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蘭芳與電影

作者:張君剛文集

梅蘭芳與電影

梅蘭芳是中國最傑出的平劇藝術收藏家,在"四大丹麥人"中名列第一。制作一部他代表表演藝術作品的電影是有道理的。因為一個戲劇藝術家即使不間斷表演的生命有限,也能看到觀衆的表演,而電影能讓觀衆享受他的技巧。其次,名牌藝術家的表演精髓和獨特的生活記錄可以傳承到膠片上,讓後代也能欣賞到中國色彩的曆代藝術家,并可供後代學習。第三,這對藝術家本身也有好處,正如梅蘭芳所說:"可惜歌劇演員在舞台上表演,卻從來不看自己的戲。隻有從螢幕上才能看到自己的表現,才能看到自己在自我批評和藝術上自我欣賞的利弊。這部電影就像一面特殊的鏡子,能夠看到他們活動的面孔。"

(小說卡在這裡添加,請檢視今天的标題用戶端)

梅蘭芳非常重視制作電影,從20世紀20年代的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彩色電影,他都拍過電影。1920年,梅蘭芳在吐海商業新聞活動電影部拍攝了《春翔學校》中的《小馬亭》,梅蘭芳飾演女郎春翔,姚玉福飾演杜麗小姐,李守山飾演陳老師最出色。同時還拍攝了《田女松花》,梅蘭芳飾演天女少女,姚玉夫飾演花奴,李守山飾演衛墨。1924年,上海閩鑫公司赴北京請梅蘭芳拍攝《西施》中的《羽毛舞》、《貝吉》中的《劍舞》、《尚元夫人》中的《塵埃之舞》、《花木蘭軍》中的《路》、《戴玉葬花》等五部曲。同年冬天,梅劇團前往日本東京,梅接受了一家日本電影公司的邀請,拍攝了《虹冠》中的《槍》和《連金鳳》中的《刺猬》。以上都是無聲電影,多以舞蹈動作為主,如果有歌唱詞的字幕形式。

梅蘭芳與電影

1930年,他開始拍攝有聲電影。那一年他去美國演出,在紐約派拉蒙影業的邀請下,他拍攝了一段《費迪南德的刺猬》片段,并同時錄制了一張。它是以音頻舞台紀錄片的形式拍攝的。1935年3月,當五月劇團受邀在蘇聯演出時,愛森斯坦邀請梅蘭芳在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拍攝《虹宮》中持槍的場景。1947年,闫鶴鳴在上海進行了一項沖洗彩色電影的實驗,由吳性資助,由飛牧執導,黃紹芬執導,梅蘭芳主演,并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歌劇劇情片《生與死恨》。梅蘭芳飾演的韓玉媽,她美麗的身材,圓潤的歌聲和豐富的内心感受的眼睛,面部表情都很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影》拍攝了梅蘭芳的《洛神》劇情片,還拍攝了最後兩集的大型劇《梅蘭芳的舞台藝術》,影片記錄了梅蘭芳的生平,拍攝了他的代表作《宇宙前線》、《斷橋》、《貝吉》、《醉漢》等優秀劇集。1961年8月8日,漢語大師梅蘭芳去世。這部電影永遠保留了他的藝術精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