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作者:沉思的托克维尔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2021年注定是所有期货交易者激动人心的一年,大宗商品价格创下纪录。

铁矿石和钢铁价格创下上半年历史新高,2021年5月12日钢铁综合指数收于6,633.84元。那么下半年的煤炭价格继续高涨,让各大煤炭用户称苦,电力企业正面临着"一旦停电一角钱"的困境,这让人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铁矿石和煤炭这些并不出人意料的商品变成了"疯狂的石头"。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CCTD渤海动力煤现货5500K参考价格指数

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经济复苏刺激了煤炭价格的回升,而在去年的采暖季煤炭价格将飙升,CCTD渤海动力煤现货550万参考价格指数一度突破千元,创下1005元/吨的历史新高,随后随着采暖季的结束, 煤炭价格回升至相对合理的水平。

今年3月,煤炭价格的上涨速度与火箭一样快。自2021年5月以来,煤炭价格略有下跌,当时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会上指示监管大宗商品价格。7月进入用电高峰期后,虽然有国家规定,但渤海周边550万动力煤现货参考价格也反弹至近1000元的水平,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我们不必去阴谋论,即以铁矿石和煤炭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由于一场虚假的金融战争,大棋党和宋红兵之间的奇怪谈话可以平息。

十年前经历过"四万亿元刺激计划"的人对"高糖"、"大蒜你辛苦"和"江你军"等字眼并不陌生,经济刺激计划导致上游大宗商品上涨,进而推动下游大宗商品价格的出现还在眼前。如果你对过去十年发生的事情有任何记忆,为什么不了解最近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呢?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同样,面对十年后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国必须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利用强有力的刺激计划来加强经济,因此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会提上日程。

面对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特朗普政府的增水刺激计划已经向市场投入了数万亿美元。欧洲央行也迅速效仿,推出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复苏。虽然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做出加息的决定。

上游发达国家一直在向全球通胀压力倾注水,下游发展中国家只能加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巴西、土耳其和俄罗斯等央行纷纷宣布加息。在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政府的刺激计划意味着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跟进和制造业订单的激增,基础设施的繁荣和制造机器的轰鸣直接推高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5月27日,拜登提出了一项6万亿美元的预算计划,以提振经济,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新能源。美国股市当天上涨200点,基础设施板块立即做出反应,美国钢铁板块上涨4%,而通用主导的汽车行业也紧随其后。

一年时间内,进口铁矿石到岸价从每吨86.83美元跃升至每吨230.59美元,只是最近由于中国的"去产能"、"碳峰"和中澳交流等原因。而煤炭价格一路飙升,由于煤炭价格的飙升,CCTD渤海动力煤现货参考价格甚至一度被取消。纽卡斯尔动力煤的国际价格指数上涨了两倍,从每吨不到60美元增加到每吨近190美元。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过去一年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变化图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波罗的海指数变化图表 2017-2021

此外,运输成本的上涨推高了煤炭价格。波罗的海指数在过去一年中也创下历史新高,全球煤炭和航运市场的供需严重失衡,这也提高了煤炭价格。

进入第四季度,面对升温压力和工业生产,可以预见煤炭价格将保持高位甚至大幅上涨。2021年9月,高盛(Goldman Sachs)将2021年第四季度动力煤价格预测从每吨100美元上调至每吨190美元,并将2022年平均价格预测从每吨106美元上调至137美元。将2021年第四季度基准冶金煤价格预测从每吨155美元上调至230美元,将2022年平均价格预测从每吨155美元上调至每吨175美元。

作为一个煤炭资源丰富、天然气少、石油贫乏的国家,中国拥有世界第四大已探明煤炭储量,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2020年国内煤炭产量为38.4亿吨,占世界总量的51%,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

2021年上半年中国煤炭产量为19.49亿吨,同比增长6.4%,而中国煤炭进口量为1.4亿吨,同比下降19.7%。

2018-2019年世界煤炭产量表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据着最大的比重。

2018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为81.67EJ,占年度一次能源消费量的57%,而美国煤炭消费量占年度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2%,占澳大利亚年度一次能源消费量的8%,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国家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

与现阶段依赖性较强的铁矿石不同,中国的煤炭资源在不考虑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增加产能可以自给自足,煤炭缺口不大,因为缺煤可能导致缺电。

但在"碳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3060"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环保承诺,因此煤炭产能不会继续增加,今年上半年,中国新疆地区唯一拥有新的产能。可以预见,在"碳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煤炭供应侧将达到峰值并逐渐下降。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中国1985-2019年煤炭资源生产柱形图

虽然我国煤炭进口占比相对较小,但国内煤炭价格仍受国际煤炭价格影响。通过比较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指数与秦皇岛550万煤价指数,国内煤炭价格与国际煤炭价格密切相关。

从图中可以看出,国际煤炭价格长期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这是因为国内煤炭开采难度大,所以国内开采成本较高,并基于我国目前"东煤西运"和"北煤南运"的特点, 国内煤炭铁路运输成本高于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煤炭运输成本。

以2020年第二季度为例,受疫情和通关政策的影响,澳大利亚5500大卡煤FOB价格徘徊在每吨40美元以下,而北方港口国内煤炭价格高于每吨550元,成本差异一度高达200元。

此外,进口煤炭的质量优于国产煤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中国许多地区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口煤的有害元素和灰分含量较少,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例如,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运来的标准5500卡通,典型的硫值为0.8%,典型灰分为21%。印尼标准3800千卡煤、硫的典型值仅为0.35%,灰分典型值仅为6.5%,优于我国北方产区的国内煤炭指标。

此外,氯离子等微量元素指标,也比国内煤炭具有更大的优势,更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对于钢铁冶金所需的炼焦煤,进口依赖性较高。在限制澳大利亚煤炭进口政策出台之前,炼焦煤约占煤炭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为了保持大型高炉的长久性和稳定性,不容易大幅调整原燃料比。

对于先进的大型钢铁企业来说,购买优质焦炭几乎只是需求。一旦使用相对劣质的焦炭,钢厂的成本控制将是一个重大挑战。

因此,虽然我国煤炭生产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国外进口煤炭总量不大,但基于国际煤炭价格的影响和低成本、优质购煤的特点,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也非常大,中国在国际煤炭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并不在其应有的位置上。

疫情爆发后由于国际关系和疫情关闭的影响,短期煤炭价格经常受到意外事件和暴涨的影响,去年10月因中国停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引发市场恐慌,大连炼焦煤期货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上涨;

经济就像蜘蛛网,拉扯头发,移动整个身体。当上游煤炭价格上涨时,下游行业自然会受到影响。

我国煤炭工业下游工业以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为主,煤炭总量占比高达90%。其中,电力部门使用最多的煤炭,约占54%,因为中国消耗了73%的火力发电,消耗了大量煤炭,钢铁工业约占17%,因为在冶炼过程中大量消耗昂贵的炼焦煤,以及化学和建材行业, 合计占19%。因此,当煤炭价格上涨时,电力和钢铁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钢材定价一直以市场为导向,即使冶金焦炭价格上涨,钢铁行业虽然存在压力,但也通过涨价来转移压力。而电价因为上千户家庭的关注,一直被国家锁定。如果煤炭价格过高,煤电成本就会提高,电力行业将面临亏损的风险。近日,"电厂一度掉头发"的消息进入公众视野,这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那么现在全国各地出现"电力短缺极限"的情况,是不是由于煤价涨得太快了呢?笔者不这么认为,首先,我们从上半年的发电量来看,即使在煤价高企的情况下,今年的1-6月发电量并没有下降反而稳步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甚至增长了13.7%。这表明,六大发电集团面临的成本压力并没有减少发电量,这并不意味着发电量减少造成的"电力短缺"是一个问题。

作为国有企业自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使有损失也要保护电力供应。同时作为官僚机构的成员,权力体系中的技术官僚如果不能保证供应,影响地方稳定就不会是他们自己的黑帽子。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发电厂越来越不愿意补充煤炭。今年以来,我国重点电厂燃煤库存均低于往年同期,近期情况并未得到缓解。

有新闻报道称,这种"缺电极限"是由于部分地区遭遇了"轻风年",那么根据上述规模比例我国发电结构显示,燃煤发电比例为73.00%12.47%,风电2819.2亿千瓦时,即7.28%,核电为5.04%, 或1950.9亿千瓦时 太阳能发电量为858.20亿千瓦时,或2.22%。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并不高,如果因为"年轻风"造成这么多区域停电,这种说法也值得验证。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地区"停电和停电",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近期的"碳峰"、"碳中和"带来的"两高"限制政策。"二高"行业是指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包括火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大行业。为了实现"碳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实现"3060","两高"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首先,作为大型发射极,火电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2021年上半年燃煤发电项目批准量同比下降78.8%,而习近平还在美国大会上宣布,他将不再在国外建设新的燃煤发电项目。不仅电力行业,钢铁和煤炭行业都在限制新项目。这不仅体现了"双碳"目标在指导投资决策中的意义,也体现了中国以碳减排为战略方向,实现能源结构去煤化转型的决心。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限制"两高"产业项目,国家发改委上半年对本地区能源消费双重控制的情况也进行了检查,包括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能源消费没有回落,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不可避免地制定了"体育减碳"相关政策, 这也可以解释最近这些地区"停电"和停产现象。

与此同时,上个月,中央巡视组还走访了吉林地区,对当地能耗双重控制工作提出了批评。经过这一轮检查,东北地区将出现大面积的所谓"有序用电"现象,这也使得笔者不得不怀疑东北地区也出现了"体育减碳"现象。

尽管中央政府为实现减排目标而纠正"运动碳减排"的指示和地方政府对"运动碳减排"的批评,但在中国目前的电力运行模式和评估机制下,这个问题很难得到纠正。

深度:为什么貌不惊人的煤炭变成“疯狂的石头”?

毫无疑问,目前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中央推进双碳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必然存在矛盾,经济和能源结构的转变仍需时效。

在环境保护这个更大的目标下,能源的双重控制将继续下去,能源结构的转型不会因暂时的问题而停止。

中国改革40年来,这样的经济成就并不容易,最后,只希望中国经济早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过渡之路,希望普通中国人能过上幸福满意的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