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張娣嫁給馮小剛的時候,
馮小剛還是個窮小子,沒什麼穩定工作,
一家人隻能擠在一戶40平米左右的出租房。
張娣在家操持家務,侍奉婆婆,毫無怨言。
可有些夫妻,隻能共患難,卻無法同富貴。
張娣陪馮小剛走過人生的低谷,
但陪他一起登頂的女人卻換成了徐帆。
馮小剛說,“最不是東西的就是我,我就是喜新厭舊!委屈了我前妻了,但徐帆也很委屈。”

1999年,馮小剛前腳跟張娣離婚,
後腳就迫不及待的将徐帆迎進了家門。
張娣在三個人的愛恨情仇裡一直鮮少露面,
不接受記者的采訪,也不會去說馮小剛徐帆的壞話。
馮小剛曾說,“我對前妻有一輩子的愧疚,她越是善良我内心越是愧疚。”
離婚後,張娣一人撫養起女兒的成長,從未再婚。
如今22年過去了,張娣過得怎樣呢?
她又為何不願再婚,堅持一人撫養女兒呢?
01
初遇時,張娣的條件比馮小剛好太多。
張娣出生在一戶普通家庭,
畢業後成為了北京一家醫院的護士,
她五官秀麗,身材高挑,性格也好。
走到哪兒都很受歡迎。
馮小剛就不一樣了,
小時候他的父母離婚,
馮小剛的母親一人将他們姐弟拉扯大。
記憶裡母親帶回來的剩菜泡熱水便是無上的美味,
馮小剛從小經曆的就是人情冷暖。
長相也是差強人意,參差不齊的牙齒格外搶鏡。
兩人相遇的時候馮小剛隻是個小美工,
在劇組裡被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一次,張娣來劇組探望親戚時被馮小剛看到,
馮小剛的心裡就印下了張娣的身影。
兩人的家世身份差距都很大,
張娣工作穩定,長相秀麗,想嫁給一個同等家境的男人太容易。
想要俘獲張娣的芳心,馮小剛着實費了一番功夫。
好在才華永遠比長相更有說服力。
馮小剛憑着給張娣的兩幅畫,
就用甜言蜜語将張娣哄入懷中。
張娣對馮小剛的感情很純粹,
她不嫌棄馮小剛又醜又窮。
在她心中,馮小剛體貼又有才華,
她願意跟馮小剛一起過苦日子。
但她願意,她的父母卻不願意。
張娣明明有更好的選擇,
馮小剛根本算不上首選。
而且文藝圈亂糟糟的事兒那麼多,
夫妻倆也怕女兒到時候受了委屈。
奈何張娣的一顆心全栓在了馮小剛的身上。
父母反對的越厲害,她想嫁給馮小剛的念頭就越強烈。
父母永遠都别不過兒女。
1984年,張娣終于如願的嫁給了馮小剛。
兩人結婚的時候,沒有儀式,沒有婚戒,
馮小剛一窮二白,連個婚禮都給不了張娣。
但愛情能夠飲水飽。
張娣收拾了收拾行李,
跟着馮小剛搬進了四十平米的出租房裡。
房子很簡陋,四面落白,隻有些簡單的生活必需品。
張娣将家裡的一切都打掃的幹幹淨淨。
不僅每天都要為馮小剛準備可口的飯菜,
還将馮小剛的母親照顧的井井有條。
生活很苦,但張娣的心很甜。
對她而說,生活裡的柴米油鹽亦是幸福。
張娣沒什麼野心,普通生活就很好。
但馮小剛不同,
他在底層摸爬滾打,
練就了一副七竅玲珑心,
為的就是一朝出人頭地。
葉京曾評價馮小剛,“很會做人,帶有強烈目的性。”
在劇組時,馮小剛就搭上了鄭曉龍。
鄭曉龍是大院子弟,
有能力也有資源,
《四世同堂》,《金婚》、《甄嬛傳》都是出自他手。
鄭曉龍當年在北京電視劇藝術中心主抓生産。
馮小剛會說話、能來事,
鄭曉龍還沒說話,他就能把事辦的妥妥帖帖的。
馮小剛也慢慢地入了鄭曉龍的眼。
經鄭曉龍搭橋,他還遇到了此生最大的貴人,王朔。
在京圈,王朔的名聲很大。
姜文在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日子時,
直接扯了一個橫幅:陽光永遠燦爛,朔爺永遠牛逼。
想跟王朔搭上線的人不計其數,
馮小剛也是其中之一。
王朔的所有書,馮小剛都能倒背如流。
馮小剛還專門投稿,表達自己對王朔的仰慕之情。
捧着王朔的人很多,但能捧到他心裡的不多。
看着馮小剛為自己鞍前馬後,不辭辛勞,
王朔終于決定要撈他一把。
王朔一把把馮小剛撈了起來,
也把張娣原本平靜的生活徹底打碎。
02
1991年,《編輯部的故事》籌拍,
開拍之際,劇本卻意外丢失。
參與劇本創作的衆人還有其他的工作,
沒有願意陪王朔重新打磨劇本,除了馮小剛。
但資方并不願意讓個新人參與創作,
是王朔一力擔保,才最終留下了馮小剛。
《編輯部的故事》一炮而紅後,馮小剛開始小有名氣。
與此同時,張娣也有了身孕。
事業家庭雙開花,馮小剛走路都是飄着。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
張娣生下的孩子先天性唇腭裂。
張娣抱着女兒幾乎哭暈在病床上。
馮小剛的腦子也是懵的,
他在病房抽着一根又一根的煙。
看着窗外黑沉沉的夜色,
隻覺得自己的心也是沉沉地。
醫生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想要再生一個的話,他可以幫忙開證明。
但是馮小剛跟張娣都拒絕了醫生的提議。
等了六年才等到這個孩子,
夫妻倆都不願意放棄。
馮小剛給女兒取名為馮思語。
沒有太多的奢望,
隻希望女兒能像普通人一樣說話就好。
給馮思語治療唇腭裂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夫妻倆的積蓄根本不夠。
尤其生了女兒後,張娣也沒辦法工作。
隻能每天在家照看女兒。
剛出生的小孩晚上折騰得都厲害,
張娣得一直都看着她,
為她吃食,給她換尿布,
一點空兒都不得閑。
有時候累極了剛打個盹,孩子就又哭了起來。
張娣沒時間收拾自己,更沒時間收拾家裡。
家裡的重擔壓在張娣身上,
生活的重擔壓在了馮小剛的肩上。
為了掙錢,馮小剛每天起早貪黑,
回到家還不得安甯。
兩人都身心俱疲,倍感委屈,
時不時就要發生争吵。
“貧賤夫妻百事哀。”
但生活的瑣事可以磨平愛情的激情,
卻無法磨斷親情的羁絆。
馮思語的病依舊是夫妻倆心中的重中之重。
他們帶着女兒幾乎跑遍北京所有的醫院,
在馮思語一歲的時候,
矯正手術進行的很成功。
馮思語也改成了馮思羽。
馮小剛希望女兒今後能盡情翺翔。
為了慶祝女兒的手術成功,
馮小剛為她買了很多小玩具。
一家三口在家其樂融融。
張娣仿佛回到了結婚之初,
兩人即使不說話,隻要在一起就很開心。
張娣含笑着看着父女倆的玩樂。
不知不覺間,夫妻倆相處的時間越來越短。
随着馮小剛的事業越來越好,
他在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張娣需要時刻照顧女兒,
夫妻倆有時一天也說不上幾句話。
她問馮小剛晚上什麼時候回來,
馮小剛也都是以應酬搪塞。
兩人皆是匆匆,停不下半分腳步。
現在女兒的病終于治好了,
生活也能回歸平靜了。
她以為這将成為日後生活的常态,
卻不料這竟是一家人最後的溫情。
随着張娣日漸憔悴,容貌不再,
馮小剛的心裡開始打起别的念頭。
娛樂圈的誘惑很多,
但那時馮小剛還不夠格。
莺莺燕燕沖的都是王朔,沒人注意到他。
馮小剛跟在王朔身後,
親眼看着王朔将北影才女徐靜蕾拿下,
兩人濃情蜜意,讓馮小剛很是羨慕。
馮小剛也想找個紅顔知己。
1992年,《大撒把》籌拍,
也把一個女人送到了馮小剛面前。
03
徐帆是中央戲劇學院的高材生,
身材窈窕,長相靓麗。
馮小剛這種穿着皮衣騎摩托的“二流子”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她那時的男朋友是自己的老師王志文。
為了心中的愛情,她根本不在乎任何流言蜚語。
直接搬進了王志文的家中,為王志文洗手作羹湯,
把王志文照顧的無微不至。
王志文是當紅小生,資源優越,
徐帆想讓王志文拉自己一把。
王志文卻不願為徐帆彎腰。
後來徐帆跟第五代導演田壯壯鬧出绯聞,
深感丢人的王志文将徐帆掃地出門。
一下子就把徐帆掃進了馮小剛的懷裡。
徐帆曾說,“馮小剛對于我,不止是一個伴侶那麼簡單,更準确的說,他是我一輩子的恩人,他在我最難過的時候領養了我的心靈。”
但她跟馮小剛的初遇,算不得太愉快。
當時馮小剛跟葛優在看《大撒把》的樣片,
馮小剛對葛優說,“片子不錯,隻是女主角差點意思。”
這個女主角就是徐帆,
當時她就坐在馮小剛的身後。
馮小剛看不上她,她更看不上馮小剛。
她以為她跟馮小剛是兩看生厭,
卻沒想到馮小剛把她看進了眼裡。
在徐帆被王志文抛棄後,馮小剛一直噓寒問暖。
徐帆起初并不把他放在眼裡,
追求她的男生不少,
長相一般年紀還大的馮小剛并不占優勢。
馮小剛也不氣餒,反而拉來了王朔、徐靜蕾當說客。
“烈女怕纏郎”,
更何況馮小剛是在徐帆最沒安全感的時候趁虛而入。
兩人去廣州參加金雞獎時,
飛機上,馮小剛緊緊挨着徐帆。
有人問馮小剛旁邊的是誰啊,
馮小剛都笑着回答道,“我女朋友。”
而徐帆沒有否認。
兩人确認關系後并沒有避諱,
绯聞很快傳到了張娣耳中。
但她不願相信丈夫會背叛她。
張娣是個很傳統的女人,
她依舊盡心的照顧婆婆,養育女兒,
并不把傳言放在心上。
兩人都有了孩子,
她不相信馮小剛會抛妻棄女。
張娣以為馮小剛終會回來。
誰料他回來是回來了,卻是為了跟張娣離婚而回。
張娣沒有吵鬧,也沒有撒潑,
她很平靜的告訴馮小剛,“我不同意離婚,要離也要等幾年後,等女兒長大後再說。”
馮小剛本就不占理,
此時看到妻子還在滿心為女兒打算,
不由更愧疚了。
吃飯時,馮小剛又了解到母親中風入院的事兒。
怕耽擱馮小剛的事業,張娣一點兒沒打擾他,
一人承擔起了馮小剛母親入院的所有瑣事。
馮小剛看着飯後默默收拾碗筷的妻子,
心裡也覺得自己太不是東西了。
他答應了妻子的請求。
在外隻是宣稱徐帆是他的女朋友。
張娣原以為自己也能向沈旭佳熬走王朔的紅顔知己徐靜蕾一樣,把馮小剛身邊的徐帆熬走。
卻不料這七年裡,
馮小剛跟徐帆整日形影不離。
兩人合作的《一地雞毛》、《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皆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馮小剛跟徐帆成了衆人口中的金童玉女,
本該是正室的張娣卻被隐去了名字。
這七年的時間,徐帆始終不争不搶,沒名沒分的跟在馮小剛身邊。
馮小剛對張娣很愧疚,
但他對默默跟着自己的徐帆更愧疚。
一個男人不愛你了,再怎麼挽回也于事無補。
1999年,張娣終于松了口,
她什麼也不要,隻要女兒。
馮小剛同意了,而且出于愧疚,
他最後淨身出戶,把錢和房子都留給了張娣。
馮小剛前腳跟她離了婚,
後腳就迫不及待的娶了徐帆。
他跟徐帆結婚那天,特意選在了1999年9月19号,
寓意兩人的感情長長久久。
圈内的好友悉數到達,婚禮辦得聲勢浩大。
04
馮小剛有部影片,叫《一聲歎息》。
取材正是他跟徐帆、張娣的愛恨情仇。
影片有一幕,是小三上門時,
原配的女兒特意為她端來一杯加了半杯鹽的水。
面對原配女兒明晃晃的挑釁,
小三面不改色的喝了下氣。
這一幕據說也是取材于現實。
隻不過在影片中,
徐帆從那個隐忍的喝下鹽水的小三變成了看着對方面不改色喝下的原配。
選角也是有趣。
影片似乎也映射徐帆此後的命運。
逼宮後不久,徐帆也遭遇了張娣同樣的境地。
一個更年輕漂亮的女生出現在馮小剛身邊,
沈星跟馮小剛的“夜宿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沈星甚至不惜離婚也要站在馮小剛身邊。
對此,徐帆隻是雲淡風輕的說出了那句驚世之言,
“我們家人反正是男的,吃虧的不是我們。”
在沈星的步步緊逼下,
馮小剛還是回到了徐帆的懷抱,
并對徐帆的識大體進行了高度贊揚,“我們家帆子,真是賢妻良母。”
此後幾年,馮小剛的花邊新聞都沒斷過。
識大體的徐帆都被逼着說出“兩個人在一起過得好就過,過不好就罷,不用想那麼多。”
也不知徐帆在夜深人靜時是否有過後悔,
但感情如飲水,冷暖自知。
跟馮小剛離婚後,張娣也回歸了平靜生活。
馮小剛的花邊新聞也都跟她沒了關系,
她一人養着女兒,
張娣沒有選擇再婚。
一個離異女兒帶着一個孩子并不容易。
張娣的父母從湖北搬來北京,幫她照顧女兒。
生活一開始很難,
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了張娣的身上。
張娣在醫院和家庭中忙得不可開交。
張娣還年輕,性格也是一頂一的好。
身邊的人都勸她再婚吧,
張娣卻怕女兒受到委屈,
覺得自己也抛棄了她。
便全都拒絕了。
“一日夫妻百日恩”。
馮小剛的心中始終記挂着張娣母女,
尤其他跟徐帆婚後并沒有一兒半女,
僅有個養女馮朵朵。
馮思羽相當于他唯一一個有血緣的女兒。
張娣家有什麼事後,他總是義不容辭。
在金錢上拼命彌補自己對張娣母女的傷害。
馮思羽上學的費用也全由他一手承擔。
張娣從未阻止過女兒跟父親的相處。
馮思羽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選擇留學深造,
也全是馮小剛給的主意。
甚至馮思羽想要子承父業,
馮小剛也是積極為女兒鋪路。
馮小剛為女兒盡心盡力,
張娣對馮小剛的母親亦是照顧有加。
即使跟馮小剛離婚了,
她跟婆婆的感情也沒有變。
馮小剛的母親年事大了,之前又中風住院,行動不便。
張娣便時常帶着女兒前去探望,
給婆婆擦拭身子,陪婆婆聊天說話。
馮小剛對張娣一直很尊重,
他對張娣的家人也都有照顧。
張娣的母親在接受采訪時,亦未曾說過馮小剛一點不足。
她将兩人的婚變歸于聚少離多,
并且不斷強調馮小剛的“心腸不錯”。
離婚後兩家人還能相處這麼好的,在娛樂圈很是少見。
結語
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幸福。
跟馮小剛離婚後,張娣一人将女兒撫養成才。
她安安分分守着女兒,不接受媒體采訪,
也不會趁機诋毀馮小剛的一言一行。
她的善良和識大體讓馮小剛備受愧疚,
愈發的想要彌補起她們母女來。
有時争來争去一場空,
倒不如向張娣一樣學會放手,
與其去争去搶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不如把握自己現有的東西。
張娣離婚後一人撫養女兒22年,
馮小剛發達後她也不湊上前去。
有人說張娣傻,
可最後苦盡甘來終無遺憾還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