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全球工業的領頭羊。随着電動智能時代的到來,中國赢得了"變道超車"的契機。重慶,中國汽車工業的重量級人物,被譽為"東方的底特律",也在痛苦中尋求轉型。
重慶位于中國西南部,長江上遊,是八瑜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發源地,被譽為"東方底特律"。

重慶汽車産業主要布局在兩江新區,長安汽車以領跑者,集中于東風小康、上汽紅岩、長城汽車等一大批整車企業,有上千家零部件配套企業,擁有完整的供應鍊和龐大的産業叢集。
2016年達到巅峰,重慶汽車産量達到316萬輛,位居全國第一。不過好時光并不長,從2016年開始,産銷量逐年下降,但2019年産量僅為138萬隻,部分品牌工廠開工率不到三分之一。
下圖這輛車新開發的遠端智能停車功能,使用者隻需要在有網絡信号的地方,即使幾十萬公裡,打開手機軟體操作界面,點選一把鑰匙停車鑰匙,這輛車就可以實作遠端智能停車,很好的解決了使用者在城市裡找停車位難的問題, 停車困難。
梁鳳華,長安汽車智能研究院智能駕駛研究所進階經理
該車裝載了L3自動駕駛技術,這是"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之間的分水嶺,這意味着一些駕駛責任将首次從人轉移到自動駕駛系統。
智能中央控制系統,讓人電腦互動體驗更流暢,更人性化。在六年的時間裡,超過150名研究人員花費了超過2億美元用于自主開發的藍鲸發動機,以使汽車更安靜,更強大。
胡鐵剛,長安汽車動力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這些強大的創新是由世界各地的研發中心推動的。擁有5000名研發人員、180個實驗室和全球6個國家的9個國家,在這一全球研釋出局下,技術創新取得了巨大突破。長安汽車已經掌握了智能互聯、智能互動、智能駕駛三大類的60多項智能技術。
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 葉培
長安汽車是重慶首批入選數字化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之一,實作"工業4.0",打造世界級現代化"智能工廠"。
孫建軍,長安汽車兩河廠焊接工廠中的房間兩步焊接進階經理
這條柔性生産線可生産6種不同車型的混合生産線,每53秒就有一整車下線,預計今年産能将達到18萬輛。
高效智能生産不僅是對制造水準的考驗,也是對零配件配套供應能力的考驗。近年來,重慶引進了零部件研發中心,汽車企業紛紛加強與網際網路龍頭企業的合作,整車廠商及配套企業聯合研發,本地産業支援率達70%以上,以打造獨立可控的産業鍊供應鍊體系。
一家生産新型全景天窗的外資公司已投入數千萬元用于研發,以滿足長安汽車新産品的要求。
某生産車身零部件的配套企業,為适應新變化的新要求,投資近2億元對新工藝新生産線進行更新改造,裝置自動化率達到95%。
依托科技創新、智能化工廠、順暢可靠的本地配套供應鍊體系,長安汽車終于走出了2019年的低谷,實作了産銷、逆銷的提升。
半小時觀察:從"制造"之城到"制造"城市
重慶汽車工業成功"逆襲",依靠科技創新。幾十年來,重慶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打造了豐富的産業品類和堅實的制造業基礎,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技術創新,加快産業更新,實作了"以鳥為籠",開啟了産業數字化轉型更新的新篇章。科技創新疊代的融合,将重慶汽車工業帶入了智能時代。我們相信,随着重慶智能汽車産業道路的加快,汽車産業轉型戰略發展的新篇章将開啟。
來源:中央電視台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