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場館”有了“新面孔”

“老場館”有了“新面孔”

觀衆在冰立方觀看中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女子冰壺決賽(2019年12月8日)。新華社記者 朱煥宗

百年首鋼公園推出"從火到冰"的涅槃之旅;奧運會不僅僅是一項體育賽事,它與城市産生共鳴,共同前進。

擁有102年曆史的石景山煉廠1号高爐地基,如今猶如鋼鐵化石矗立在景西首鋼公園。如果把它看作一本記錄首鋼百年奮鬥曆程的曆史書,那麼老鋼廠擁抱"兩屆奧運"的涅槃轉變之旅,将是感人的篇章之一。

一位首鋼老勞工記得,2001年北京申奧會當晚,首鋼人在工廠東門慶祝的心情喜憂參半。我們不僅為100年的奧運夢想成真而感到興奮,也為"十裡鋼城"的未來而擔憂。鋼鐵人以鋼鐵著稱,首鋼将是奧運會的命運,也是首都藍天,也因為新廠房的開放而發展的局面。

新生産線在其他村莊使用,老公園期待振興。2015年,北京和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和殘奧會主辦權。這一曆史性機遇讓首鋼集團副總經理梁傑感歎,北京冬奧會猶如"火石",老公園的發展和複興的"高爐"完全點燃。

煉鐵原料區改造成北京冬奧組委舊址;多次被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稱贊首鋼公園,近年來繼續"煥然一新",根植于北京城市記憶的鋼鐵工業園區化身紅牌。

金安橋地區轉型為"科幻城市";氧氣廠區建有跳台滑雪場館;焦化廠區在服務交易會上大放異彩面積相當于北京奧運森林公園首鋼公園北園的一半整體租金率超過75%,僅近四年一項體育賽事就舉辦了141屆奧運會,大量商業活動。

"從缺乏公共設施到支援封閉的工廠,到敞開大門逐漸進入跨界融合的城市産業共同體,作為奧運驅動的城市更新和發展的模式。首鋼公園正在繪制一幅藍圖到最後,在首都新時代大踏步走過,複興新地标性建築的前進之路。"首鋼集團副總經理梁傑說。

随着北京冬奧會開幕100天倒計時的開始,北京冬奧會場館和基礎設施進展順利,所有比賽場館和主要非比賽場館都已基本完工,繼續通過測試,積累營運經驗。一批北京奧運會"老場館"以"新面孔"服務新奧運周期。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通過"水冰轉換",從世界著名的遊泳賽事比賽廳進入北京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場"冰立方";首都體育場已成為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的場館,見證了"乒乓外交"與"最美冰"的"老體"......

"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的特點之一,就是對現有場館進行全面改造,以期賽後利用,思考如何提高城市發展和冰雪運動的發展。參與北京"兩奧"場館建設的北京市體育場館建設部主任黃琦表示,"老朋友"有了"新身份"。

借助北京冬奧會的契機,大量北京奧運場館除了直接服務于北京冬奧會外,還增加了新的功能,以滿足長期營運需求。國家遊泳中心在其南廣場建造了一個新的冰上運動中心,國家體育場将冰堡擴建為訓練中心......這些"冰上新空間"的建成,将進一步推動"3億人參加冰上運動"的目标。

園區改造、新場館、區域合作...北京冬奧會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互相成就,未來可以前衛,充滿力量!(記者 張偉)

來源:新華社每日電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