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缪多部作品中譯本再版:他的寫作方式是真實的、直接的

1960年1月4日,法國作家和哲學家加缪在前往巴黎的途中死于車禍,享年47歲。但在他的一生中,加缪寫了大量的書,并成為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57年,他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之一,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加缪對文學的偉大貢獻。近日,由法國駐華大使館與翻譯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加缪收藏郭宏安譯本"新書分享會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舉行。學者兼翻譯家郭宏安,通過線上方式,與翻譯、法國文學研究專家餘忠賢和作家A B展開對話,共同探讨加缪的作品和思想。

加缪多部作品中譯本再版:他的寫作方式是真實的、直接的

阿爾伯特·加缪:一部作品,一種精神("郭洪安譯加缪收藏"新書分享會)活動現場,作家A B在分享自己閱讀加缪作品的感受。從左至右依次為翻譯森林出版社副主編、古典文學出版中心主任于仲賢、作家A B。

2011年,翻譯出版社出版了三卷《加缪集》、《局外人對西蘇福斯的神話》、《堕落的流放與王國》《反婚藏品夏日合集》,由郭紅安翻譯,《加缪集》,獲得第四屆傅磊翻譯出版獎。同年,林氏出版社翻譯版還出版了郭洪安的《陽光與陰影的交集:郭紅安讀加缪》書評。十年後,出版社對四部作品的譯本進行了修訂,并推出了郭紅安檢新譯本《加缪筆記:1935-1959》(精選集),形成了新的五卷版《郭紅安譯本加缪集》。

加缪多部作品中譯本再版:他的寫作方式是真實的、直接的

《郭洪安加缪集譯本》(五),《加缪》,郭洪安譯,林出版社譯,2021年5月。

以最真實、最直接的方式陳述真理、自由和尊嚴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郭洪安一直緻力于加缪作品的翻譯和研究。活動上,郭紅安介紹了自己對作品的閱讀、研究和翻譯。在學習了法語後,郭洪安以普通讀者的身份接近加缪,并很快接受了加缪的思想内涵,他讀的第一本書是《局外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郭洪安一直追随加缪,除了研究之外,他還逐漸将加缪的作品介紹給中國讀者。當時,加缪的作品翻譯成中文并不多,隻有瘟疫在公開場合發表。這就是為什麼加缪在郭洪安的翻譯中沒有瘟疫。

在《陽光與陰影:郭洪安讀加缪》的後記中,郭洪安介紹了他對加缪作品的了解。他認為加缪是20世紀罕見的尋求風格的作家,加缪的風格是高尚的風格,作為翻譯者,他也将其作為翻譯的基礎,主張翻譯過程堅持"适度"的原則,既不"過度"也不"太晚"。在《加缪筆記:1935-1959》(精選集)的後記中,郭紅安指出,在筆記中,加缪說:"要寫作,你應該總是比(與此相比)少一點表現力。無論如何都不要說唱。"真正的藝術品少說了。一個人在寫作時應該做的是學會控制自己。這是加缪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對文學寫作的要求,更遠的地方,是對人類表達的要求。加缪是一位"相信文字"的作家,是一位自我意識的風格藝術家。當他談到自己的寫作時,他經常看到諸如"限制","堤壩","秩序","溫和","圍欄"等詞語意味着"不要過分",簡而言之,"不要說唱"。這種"度"的自我意識,使得加缪的寫作風格非常單薄和堅硬。

加缪多部作品中譯本再版:他的寫作方式是真實的、直接的

加缪和他的孩子們于1948年在利裡昂河畔的勒尚皮安。加缪的照片由法國大使館書籍和思想文化專員朱迪思·奧裡奧爾(Judith Oriol)現場分享。

俞敏洪最早讀到的加缪作品是《局外人》和《瘟疫》,當時在中國,人們更多地談論存在主義,并開始争論加缪的存在主義是否是存在主義,以及薩特和加缪之間的差別。他認為,第一次閱讀加缪的作品,可能會發現荒謬的想法難以了解,但随着閱讀的深入和經驗的成長,會慢慢體會到這種态度,"慢慢地就能了解為什麼"局外人"被稱為"局外人",以及為什麼飛蛾是這樣的生活态度。"

活動上,于先用《瘟疫》中的格蘭德這個角色修改了一句話作為例子,詳細闡述了對加缪風格的了解:加缪以最真實、最直接的方式,真理、自由和尊嚴。于忠賢說,大這個名字,是"高大"的意思,但他其實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公職人員,他參加了抗疫的志願者工作。因為忙碌而平凡的生活,大約五十歲的格蘭德和妻子讓娜每天晚上在餐桌上默默無聞,這讓娜感到痛苦和疲憊,于是她留下了一封信,"我曾經很愛你,但現在我太累了......我不高興離開你,但我不需要快樂重新開始。"格蘭特想給妻子寫一封信,但他找不到合适的詞語,是以他決定寫一本小說。多年來,格蘭德反複修改小說的第一句話,在不斷的修改中,他會把這句話的優美文字越弱、越簡單、越清晰。在餘忠的第一印象中,這個角色的代表就是加缪。

生活需要有一塊像瘟疫這樣的作品,将他的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結合起來。

在《陽光與陰影的交集:郭洪安讀加缪》一書中,郭洪安指出,長期以來,盡管加缪自己一再否認,薩特也不同意,但他仍然被許多人認為是一個存在主義者。直到1951年,當他出版《反抗》(L'Homme révolté)時,他與薩特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辯論,并最終與之決裂,一些法國批評家才意識到他們長期存在的分歧,加缪的哲學被公認為"荒謬的哲學"(關于荒謬的哲學),并摘下了存在主義的帽子。但在英國、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甚至在法國,加缪仍然被一些人視為存在主義者,或者是右翼的代表,例如,在他的諾貝爾文學獎中,他說:"加缪代表了一種成為存在主義的哲學運動,他在其中通過否認所有個人意義并看到其中的荒謬性來總結人類狀況的特征。在郭洪安看來,阿爾伯特·加缪被認為是一位存在主義作家,主要基于他的兩部作品:小說《局外人》和哲學散文《西索福斯的神話》。

加缪多部作品中譯本再版:他的寫作方式是真實的、直接的

加缪的出生證明。加缪的照片由法國大使館書籍和思想文化專員朱迪思·奧裡奧爾(Judith Oriol)現場分享。

"今天,媽媽去世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養老院的電報說:"母親死了。明天埋葬。此通知是唯一的通知。"這并不意味着什麼。也許他昨天死了。這句話是《局外人》的開頭,在閱讀加缪的作品時,A B恰好讀到了這部加缪作品最容易了解的小說。在A B看來,《局外人》的開場白,颠覆了他過去在文學中接觸到的許多虛僞,讓他覺得加缪是一個真實的人。"誠實"是A B讀完加缪作品後最大的感覺。面對母親的去世,英雄梅爾索并沒有在葬禮上做出悲傷的哭泣姿态,而是表現得無動于衷,這讓A B意識到世界上有像梅爾索這樣的人,以及他們自己的感受。

在當時的A B看來,《卡利古拉》《西西福斯神話》《局外人》《訪客》等都充斥着挑釁性的作品,而《瘟疫》有些欠缺。但後來,A B改變了主意,他認為人生需要一個"瘟疫"這樣的工作,來結合他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但AY最喜歡的作品仍然是荒謬的三部曲(《局外人》,《卡利古拉》和《西索豐神話》),在他看來,這是連續三部熱門作品,仿佛三部車禍非常強烈。因為喜歡《局外人》,A B多次拆解作品,進而創作了小說《下面,我該怎麼辦》,向這位偉大的作家緻敬。

加缪多部作品中譯本再版:他的寫作方式是真實的、直接的

加缪,1945年在萊蘭群島。加缪的照片由法國大使館書籍和思想文化專員朱迪思·奧裡奧爾(Judith Oriol)現場分享。

郭洪安最推薦的加缪作品是《堕落》,他同意薩特的觀點,即《堕落》可能是加缪"最美麗、最不為人所知的作品"。郭洪安說,這說明作品的"堕落"非常深刻,包含了很多層次。此外,它在形式上也更加特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獨白作品。當然,他的對象不是一個字或一個字,而是作者沒有寫對話,通過英雄當然,克拉門斯所呈現的人物的語言和表達,還有另一個人的存在。郭洪安認為,這種形式是"堕落"的,與其他古代作品不是同一個地方。

通過 洪浩

編輯:董尼郎

校對露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