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作者:花生有殼

2019年10月,廣電總局局長找到鄭小龍導演,希望自己能拍出一部關于全國前八名功勳人物的電視劇,面對這樣的任務,萬萬沒有想到,一直都是導演鄭小龍的經典作品卻感受到了壓力。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衆所周知,鄭小龍執導的幾乎每部作品都是經典之作。

從《北京人在紐約》到後來火遍全國的《金婚》,從一開始播出就被譽為經典古玩的《陳煜》,可以說鄭小龍導演的作品,無論是口碑還是品質,在普通百姓心中都非常高。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但即便如此,鄭小龍主任還是很低調的,他沒有立即跟上司保證票,而是準備多了解一下這些功勳人物。

這種"了解"并不重要,了解得越多越動人,很快鄭小龍導演就意識到,他想接手該劇的拍攝有多大的意義。

這部重要的電視劇,不是什麼别的,就是目前備受好評的電視劇《功德》。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01

用平凡的故事展現不平凡的人

該劇《功德》共講述了8個功勳人物,每個故事單元分為6集播出。

但觀衆不知道的是,原來的團隊為這部48集的劇集支付了多少錢。

從導演鄭小龍,到每一個單元的導演、編劇,再到每一個演員,可以說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打磨。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就拿劇本創作來說,鄭小龍導演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不能靠喊口号打動人,他希望自己拍的戲,有故事,有情節,用簡單的創作就能感動人。

這增加了劇本創作的難度,因為這8個功勳人物,大部分人隻聽說過,卻不是很懂,如何把功績的故事講給觀衆聽,其實并不簡單。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而且,在采訪中,編劇發現,每一個有功的人物都非常低調。

盡管這些功績貢獻很大,但仍然感覺很平凡,甚至很多人覺得自己的故事沒什麼可說的,這讓編劇更難再創作一遍。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如何通過短短的6集來展現一個人的敬業和成就,讓觀衆沉浸在功德的故事中,這不僅需要品質,更需要力量。

幸運的是,在導演鄭小龍和各位創作者的努力下,《功勳》這部劇一經播出,就得到了好評,至今收視率已經達到了9.1,可以說口碑相當不錯。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那麼,功德在哪裡呢?撇開這些有成就的人物的故事和意義不談,演員的情節和表演真的那麼動人嗎?

花生在認真追求後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

是的,《功績》這部劇真的值得一看。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02

細密的情節,無處不在的隐藏着溫暖

功勳"這部劇,每一個有功的人都獻身于自己的人生,他們的故事不僅感人,更令人欽佩。

無論是反美援助北韓英雄李彥年,還是投入國防安全事業的餘敏,還是為核潛艇事業獻身的黃旭華,可以說,每一個有功的人物背後,都是一部資本史詩。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在這些功勳人物故事中,花生覺得每個機關都帥氣,這裡以《屠夫的禮物》一章為例,讓你對這個單元的劇情和細節有一個深刻的了解。

本章《屠宰的禮物》的導演是鄭小龍,編劇是王小平。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原來,王小平的母親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實體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在"523工程"合作研究機關工作,可以說吐瑜的故事,王小平在母親身上感受深厚。

王小平的母親曾經問女兒:你寫過那麼多影視人物,為什麼不寫科學家呢?

當時,王小平知道科學家的成就特别大,但在日常的實驗工作中,很難在緊張的戲劇中呈現出這樣的性格狀态。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但也正是因為對母親的了解,王小平在創作劇本時,常常感慨千分萬,然後王小平和鄭小龍把"屠夫的禮物",當成送給母親的禮物,也向同樣的母親緻敬,默默從事科研工作。

是以,如果你仔細觀察"屠夫的禮物"單元,你可以看到屠夫身體的簡單性和持久性從科學家那裡。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生活中的屠夫,仿佛是一個"三下四"的人,似乎總有一些"靈魂把戲"。

比如,在大家的眼裡,屠夫的眼睛裡好像是"隐形"的人,她從來不會主動跟你打招呼,甚至一起生活多年的鄰居,屠夫可能都不記得了;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比如,總有一些"驚喜"的舉動,她長得"傻",不記得拿鑰匙,會看到可愛的孩子下車;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婚姻中的屠夫不會給人留下他是"好妻子和好母親"的印象。

女兒小軍在奶奶家回頭看屠夫,第一反應是跑,因為太久沒見到媽媽了,是以跟奶奶報告的也是"她回來了",而不是"媽媽回來了"。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屠夫也是一個"迷路"的母親,她為女兒小君買了鞋子,買了兩隻右腳,并說她精心挑選了很久,還是錯了。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那麼屠夫的能量在哪裡呢?看完這部劇,觀衆就會明白,這個女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科學,獻給了青蒿素。

不要看屠夫在生活中總是有一個小池子,但在工作中,她比任何人都更嚴謹。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為了找到新的抗瘧藥物,她可以檢查古代的一面幾天幾夜;

為了保證明驗室的正常運作,她把家裡的東西搬到實驗室去搬,實驗室缺少風扇拿風扇,實驗室沒有容器,她把家裡的砂鍋;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為了能夠準确了解青蒿素的作用和安全性,她毫不猶豫地試藥,做自己的老鼠;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為了研究青蒿素的臨床作用,屠夫可以跑遍東南和西北,走得遠遠她也不怕,隻要她能救人,她願意做任何事情,即使後來在醫院生病,屠夫的腦海裡還在想着研究所,還是青蒿素。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也許是屠夫們的奉獻精神和簡單性促使她的團隊找到了青蒿素,并向世界提供了來自中國的抗瘧禮物。

在創作這一章時,創作者也牢牢把握了屠夫的特點,向觀衆呈現了科學家的生活和故事。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正如鄭小龍主任在接受屠呦呦的一位同僚采訪時所說,他們問他的私人興趣是什麼。她會唱歌嗎?你能織一件毛衣嗎?你會去看電影嗎?

但答案是,不要去,屠夫最喜歡的是實驗室,做實驗。

正是因為團隊的努力和前期研究,再加上周迅的實力表現,讓我們看到了科學家真實生動的形象。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更有價值的是,創作者不僅展示了科學家的嚴謹性,還為他們的創作增添了溫暖。

比如丈夫李廷軒對屠夫的寬容和關心,父母對女兒的了解和支援,孩子對母親的愛,讓整個機關充滿了人情味。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03

在幕後,每個細節都在感動

《功德》這部劇,除了功勳故事感人之外,整部劇的細節也值得一看。

仔細看劇就知道了,這是一段跨度長的劇,每個單元呈現的年份和環境都不一樣,如何讓觀衆産生一代感,這就是這部劇的"功績"檢驗。

對此,鄭小龍主任回複說,沒有别的捷徑,就是靠一點點的研究和打磨。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拿《屠夫的禮物》來說,有很多細節都太細心了。

比如屠夫家的門上寫着202,和星星的裂縫點綴,看起來很舊;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而房子裡的家具,無論是櫥櫃、牆上的貼紙,還是挂在架子上的衣服,都簡約破舊,一個科學家的簡約表現得淋漓盡緻;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最讓人驚喜的是劇情中出現的小細節,自行車、水壺、琺琅杯,每一個細節都還原了時代感;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正如一位網友評論的那樣:

"屠夫這一章,細節實在是太動人了,從服裝生産到女性減發,小到帽子鞋,大到恢複中醫藥研究所'大白屋',實在太詳細了。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其實這樣的細節在功勳中随處可見,不僅在《屠夫的禮物》一章中,在其他章節中,每一個功勳人物的出現、環境、道具、原班人的各種細節都充滿了誠意。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看到這裡,或許就明白為什麼廣電上司會選擇找鄭小龍當導演,拍出如此重大的電視劇,這不僅是對科學家的緻敬,也是對鄭小龍導演實力的認可。

看完《功勳》幕後才發現:導演鄭曉龍對細節把控,到底有多牛

最後,我想用鄭小龍指導的一段話來總結一下:

"我想拍這部劇,觀衆喜歡它,觀衆喜歡看它,觀衆很滿意,如果我能做到這一點,我就很高興。

如今,《功勳》以9.1分的成績和觀衆口碑證明了導演鄭小龍做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