缺乏興趣,是以她總是太簡單,甚至過時。在一封信中,阿姨勸勉她的侄女:"......不要忽視那些讓你看起來總是賞心悅目的小裝飾品。你忽略了它,因為你認為你的丈夫不關心這些關于女人的外在細節。事實上,任何男人都關心這些細節。"
我不知道艾瑪是否聽了她姨媽的話,以及她是否會在未來的日子裡嘗試"令人愉快"。但從阿姨看來,她相信"賺"這個詞;
在《道德動物》中,有一段是關于狄更斯的,狄更斯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狄更斯稱他的妻子是他第一次結婚時的"另一半"。二十多年後,他的名氣吸引了無數年輕美女的仰慕,而他的妻子是一個"看不見"的東西,她創造了"讓最親近的人受苦的餘地"。""更好的一半"在幾年後變成了一個"無感,怨恨,疲憊 - 幾乎令人讨厭的"女人。人類文明的兩位偉大明星,達爾文和狄更斯,有着截然不同的愛情和婚姻經曆。當然,這與他們完全不同的個性有很大關系。但可以看出,婚後,狄更斯很容易從愛情的主體進入對象,隻知道代價,不知道要"賺",是以他和妻子凱瑟琳的關系形成了惡性循環;可以想象,狄更斯對這段失敗的婚姻負有主要責任。像所有成功的男人(或成功或美麗的女人)一樣,狄更斯相信愛情可以在不必赢得愛情的情況下獲得。他不能擁有堅實、純潔的愛,因為他破壞了愛,削弱了不勞而獲的愛,失去了"赢得"愛的能力。
《非洲筆記》,作者:Yan Geling
轉自:顔膠凝淩 公衆号 ID:顔膠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