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作者:沉思的托克維爾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2021年注定是所有期貨交易者激動人心的一年,大宗商品價格創下紀錄。

鐵礦石和鋼鐵價格創下上半年曆史新高,2021年5月12日鋼鐵綜合指數收于6,633.84元。那麼下半年的煤炭價格繼續高漲,讓各大煤炭使用者稱苦,電力企業正面臨着"一旦停電一角錢"的困境,這讓人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讓鐵礦石和煤炭這些并不出人意料的商品變成了"瘋狂的石頭"。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CCTD渤海動力煤現貨5500K參考價格指數

随着新冠疫情的結束,經濟複蘇刺激了煤炭價格的回升,而在去年的采暖季煤炭價格将飙升,CCTD渤海動力煤現貨550萬參考價格指數一度突破千元,創下1005元/噸的曆史新高,随後随着采暖季的結束, 煤炭價格回升至相對合理的水準。

今年3月,煤炭價格的上漲速度與火箭一樣快。自2021年5月以來,煤炭價格略有下跌,當時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會上訓示監管大宗商品價格。7月進入用電高峰期後,雖然有國家規定,但渤海周邊550萬動力煤現貨參考價格也反彈至近1000元的水準,并一直保持到現在。

我們不必去陰謀論,即以鐵礦石和煤炭為首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由于一場虛假的金融戰争,大棋黨和宋紅兵之間的奇怪談話可以平息。

十年前經曆過"四萬億元刺激計劃"的人對"高糖"、"大蒜你辛苦"和"江你軍"等字眼并不陌生,經濟刺激計劃導緻上遊大宗商品上漲,進而推動下遊大宗商品價格的出現還在眼前。如果你對過去十年發生的事情有任何記憶,為什麼不了解最近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呢?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同樣,面對十年後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國必須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利用強有力的刺激計劃來加強經濟,是以相對寬松的貨币政策勢必會提上日程。

面對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特朗普政府的增水刺激計劃已經向市場投入了數萬億美元。歐洲央行也迅速效仿,推出了超寬松的貨币政策來提振經濟複蘇。雖然寬松的貨币政策可能導緻通貨膨脹,但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做出加息的決定。

上遊發達國家一直在向全球通脹壓力傾注水,下遊開發中國家隻能加息以減少貨币供應量,巴西、土耳其和俄羅斯等央行紛紛宣布加息。在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政府的刺激計劃意味着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跟進和制造業訂單的激增,基礎設施的繁榮和制造機器的轟鳴直接推高了對大宗商品的需求。

5月27日,拜登提出了一項6萬億美元的預算計劃,以提振經濟,其中大部分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和新能源。美國股市當天上漲200點,基礎設施闆塊立即做出反應,美國鋼鐵闆塊上漲4%,而通用主導的汽車行業也緊随其後。

一年時間内,進口鐵礦石到岸價從每噸86.83美元躍升至每噸230.59美元,隻是最近由于中國的"去産能"、"碳峰"和中澳交流等原因。而煤炭價格一路飙升,由于煤炭價格的飙升,CCTD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格甚至一度被取消。紐卡斯爾動力煤的國際價格指數上漲了兩倍,從每噸不到60美元增加到每噸近190美元。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過去一年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指數變化圖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波羅的海指數變化圖表 2017-2021

此外,運輸成本的上漲推高了煤炭價格。波羅的海指數在過去一年中也創下曆史新高,全球煤炭和航運市場的供需嚴重失衡,這也提高了煤炭價格。

進入第四季度,面對升溫壓力和工業生産,可以預見煤炭價格将保持高位甚至大幅上漲。2021年9月,高盛(Goldman Sachs)将2021年第四季度動力煤價格預測從每噸100美元上調至每噸190美元,并将2022年平均價格預測從每噸106美元上調至137美元。将2021年第四季度基準冶金煤價格預測從每噸155美元上調至230美元,将2022年平均價格預測從每噸155美元上調至每噸175美元。

作為一個煤炭資源豐富、天然氣少、石油貧乏的國家,中國擁有世界第四大已探明煤炭儲量,僅次于美國、俄羅斯和澳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産國,2020年國内煤炭産量為38.4億噸,占世界總量的51%,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

2021年上半年中國煤炭産量為19.49億噸,同比增長6.4%,而中國煤炭進口量為1.4億噸,同比下降19.7%。

2018-2019年世界煤炭産量表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中國不僅是最大的煤炭生産國,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費國,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一直占據着最大的比重。

2018年,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量為81.67EJ,占年度一次能源消費量的57%,而美國煤炭消費量占年度一次能源消費量的12%,占澳洲年度一次能源消費量的8%,煤炭占我國能源消費的比重遠高于其他國家煤炭占能源消費的比重。

與現階段依賴性較強的鐵礦石不同,中國的煤炭資源在不考慮環境影響的情況下增加産能可以自給自足,煤炭缺口不大,因為缺煤可能導緻缺電。

但在"碳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3060"是中國政府對世界的環保承諾,是以煤炭産能不會繼續增加,今年上半年,中國新疆地區唯一擁有新的産能。可以預見,在"碳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國煤炭供應側将達到峰值并逐漸下降。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中國1985-2019年煤炭資源生産柱形圖

雖然我國煤炭進口占比相對較小,但國内煤炭價格仍受國際煤炭價格影響。通過比較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指數與秦皇島550萬煤價指數,國内煤炭價格與國際煤炭價格密切相關。

從圖中可以看出,國際煤炭價格長期低于國内市場價格,這是因為國内煤炭開采難度大,是以國内開采成本較高,并基于我國目前"東煤西運"和"北煤南運"的特點, 國内煤炭鐵路運輸成本高于澳洲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煤炭運輸成本。

以2020年第二季度為例,受疫情和通關政策的影響,澳洲5500大卡煤FOB價格徘徊在每噸40美元以下,而北方港口國内煤炭價格高于每噸550元,成本差異一度高達200元。

此外,進口煤炭的品質優于國産煤炭。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随着國家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中國許多地區對清潔能源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口煤的有害元素和灰分含量較少,可以減少燃燒過程中對大氣環境的污染。例如,從澳洲紐卡斯爾港運來的标準5500卡通,典型的硫值為0.8%,典型灰分為21%。印尼标準3800千卡煤、硫的典型值僅為0.35%,灰分典型值僅為6.5%,優于我國北方産區的國内煤炭名額。

此外,氯離子等微量元素名額,也比國内煤炭具有更大的優勢,更符合環保部門的要求。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對于鋼鐵冶金所需的煉焦煤,進口依賴性較高。在限制澳洲煤炭進口政策出台之前,煉焦煤約占煤炭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為了保持大型高爐的長久性和穩定性,不容易大幅調整原燃料比。

對于先進的大型鋼鐵企業來說,購買優質焦炭幾乎隻是需求。一旦使用相對劣質的焦炭,鋼廠的成本控制将是一個重大挑戰。

是以,雖然我國煤炭生産能夠實作自給自足,國外進口煤炭總量不大,但基于國際煤炭價格的影響和低成本、優質購煤的特點,國際市場對國内市場也非常大,中國在國際煤炭市場定價的話語權并不在其應有的位置上。

疫情爆發後由于國際關系和疫情關閉的影響,短期煤炭價格經常受到意外事件和暴漲的影響,去年10月因中國停止進口澳洲煤炭引發市場恐慌,大連煉焦煤期貨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

經濟就像蜘蛛網,拉扯頭發,移動整個身體。當上遊煤炭價格上漲時,下遊行業自然會受到影響。

我國煤炭工業下遊工業以電力、鋼鐵、化工和建材為主,煤炭總量占比高達90%。其中,電力部門使用最多的煤炭,約占54%,因為中國消耗了73%的火力發電,消耗了大量煤炭,鋼鐵工業約占17%,因為在冶煉過程中大量消耗昂貴的煉焦煤,以及化學和建材行業, 合計占19%。是以,當煤炭價格上漲時,電力和鋼鐵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鋼材定價一直以市場為導向,即使冶金焦炭價格上漲,鋼鐵行業雖然存在壓力,但也通過漲價來轉移壓力。而電價因為上千戶家庭的關注,一直被國家鎖定。如果煤炭價格過高,煤電成本就會提高,電力行業将面臨虧損的風險。近日,"電廠一度掉頭發"的消息進入公衆視野,這也反映了這一現象。

那麼現在全國各地出現"電力短缺極限"的情況,是不是由于煤價漲得太快了呢?筆者不這麼認為,首先,我們從上半年的發電量來看,即使在煤價高企的情況下,今年的1-6月發電量并沒有下降反而穩步上升,與去年同期相比甚至增長了13.7%。這表明,六大發電集團面臨的成本壓力并沒有減少發電量,這并不意味着發電量減少造成的"電力短缺"是一個問題。

作為國有企業自然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即使有損失也要保護電力供應。同時作為官僚機構的成員,權力體系中的技術官僚如果不能保證供應,影響地方穩定就不會是他們自己的黑帽子。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煤炭價格的上漲,發電廠越來越不願意補充煤炭。今年以來,我國重點電廠燃煤庫存均低于往年同期,近期情況并未得到緩解。

有新聞報道稱,這種"缺電極限"是由于部分地區遭遇了"輕風年",那麼根據上述規模比例我國發電結構顯示,燃煤發電比例為73.00%12.47%,風電2819.2億千瓦時,即7.28%,核電為5.04%, 或1950.9億千瓦時 太陽能發電量為858.20億千瓦時,或2.22%。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風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并不高,如果因為"年輕風"造成這麼多區域停電,這種說法也值得驗證。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這麼多地區"停電和停電",筆者認為,可能是由于近期的"碳峰"、"碳中和"帶來的"兩高"限制政策。"二高"行業是指高污染、高能耗行業,包括火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六大行業。為了實作"碳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實作"3060","兩高"産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首先,作為大型發射極,火電的發展受到嚴格限制。2021年上半年燃煤發電項目準許量同比下降78.8%,而習近平還在美國大會上宣布,他将不再在國外建設新的燃煤發電項目。不僅電力行業,鋼鐵和煤炭行業都在限制新項目。這不僅展現了"雙碳"目标在指導投資決策中的意義,也展現了中國以碳減排為戰略方向,實作能源結構去煤化轉型的決心。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限制"兩高"産業項目,國家發改委上半年對本地區能源消費雙重控制的情況也進行了檢查,包括廣西、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的能源消費沒有回落,在雙碳政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不可避免地制定了"體育減碳"相關政策, 這也可以解釋最近這些地區"停電"和停産現象。

與此同時,上個月,中央巡視組還走訪了吉林地區,對當地能耗雙重控制工作提出了批評。經過這一輪檢查,東北地區将出現大面積的所謂"有序用電"現象,這也使得筆者不得不懷疑東北地區也出現了"體育減碳"現象。

盡管中央政府為實作減排目标而糾正"運動碳減排"的訓示和地方政府對"運動碳減排"的批評,但在中國目前的電力運作模式和評估機制下,這個問題很難得到糾正。

深度:為什麼貌不驚人的煤炭變成“瘋狂的石頭”?

毫無疑問,目前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導緻中國經濟的短期波動。中央推進雙碳政策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必然存在沖突,經濟和能源結構的轉變仍需時效。

在環境保護這個更大的目标下,能源的雙重控制将繼續下去,能源結構的轉型不會因暫時的問題而停止。

中國改革40年來,這樣的經濟成就并不容易,最後,隻希望中國經濟早日走上高品質發展的過渡之路,希望普通中國人能過上幸福滿意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