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他的臉是冰的,後面的冰很平靜。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人凍死一次......"電影《長津湖》上映,人們了解了美朝戰争中的慘戰。《血戰長津湖》一書由現代出版社出版,作者何楚舞、馮明、陸洪宇與人合著的紀錄片,這本書如實記錄了志願軍血戰長津湖戰争的形勢,再現了志願軍的死戰,能呼喊戰鬥精神。

長津湖戰役是中美兩軍精銳部隊為改變抗美援朝戰争的曆史程序而進行的決戰,也是第二次反美援朝運動的轉折點。70多年前,中國志願軍第9軍身穿薄棉質服裝,在長津湖近零下40攝氏度的冰冷溫度下,與美軍精銳部隊海軍陸戰師進行了為期28天的戰鬥。這場戰鬥比所有參與者想象的都要殘酷,武器和戰術的戰鬥變成了雙方意志力的緻命戰鬥。這是中美軍人永遠不會忘記的苦澀記憶,它已成為戰争史上引起不少噓聲和哀歎的戰争經典典範。
長津湖戰争,這場血戰太殘酷,堪稱人類曆史上最殘酷的一場:志願作戰傷亡1.4萬餘人,凍傷減少近3萬人,凍傷減少團總人數的32%,嚴重凍傷達到22%;"在水門大橋附近的高地上,一連的志願軍分散在戰鬥編隊中,躺在雪地裡,每個人都拿着武器向前看,沒有人回頭,所有人都凍死在山上......"
拍攝影片長津湖
通過電影《長津湖》,人們了解了這場可怕的戰鬥。由作家何楚舞、馮明、陸洪宇共同編劇的紀錄片文學作品《血戰長津湖》,講述了從北韓戰争開始到長津湖之戰,既有宏大叙事,又有微觀诠釋,還原了真實的戰争、政治和人性。例如,一些志願兵到美軍時也經曆過輕敵、敵怕,進而對敵心理的過程,包括美中軍事裝備、準備、後勤等細節的解讀。
這本書的三位作者曆時兩年多,走訪了數十名居住在全國各地、參加過長津湖戰役的志願軍老兵,并采訪了參戰的各級指揮和軍事科學的研究人員。他們是曆史唯一幸存的見證人,講述了豐富的戰場細節。同時,書中還提到了大量美軍等外國軍隊的口頭資訊。這本書真實地記錄了志願軍血戰的印蘇湖,大量的戰鬥情節和豐富的戰場細節來自親身參與戰争的老兵和美軍的回憶,真實而震撼。
據此,記者采訪了該書的作者之一何楚舞。
北韓内戰爆發後,美國立即派出軍隊。如圖所示,第24步兵師的一個部隊于1950年7月抵達北韓的大田站。
新黃河客戶記者(以下簡稱記者):請談談寫這本書《血戰長津湖》的初衷和寫作經曆。
何楚舞:中美軍人不想回憶起長津湖之戰,因為這場血戰太殘酷了。這場戰鬥的殘酷性超出了所有參與者的想象,武器和戰術的戰鬥變成了雙方意志的緻命鬥争。縱觀世界大戰史,隻有中國士兵才有這樣的戰鬥精神。
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和另外兩位作者拜訪了居住在全國各地的28名志願榮民,他們都是長津湖戰役的親身參與者。這28名來自志願軍第9軍第20、26、27軍的28人,有一線指揮員,還有參加1950年全國戰鬥英雄大會的周文江,以及參與戰略決策的詹大南,以及進階指揮員和參謀。此外,還采訪了參加過戰争的各級指揮和軍事科學研究人員,以盡可能現實和全面地恢複戰争。
記者:請我們介紹一下雙方的主要軍事實力。
何楚舞:志願軍第9軍:中國陸軍精銳師,在魯南戰役中參加了殲滅國民黨軍快速縱隊,在渝魚滄區橫掃國民黨安全部隊,在孟良軒戰役中參加了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的殲滅, 在淮海戰役中參與追擊數十萬軍隊。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自美國建國以來參加了大部分戰争,享有"先鋒師"和"經常勝師"的美譽,美軍在"天國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瓜島,第一次在美軍中被授予總統稱号的"優秀部隊"勳章,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第一王牌師。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渡過鴨綠江,參加北韓戰争。
記者:在采訪和寫作的過程中,哪個老兵的故事最讓你感動?
何楚舞:在采訪、寫作過程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烈士們的英勇事迹所感動。參加長津湖戰役的第9軍官兵與冰雪、空腹、頭頂炸彈和美軍進行了非常殘酷的殺戮,許多戰鬥英雄、英勇的連隊事迹都淚流滿面。
孔青山給我的印象更深一些。孔清三是第27軍軍士,在長津湖戰役後被授予特别榮譽,被授予"一等英雄"光榮稱号。在長津湖戰役中,第92步兵炮的火炮被暫停,無法開火。孔青三人扛起發令槍,以血肉為槍,消滅了30多個敵人。孔青三人英勇犧牲,腹部一槍打死,他被步兵槍後座活活打死。
記者:《血戰長津湖》這本書描寫了不少普通士兵,甚至是沒有名字的士兵。在您看來,這些普通的戰士閃耀着什麼樣的靈光?
何楚舞:今年9月,被黨中央評為"反美援朝精神",成為首批中共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反美援助北韓的精神包括許多方面,上甘嶺精神、松骨峰精神、長津湖精神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津湖的精神是勇敢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是不怕艱辛、始終保持昂揚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
記者:作為軍事作家,你認為在中國和世界的戰争史上,從艱辛和強度來看,有沒有戰争可以與長津湖之戰相媲美?
何楚舞:長津湖戰役的兇猛,可以與解放戰争時期的塔山戰役、四層之戰、松骨峰之戰、上甘嶺之戰、二戰斯大林格勒之戰、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戰相提并論。
在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第9軍官兵,沒有空中力量,武器重,幾乎沒有後勤補給,穿着背心(南方冬天的棉質衣服),饑腸辘辘,在零下40攝氏度的冰冷溫度下戰鬥了近一個月。這在世界大戰史上是罕見的。
記者:你看過電影《長津湖》嗎?你認為這部電影在多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的戰鬥場面?告訴我你看這部電影的經曆。
何楚舞:我總結一下,真正的長津湖戰役的特點是"敵人不認識我,我不認識敵人"。由于戰争的緊迫性,沒有時間去偵查敵人,再加上美軍擊敗的北韓人民軍無法提供準确的軍事地圖,進入長津湖,第9軍幾乎是"兩隻眼睛黑"。由于缺乏準确的軍事地圖,導緻一些參與部隊跑錯了方向,沒有及時作戰,包括負責包機和封鎖的26名士兵。
志願軍預計在戰役初期将有超過10,000名美軍進入長津湖。我軍經常使用攻城點贅、分攻等戰術,在解放戰争中,我軍用了5倍于敵人的兵力殲滅敵人。志願軍預計長津湖之戰中的敵人會将期望比作1比15,因為第9軍是15萬人。事實上,有超過30,000名美軍。志願者與美國軍隊的比例不到3比1,近30,000名非戰鬥部隊因凍傷而喪生,26名士兵沒有直接參與。美軍手持粉碎的重武器,像鐵牆一樣包圍陣地周圍的坦克,平放高射機槍,給志願軍造成重大傷亡。高射機槍的子彈超過一英尺長,每顆子彈都像手榴彈一樣強大。
沒有文學或藝術作品能夠完全還原真實的戰争場面,電影《長津湖》能夠展現志願軍無畏的戰鬥精神,無所畏懼的敵人,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就足夠了。
應北韓勞動黨和北韓政府的要求以及維護中國安全的需要,1950年10月8日,中國民主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下達了組建中國公民志願軍的指令。
記者:對于生活在和平時期的年輕人來說,你認為了解這段曆史意味着什麼?
何楚舞:長津湖精神滋養民族精神根基、凝聚力和進步力量。和平與幸福的日子是有人為我們前進的時候,在無私奉獻鮮血和生命的烈士面前,現在他們被要求與人民的子女和士兵作戰。他們是年輕人真正的偶像。
記住歷史,就是記住偉大的民族精神,記住歷史,讓屈辱的日子消失。
新黃河記者:徐敏
編輯:翟志斌
校對: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