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作者:電影爛番茄

民間諺語,"三歲,七歲",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意思是說,當一個孩子三歲的時候,父母可以根據他或她的言行來判斷他或她的性格,到七歲時,這個人的生活方向可以大緻看出。

直到今天,這句話傳遍了一千年前的古教誨還不好?

觀看紀錄片---"七年的生命"。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七年人生》是日本演員武下于1992年拍攝的一部真人紀錄片(一直持續到今天)。

該計劃每七年選擇來自不同環境和家庭的13名兒童進行通路,以觀察他們随着年齡,經驗,成長和地位的不同變化和地位。

01

1992年,七歲的Straight Tree和他的父母住在一棟與他年齡相仿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裡。

Straight Tree的父母都是公司員工,他當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漁民。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七年後,這位14歲的少年開始補習班,因為他聽說大學每天都很容易上大學。

是以他的夢想從以前的釣魚者變成了上大學,他想等到畢業後再成為一名既能賺錢又能幫助别人的檢察官。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随着考試難度的增加,直樹檢察官的夢想終于落空,無奈之下,21歲的他不得不去一家連鎖咖啡店當店員。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七年來,28歲的直樹成為咖啡店經理,一路洗禮後,直樹終于甩掉了之前的人雲也雲理想,自信地規劃了未來十年的目标。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與直樹相比,七歲出生的稻農的夢想更接地氣:上父母的課,繼續做稻農。

為什麼?

因為"人們每天吃東西"。

沒有食物,就沒有食物,沒有食物,即使有工作也會餓死。

你看,隻有7歲的健泰對人生哲學的了解要透徹得多。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到了14歲,少年的劍泰臉開始有一張悲傷的臉,他不想繼承無盡的稻田,但作為家裡的長子,他沒有其他能力養活一個大家庭。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盡管如此,高中畢業後,建泰并沒有回家繼承土地,而是在當地找了一份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幫助父母種地。

說起現在的生活,21歲的健太猶豫地說:很難得到滿足。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2011年,當日本東部遭受海嘯和地震的襲擊時,Ken tai所在的工廠收到的訂單比平時多得多。

在這方面,劍泰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幸福感,一方面,他确實從災後重建中受益,另一方面,他并沒有太忙而無法幫助和不安。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像所有一輩子種地的農民一樣,建泰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們的稻田,除了同樣面積的稻田,他們現在的收入隻有建泰小時候的一半。

而且,随着村裡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很明顯,留下來的老人越來越無法在世代耕種的土地上工作。

這位28歲的年輕人糾纏不清,作為農民的兒子,他和父親一樣,對自己長大的土地有着天然的興趣,但同時又為無法擺脫這種困境而焦慮。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讓我們看一個每個人都熟悉的例子。

出生在東京,你的兒子七歲,課後時間已經充滿了各種補習班,遊泳、鋼琴、書法、劍道,筋疲力盡你兒子最大的願望是"有另一個我",幫助學習,補習,讓真正的自己有時間玩得開心。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在接下來的兩個七年裡,你的兒子經曆了兩次高中和大學考試,但有兩所學校,這兩所學校都是由她的父母選擇的。

直到他大學畢業并成功進入他最喜歡的航空公司,這位21歲的年輕人才第一次意識到自己選擇的成功和快樂。

7年後,晉升加薪、公司破産、重組、再晉升等一系列的職場考驗,讓曾經在補習班到兒子倒閉,合乎邏輯地成長為公司的中流砥柱。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02

以上三種情況,其實可以代表三個階級:工資、農民、精英(勉強算數)。

例如,直樹,他的例子在生活中最為常見。

父母都是普通的勞工,因為工作、性格、自我能力等原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忽視了指導、紀律,導緻孩子在成長中缺乏目标和方向,隻能随波逐流。

成長為社會後,這些人中的一些人會在工作中逐漸找到價值和自信,進而拓寬思維,深入,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點什麼。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更多的人在外面,會因為眼神、思維的局限,生命的盡頭,都與人生的泥潭作鬥争。

然後是Ken Tai。

Ken tai是所有受訪者中最擰巴的。

家庭一代是農民,從小到大,隻會埋頭苦幹父母和周邊環境灌輸給建泰的唯一資訊就是,"你們會成為下一代農民"

基于此,建泰7歲時一張可愛的臉說:未來最大的願望,就是和父母和妻子們一起生活。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在二年級的七年裡,過早承擔家庭負擔也曾有過短暫的叛逆期,但因為"老兒子"的身份,讓他迅速打消了逃跑的念頭。

之後,随着年齡和經驗的積累,鑒泰清楚地意識到,他和家人正在被這個時代抛棄的同時,也因為環境、能力等原因,隻能繼續搞砸才能活下去。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Kenji先生的情況證明了美國經濟學家Mulinason先生的說法,即窮人越來越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稀缺性。

什麼是稀缺心态?

比如,你越缺錢,你越在乎錢,你的判斷力和認知能力就會因為過多的重視而大大降低,導緻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考慮長遠的發展。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還有你的兒子。

你兒子的很多90、00可能已經經曆過或正在經曆,從開學開始,這些孩子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永無止境的家庭作業,無休止的補習班。

至于将來考哪所高中,考什麼大學(什麼專業),什麼職業,在佤族還沒有自我意識,家長們已經通過安排了。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綜上所述,這些父母有幾個共同點:高學曆、高職位、洞察力、模式、資源。

他們繁忙的日程安排的結果是,除了極少數情況外,大多數孩子最終都像父母希望的那樣擁有良好的職業和社會地位。

03

另外,這部紀錄片還有一點值得分享,那就是幸福。

看完節目中所有受訪者後,你會發現,獲得幸福比較容易,既不是底層勞動力,也不是上層精英的食衣,而是各方面相對穩定的普通勞工階級。

比如農村青年的健康,當成年後,生存、發展等壓力大,使他沒有體驗到幸福,都很好了解。

但是你兒子事業的成功,也不知道幸福的味道。

你兒子的壓力主要來自工作,作為一家資深公司,她的行為和行為總是被注意到,有點粗心大意,哪怕一句話,一個錯誤的表達,都可能影響公司的利益甚至股價。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一整天,如薄冰,通常隻能奔跑或跳舞以解開自己的拉鍊。

從長遠來看,沒有崩潰是好的,幸福從何而來?

PS:有很多像你兒子這樣的例子。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對應起來,一直在咖啡店工作的直樹,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當滿意。

在他21年的生命中,他并不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或想做什麼,直到他走進一家咖啡店,慢慢地找到了樂趣和未來的目标。

衆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樹在自己最喜愛的行業堅持了七年,終于不時從成功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幸福。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

要帶着足夠的自信生活,同時要有決心,也要在其中體驗到美好,才是幸福。

最後回到開場話題,"三歲長得大,七歲看老"不靠譜?

答案是,不一定。

從節目中所有受訪者來看,大多數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夢想,比如他們年輕時最想成為父母(事業等方面),随着年齡的增長,少女階段的夢想會随着環境等因素而波動,到大學後,形成三種觀念, 未來的判斷和思考,會有所不同。

三歲看大是真理嗎?挑選了13個小孩,七年一次回訪,結果真相了

記得朱德勇曾經說過:我們相遇了,正好是最物質、最貧瘠的時代,大家長大了,肩負着巨大的前途,都在為不可預見的幸福而戰。

2020年,對于這群受訪者來說,再過七年,讓我們一起期待他們35歲的生活!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不快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