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场馆”有了“新面孔”

“老场馆”有了“新面孔”

观众在冰立方观看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女子冰壶决赛(2019年12月8日)。新华社记者 朱焕宗

百年首钢公园推出"从火到冰"的涅槃之旅;奥运会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它与城市产生共鸣,共同前进。

拥有102年历史的石景山炼厂1号高炉地基,如今犹如钢铁化石矗立在景西首钢公园。如果把它看作一本记录首钢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书,那么老钢厂拥抱"两届奥运"的涅槃转变之旅,将是感人的篇章之一。

一位首钢老工人记得,2001年北京申奥会当晚,首钢人在工厂东门庆祝的心情喜忧参半。我们不仅为100年的奥运梦想成真而感到兴奋,也为"十里钢城"的未来而担忧。钢铁人以钢铁著称,首钢将是奥运会的命运,也是首都蓝天,也因为新厂房的开放而发展的局面。

新生产线在其他村庄使用,老公园期待振兴。2015年,北京和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主办权。这一历史性机遇让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杰感叹,北京冬奥会犹如"火石",老公园的发展和复兴的"高炉"完全点燃。

炼铁原料区改造成北京冬奥组委旧址;多次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首钢公园,近年来继续"焕然一新",根植于北京城市记忆的钢铁工业园区化身红牌。

金安桥地区转型为"科幻城市";氧气厂区建有跳台滑雪场馆;焦化厂区在服务交易会上大放异彩面积相当于北京奥运森林公园首钢公园北园的一半整体租金率超过75%,仅近四年一项体育赛事就举办了141届奥运会,大量商业活动。

"从缺乏公共设施到支持封闭的工厂,到敞开大门逐渐进入跨界融合的城市产业共同体,作为奥运驱动的城市更新和发展的模式。首钢公园正在绘制一幅蓝图到最后,在首都新时代大踏步走过,复兴新地标性建筑的前进之路。"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杰说。

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100天倒计时的开始,北京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进展顺利,所有比赛场馆和主要非比赛场馆都已基本完工,继续通过测试,积累运营经验。一批北京奥运会"老场馆"以"新面孔"服务新奥运周期。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通过"水冰转换",从世界著名的游泳赛事比赛厅进入北京冬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场"冰立方";首都体育场已成为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场馆,见证了"乒乓外交"与"最美冰"的"老体"......

"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现有场馆进行全面改造,以期赛后利用,思考如何提高城市发展和冰雪运动的发展。参与北京"两奥"场馆建设的北京市体育场馆建设部主任黄琦表示,"老朋友"有了"新身份"。

借助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大量北京奥运场馆除了直接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外,还增加了新的功能,以满足长期运营需求。国家游泳中心在其南广场建造了一个新的冰上运动中心,国家体育场将冰堡扩建为训练中心......这些"冰上新空间"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3亿人参加冰上运动"的目标。

园区改造、新场馆、区域合作...北京冬奥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相互成就,未来可以前卫,充满力量!(记者 张伟)

来源:新华社每日电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