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是"自由身體"詩歌最有影響力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也是當之無愧的詩歌。
他在抗日戰争初期對"土地"和"太陽"的想象和描繪,記錄了中華民族最壓抑的聲音,也宣告了中國孩子最堅定的信心。在民族危險的時代,他並沒有失去對光明的信心,而是以強烈的愛國精神讚美光明、讚美太陽、讚美人民,表達了對和平與尊嚴的熱切呼籲。在屈辱和苦難的日子裡,他并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而是堅信"連磷火,還是燒"。在新時期的曙光中,他重新煥發了詩歌的青春,用詩人的良知、親身經曆,以及自己的反思,凝聚成詩意象,帶給他的讀者和時代。
在他50多年的創作史上,有兩個創作的高峰期,一個是1930年代和1940年代,另一個是改革開放的曆史時期。他最重要的傑作誕生于這兩個時期。在追求藝術、追求解脫的過程中,他始終保持着堅定的信念,充滿感情和頑強的鬥志。
《與黨——知識分子的紅色記憶》第42期,掃描二維碼,進入艾青的更多紅色記憶。

來源:《文化力量》光明日報聯合推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