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李京)夢想着北京的台灣青年應該成為小動物的大醫生
中國通訊社記者 盧梅
北京順義,一棟占地3000平方米的大樓,有寬敞明亮的候診區,醫生溫柔親切,内外科、手術室、B超室、核磁室、ICU病房等一應俱全。這家台資醫院已投資6000多萬元(人民币,同上),為陪伴人的小動物提供服務。

圖為,8月18日,餘宇(中)及其同僚在北京淘氣家族動物深部醫療中心檢查小動物。中國通訊社 作者:鐘欣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台灣青年學生程先生,擔任淘氣家族動物深部醫學中心動物醫院副院長,與台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創始人葉立森教授合作,作為顧問醫療團隊,為患有多種疑難複雜疾病的小動物提供深入的醫療服務。它已經運作了一個多月,并進行了數十種不同類型的手術。
據公開統計,近年來中國大陸寵物消費市場規模以每年15~20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将超過2000億元。除了寵物數量的增加,喂養也在進步,對高端寵物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2018年,近1億中國大陸友好家庭平均将花費近4000元購買一隻貓或一隻狗。
上海第一家合資寵物公司由餘女士的母親姜碧秀和她的表妹于1993年在上海創立。那一年,她送給表哥一隻寵物狗,發現上海當地的寵物服務行業非常匮乏,投資開了寵物美容店,然後配套建立了寵物醫院,從台灣引進寵物美容師和獸醫,将服務理念帶入上海。這是内地寵物産業的開端。
圖為8月18日,一名嬰兒在北京淘氣家族動物深部醫療中心接受嬰兒檢查。中國通訊社 作者:鐘欣
2015年,頑皮家庭動物醫院入選年度"中國寵物百醫院"排名,僅次于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随着内地寵物行業20多年的發展,頑皮的家庭服務理念和醫療技術逐漸成為行業标杆。
從台灣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後,他前往中國農業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北京的九年學習和生活中,他見證了動物醫學研究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專家願意在内地交流和教學;
"我喜歡北京的氣氛。來訪的中國新聞社記者表示,這裡的人們坦誠相待,同學們都在努力細化學習,團結一緻,凝聚力強。于是,他有了更大的夢想,說服母親将事業拓展到北京。
回憶起在北京設立醫院的過程,餘文生多次提到政府對台資企業的支援和行業協會的開放,"北京張開雙臂歡迎我們,鼓勵引入良性競争。我喜歡這個環境,在這裡,正能量被聚集起來,腳踏實地地完成。"
"台灣獸醫出于發展原因,有強烈的意願來大陸。2009年,中興大學動物醫院成為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姊妹醫院,次年中興大學獸醫系錄取分數線超過台灣大學獸醫系。"家長們敏銳地意識到這些資訊,并相信院系與内地的合作可以為孩子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2018年2月,大陸出台惠台灣同胞"31條辦法",公布了向台灣居民開放的全國職業資格考試目錄,并首次申請獸醫資格。他說,過去,台灣獸醫的薪酬是因缺乏資格而受到影響的。「取得專業資格,讓台灣獸醫在大陸工作更有安全保障。特别是對于年輕人來說,職業規劃有更廣泛的選擇。"
該動物深部醫學中心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動物醫院,已成為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研究所學生教學基地。
在巡迴的藍圖中,不僅要為獸醫提供一個獸醫學術超進的環境,而且要打造一個集教育與科研為一體的國際教學院,建立兩岸與國際交流的平台,推動兩岸獸醫生技術和國際標準。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為寵物和主人提供良好的服務"的第一顆心。"獸醫應該是真正喜歡動物的人,"他說。(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