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眼裡的“危險人物”,巴鐵心中的“救星”,他走了

巴基斯坦媒體對這位被貶低的人物寫道:"謝謝你,巴基斯坦的救世主。"

西方眼裡的“危險人物”,巴鐵心中的“救星”,他走了

1999年,當時的總統穆罕默德·拉菲克·塔拉勒(Mohammad Rafiq Talal)為卡迪爾·汗(Kadir Khan)佩戴了巴基斯坦最高的公民勳章。

他上司了巴基斯坦的第一枚核武器,但因走私核技術而被軟禁五年,該國的"原子彈之父"阿蔔杜勒·卡迪爾·汗(Abdul Qadir Khan)。。2021年10月10日,他死于新的冠狀病毒感染并發症。巴基斯坦媒體對這位被貶低的人物寫道:"謝謝你,巴基斯坦的救世主。"

英雄還是"走私者"?

現年85歲的卡迪爾·汗(Kadir Khan)一直住在伊斯蘭堡以北的一間政府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8月26日,病人因疑似新型冠狀病毒住到當地卡迪爾·汗醫生實驗室醫院。10月9日,卡迪爾汗因肺部感染加重而陷入昏迷,并于10月10日上午在拯救他的所有努力均未成功後死亡。下午,巴基斯坦為其舉行了盛大的國葬。在伊斯蘭堡宏偉的費薩爾清真寺,包括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巴傑瓦在内的數千人冒着大雨參加葬禮。這本身就意味着西方長期以來對卡迪爾汗的"核走私者"标簽不再被接受,巴基斯坦人已經将這位科學家重新定義為民族英雄。

"我從1982年就認識他了,"巴基斯坦總統、科學家阿裡夫·阿爾維(Arif Alvi)寫道。他一直在努力拯救國家,一個感恩的國家不會忘記自己忠誠的兒子。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稱卡迪爾·汗(Kadir Khan)為國家偶像。前巴基斯坦駐印度進階專員阿蔔杜勒·巴希特(Abdul Bashit)更直言不諱地說,當他擔任巴基斯坦外交部裁軍部門負責人時,"我不在乎我的憤怒,但他從不敢冒犯卡迪爾汗,因為他有權反擊侵略"。

然而,西方和印度對汗的"核劣行為"視而不見,盡管他已經斷然拒絕了這些指控。據美國國務院報道,在1990年代,卡迪爾·汗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提供了"一站式服務",正如《洛杉矶時報》記者凱西·甘農(Kathy Gannon)所引用的那樣。印度的《印刷報》更幸運地說,卡迪爾汗隻能聽天國同胞的贊美,"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要麼被限制在自己的國家,要麼故意與社會隔絕,仿佛世界已經消失了"。

"脫槍,生命更重。

贊美和諷刺與卡迪爾汗無關。但這種截然不同的評價真實地反映了不斷變化的國際關系。

卡迪爾·汗于 1936 年 4 月 1 日出生于英屬印度博帕爾的一個穆斯林家庭。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期間發生的宗教争鬥為卡迪爾汗的家人帶來了太多的血腥和暴力。卡迪爾汗在意識到他們無法再在自己的祖國生存後,于1952年移民到巴基斯坦。就在那一刻,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槍很重,但扔掉,生命隻會更重。"

Kadir Khan于20世紀60年代畢業于卡拉奇大學,并在比利時布魯日大學獲得冶金工程博士學位,在那裡他進入了荷蘭實體動力學研究實驗室。這是一家為歐洲鈾濃縮公司提供服務的分包商,該公司專門從事離心機車輪關鍵材料的開發。正是在那裡,他掌握了很多關于核材料和圖紙的資訊,并且知道從哪裡獲得核技術的來源。

1971年,巴基斯坦被印度入侵一分為二,90,000名士兵被俘。1974年,印度又舉行了一次"和平核爆炸",讓巴基斯坦和整個國家都擔心自己的未來。卡迪爾·汗告訴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理裡布托,他願意為他的國家的核計劃做出貢獻。

從那時起,巴基斯坦一直與印度無情地争奪核武器。卡迪爾汗親自在卡胡塔建造了該國第一家核材料工廠,率先設計了原子彈并完成了轟炸實驗。1998年5月,印度在博克蘭沙漠進行了五次核試驗,僅僅兩周後,巴基斯坦在賈蓋山區進行了六次核試驗,宣布自己是世界上第七個核武國家,也是伊斯蘭世界的第一個核武國家。

核人的"一生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美國早就知道巴基斯坦的核研究,但華盛頓在整個1970年代和1980年代保持沉默。由于美國需要巴基斯坦來遏制蘇聯,最典型的是美國沒有幹涉卡迪爾汗從西歐和日本獲得離心機所需的關鍵材料。但當蘇聯在1991年解體時,美國将巴基斯坦踢走了,全部脫離了其圍牆和制裁。與此同時,美國對印度的核活動"裝聾作啞"。

2003年,美國突然向巴基斯坦發射了一枚重磅炸彈,聲稱有"證據"證明卡迪爾·汗向伊朗、利比亞和東亞國家出口核技術,特别是他向東亞國家出售精煉核材料技術,以換取後者提供能夠攜帶核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 進而建立對印度的"有效核威懾"。在美國之後,其他西方國家也紛紛向巴基斯坦施壓,甚至國際原子能機構也曾使"卡迪爾-汗可能擁有核走私網絡"趨于終結。2004年初,卡迪爾-汗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向全國發表講話,以避免對該國的信譽造成"災難性損害",他承認,他在未經巴基斯坦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向幾個國家洩露了核技術。他被當時的總統佩爾韋茲·穆沙拉夫赦免,但被軟禁。2009年,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解除了對他的軟禁,但他的行為仍然受到監視。

自由有限的卡迪爾汗開始為自己的聲譽而戰。他向德國《明鏡周刊》抱怨說,所謂的卡迪爾汗核走私網絡都是捏造的。"國際供應商願意向任何買得起的買家供貨,他們不需要我去核擴散、利比亞、伊朗用核材料、核技術和我們有根本的差別,為什麼總是喜歡和我建立關系?"至于為什麼他在電視上承認"核協定",卡迪爾汗回答說:"我隻是一個政治犧牲品。"

直到今天,西方和印度仍然沒有忘記将卡迪爾汗描述為國際核擴散的"危險人物",稱不将他送交國際法庭是"非常可惜"。但在絕大多數巴基斯坦人眼中,卡迪爾汗幫助他的國家抵制了鄰國的戰略訛詐。正如曾與卡迪爾·汗(Kadir Khan)合作的巴基斯坦核科學家薩馬爾·穆巴拉克(Samar Mubarak)所說,他和他的同胞們希望明确表示,"為什麼西方國家為了自身安全而擁有和傳播核武器(例如從美國和英國向澳洲轉讓核潛艇技術),并拒絕允許處于真正生存威脅下的國家擁有同樣的能力?""這也是卡迪爾汗的'生命問題'。

由Deep Sea Studio制作

作者:吳健

編輯:深海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