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恩格斯确實認為資本主義在他晚年經曆了新的變化,否定了他原來的一些理論觀點,對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戰略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反思。然而,恩格斯對原文沒有任何"颠覆性"的修正。對他早期思想的一些批評和否認是從科學共産主義的角度對"人道主義社會主義"觀點的批評和否認,而不是相反;恩格斯肯定無産階級政黨可以利用普選權進行合法的鬥争,但認為它是承認議會民主是資産階級統治的一種形式,并堅持合法的改革鬥争和暴力革命的政策和手段。

2020年,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将在全國和世界各地以各種形式進行紀念。在進行這種紀念活動時,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是:我們是把恩格斯當作共産主義者來紀念,還是把恩格斯當作所謂的"社會民主主義者"來紀念?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恩格斯在晚年放棄了他早期的共産主義立場,變成了一個社會民主黨人。同時,他們高度贊賞這種"轉變",并試圖通過"不再相信"共産主義來證明他們的反共産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立場是正确的。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産主義的否定,主要是以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的名義進行的。是以,對于這些人來說,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無非是對恩格斯所謂"社會民主主義者"的緻敬,是對恩格斯原著觀點的"背離"和"抛棄"。是以,今天我們紀念恩格斯,澄清恩格斯後來思想的歪曲,批判"思想對立前後的恩格斯"或"兩個恩格斯理論",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的"第二小提琴家",偉大的共産主義者的初面貌,具有重要意義。
從1883年馬克思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的12年,一般認為是恩格斯的晚年。在這12年中,恩格斯撰寫并發表了演講,這些演講被認為是恩格斯晚年的思想。那些認為恩格斯晚年成為社會民主主義者的人,主要是基于恩格斯晚年的一些文學作品。這三份檔案中最重要的一份是為馬克思逝世後重印《共産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而單獨寫的五篇"序言",1886年為出版《英國勞工階級在美國狀況》而寫的"美國版附錄",以及《1848-1850年法國階級鬥争導言》 寫于1895年1月30日。
讓我們集中讨論這三份檔案,看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恩格斯晚年的思想。
恩格斯晚年對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戰略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反思。
在恩格斯的晚年,在這方面找到詞并不難,是以讓我們來看看他上面提到的最後兩份檔案中的相關論述。
在1886年為美國出版的《英國勞工階級狀況》而寫的《美國附錄》中,恩格斯直言不諱地說:"用英語讀者的母語寫給他們的書是四十多年前寫的。作者還年輕,隻有二十四歲,是以這本書帶有作者青春的印記,反映了他青春的優缺點;這本書被翻譯成英文,根本不是作者發起的。幾乎不可能指出,這本書關于哲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的一般理論觀點與我現在的觀點并不完全一緻。1844年沒有現代國際社會主義,從那時起,首先,由于馬克思的工作,它已經發展成為科學。我的書隻是胚胎發育的一個階段。正如人類胚胎在發育的早期階段再現了我們祖先的魚的弧線一樣,現代社會主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它的祖先之一,德國哲學,在這本書中随處可見。例如,該書強調了這樣一種論點,即共産主義不是純粹的勞工階級黨派學說,而是一種旨在将整個社會,包括資産階級,從現有關系的狹隘限制中解放出來的理論。這在抽象上是正确的,但絕對無益,有時在實踐中更糟。"[2]
在1895年1月30日寫的《1848-1850年法國階級鬥争導論》中,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勞工階級争取和利用普選的鬥争。他贊揚德國社會民主黨人"給全世界的同志一種新的武器,最鋒利的武器之一,向他們展示應該如何使用普選權"。他也非常同意法國馬克思主義綱領中所說的話:"投票權已經賦予了他們......從欺騙工具到解放工具"。恩格斯還特别指出了投票權對勞工階級的好處,例如"定期确認的選票數量意外而迅速地增加,這增強了勞工對勝利的信心和對對手的恐懼";并迫使所有政黨在全體人民面前回應我們的攻擊,捍衛他們的觀點和行動";"它為我們在帝國代表大會的代表提供了一個論壇,在那裡我們的代表可以在議會中與他們的對手和議會外的群衆交談,比在新聞界和集會上有更多的權威和自由",等等。恩格斯根據勞工階級使用普選的好處,得出結論:"人們發現,勞工階級也可以利用一些東西來反對資産階級用來組織其統治的國家機構中的機構本身。"結果是,資産階級和政府對勞工階級政黨的合法活動的恐懼超過了對非法活動的恐懼,對選舉成就的恐懼更是對起義成就的恐懼。"世界曆史的諷刺已經颠覆了一切。我們是"革命者"和"颠覆者",但我們通過合法手段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通過非法手段和颠覆手段取得的成就。"[7]
在《1848-1850年法國階級鬥争導論》中,我們偶爾會看到恩格斯說:"曆史表明,我們和所有那些和我們一樣思考的人都是錯的。曆史清楚地表明,非洲大陸的經濟發展遠未成熟到足以消滅資本主義生産的程度。所有這些都是基于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在1848年也有很大的擴張能力。曆史表明我們錯了,它揭示了我們當時的觀點是幻想。曆史走得更遠,它不僅打破了我們當時的誤解,而且徹底改變了無産階級鬥争的條件。1848年的鬥爭方法在今天各方面都是不可能的,值得在這裡更仔細地探索它。"[9]
在他的晚年,恩格斯修改了原文,但這不是"颠覆性"的修改。
我們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提出了《宣言》,此後又重印了。從1872年到1893年的20多年裡,他們為不同的版本寫了七篇序言。前兩篇序言由馬克思和恩格斯撰寫,以第三篇序言開頭,因為馬克思"第一次在赫加特公墓睡覺,他的墳墓第一次長草",這隻能由恩格斯單獨寫。在恩格斯寫的五篇序言中,對《宣言》所載的一些觀點進行了修訂,要求在實際适用《宣言》原則的過程中,随時随地轉讓《宣言》的原則,并明确指出這些觀點中的個别人不再"不适當"和"過時"。例如,《宣言》的第一句話是,迄今為止所有社會的曆史都是階級鬥争的曆史。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準确的,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轉述這句話時,在句子上加了一個括号,他寫道:"自原來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然後,在1888年英文版的文本中,恩格斯特在"迄今為止所有社會的曆史"中添加了一個腳注:"這是指所有書面曆史。通過加上這一點,原文中的句子變得更加準确嚴謹,更加符合社會和曆史發展的客觀現實。恩格斯在《宣言》中增加了以各國無産階級革命鬥争實踐為基礎的新的理論成就。在1882年俄文版的序言中,在俄國應如何根據《宣言》的基本原則解決其面臨的曆史任務的背景下,提出了如何看待俄國農村公社的問題。恩格斯問道:"俄國公社,這種被嚴重破壞的公有土地,能夠直接過渡到共産主義公有制的進階形式嗎?或者,恰恰相反,西方的曆史發展首先要經曆的瓦解過程嗎?他的回答是:"對這個問題唯一可能的答案是,如果俄國革命是西方無産階級革命的信号,而且雙方是相輔相成的,那麼今天俄國土地的公有制就可以成為共産主義發展的起點。恩格斯在這裡的《宣言》中加上了這一論斷,後來十月革命充分證明了這一論斷。恩格斯在1892年波蘭版的序言中讨論了無産階級與波蘭民族運動之間的關系,後者與資本主義一起發展,使波蘭貴族既不能保持波蘭獨立,也不能重建立立波蘭獨立。這種獨立性隻能由年輕的波蘭無産階級來反對,并且将很好地掌握在波蘭無産階級手中。恩格斯不僅把波蘭的民族獨立寄托在波蘭的無産階級身上,而且也寄托在國際無産階級身上:波蘭的獨立"對于合作實作歐洲民族和諧是必要的","歐洲其他所有勞工都需要波蘭作為波蘭勞工自己的獨立"。恩格斯關于波蘭無産階級在民族獨立中的曆史作用和波蘭獨立對世界和諧的重要性的看法,正如這裡所闡述的,證明是完全正确的。
恩格斯雖然在這五個序言中對《宣言》的内容進行了修改、解釋和補充,但這并不意味着從根本上放棄《宣言》的基本原則,而是在時代變遷和勞工運動實際發展的背景下,在堅持《宣言》基本原則的同時,放棄《宣言》的基本原則。按照序言的時間順序,我們可以看看恩格斯在晚年如何一再申明《宣言》基本原則的有效性,以及《宣言》如何肯定其曆史作用。
在1883年德文版的序言中,恩格斯說,"不幸的是,這個序言隻能由我簽署",而且"對《宣言》沒有修正或補充",但必須再次澄清《宣言》的基本思想,并總結"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這就是"每個曆史時代的經濟生産,以及由此産生的必然産生的社會結構,是那個時代政治史和精神史的基礎;是那個時代政治史和精神史的基礎。"是每個曆史時代的經濟生産,是那個時代政治史和精神史的基礎。"是每個曆史時代的經濟生産,也是由此必然産生的社會結構。如果社會不能同時從剝削、壓迫和階級鬥争中解放出來,它就再也不能從剝削和壓迫它的階級(資産階級)中解放出來。"這段話是對《宣言》思想的最準确和最精煉的總結,揭示了《宣言》基本原則之間的内在聯系。恩格斯不僅相信"這個思想""完全屬于馬克思的人民",而且實際上表明這個"思想"對無産階級和全人類的貢獻是不朽的。
在1888年英文版的序言中,恩格斯明确地把《宣言》看成是世界無産階級的"共同綱領"。"《宣言》的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現代勞工階級運動的曆史;它現在無疑是所有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泛和國際化的作品,并被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數百萬勞工認可為共同的平台。為了強調《宣言》基本原則的有效性,恩格斯在這裡提到前序言中概述的"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并特别指出:"在我看來,這種思想必然會像達爾文學說在生物學中那樣在曆史中發揮作用。"[20]
在1890年德文版的序言中,恩格斯轉述了他和馬克思最後一次共同簽署的1882年俄文版序言的全部内容。俄文版序言中強調的"宣布現代資産階級所有制不可避免的滅亡"的宣言的基本原則得到了重申。
在1892年波蘭文版的序言中,恩格斯滿意地叙述說,"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宣言》最近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衡量非洲大陸工業發展的尺度","以《宣言》締約國的語言印發的副本數量,不僅能夠相當準确地确定該國勞工運動的狀況, 但也就該國大規模工業發展的程度而言"。特别是,讨論了《宣言》如此有用的原因:"一個國家的工業規模越大,其勞工面對生産階級時澄清自己作為勞工階級的地位的願望就越強烈,勞工的社會主義運動就越大,對《宣言》的要求就越大。恩格斯非常清楚地表明,《宣言》的功能是滿足無産階級了解其真實情況和曆史使命的願望,工業越發達,無産階級的願望就越強烈,對《宣言》的需求就越大。
在1893年意大利版的序言中,恩格斯高度肯定了無産階級在《宣言》中的判斷,即無産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掘墓人",這是基于1848年革命和随後的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實踐。恩格斯說:"在過去的45年裡,資産階級制度導緻了各國大工業的迅速發展,同時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凝聚力很強的無産階級,是以,正如《宣言》所說,它産生了自己的掘墓人。還有人預言,意大利版《宣言》的出版将是一個"好兆頭",是以意大利将"給我們一個新的但丁,以宣告這個無産階級新時代的誕生"。如果不對《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則抱有堅定的信念,就不可能如此樂觀地看待意大利、整個歐洲和全世界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前景!
這裡沒有迹象表明馬克思和恩格斯放棄了《宣言》的基本原理。恩格斯關于他晚年推翻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論點的正文,也許是基于恩格斯在1886年《英國勞工階級狀況》在美國出版時寫的《美國版附錄》。恩格斯在《美國附錄》的末尾寫道:"刻意地,這本書中的許多預言,包括那些年輕人的熱情使我大膽的預言,将是英國最新的社會革命。毫不奇怪,這些預測已經做出了這麼多,但已經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而且我已經預見到(事實上,我高估了時間)德國的競争,特别是美國的競争,将導緻英國工業的危機,現在已經真正到來了。在這一點上,我可以而且有責任使這本書與目前的情況保持一緻。"我們知道,恩格斯的《英國勞工階級狀況的《美國附錄》集中于反思和修正他40多年前所寫的作品,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強調40年前寫的"大膽的""革命預言""已經實作了這麼多",強調資本主義的危機狀态"現在已經真正到來", 強調他有責任使40年前寫的作品"符合目前情況"。換句話說,恩格斯覺得他有責任表明《英國勞工階級的狀況》儘管是40多年前寫成的,但與其"現在"的基本觀點是一緻的。通過這種方式,他向讀者肯定,40多年前寫成的書的"許多預言"并沒有被"删除",而是"故意"重印。
再看看恩格斯在去世前五個月寫的1848-1850年法國階級鬥争的導言,如何肯定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恩格斯在引言的開頭寫道:"這部著作的這次重印本,是馬克思第一次嘗試從某種經濟角度,從他的唯物主義角度來說明一個時期的現代曆史。在《宣言》中,這個理論被用來說明整個近代史,在馬克思和我在《新萊茵河》上的文章中,它被用來解釋當時的政治事件。然而,這裡的問題是揭示多年發展過程中固有的因果關系,這對整個歐洲至關重要和典型,并且在作者看來,将政治事件歸因于最終的經濟原因。"從一定的經濟形勢來說明政治事件、意識形态和社會曆史,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恩格斯在這裡重申了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認為這是他和馬克思一再堅持的基本研究方法。恩格斯還說:"使這本書具有特别意義的是,全世界的勞工政黨第一次同意概述其經濟轉型要求的公式是,生産資料歸社會所有。"這裡第一次表達了使現代勞工社會主義與封建的、資産階級的、小資産階級的社會主義和虛構的、自發的勞工共産主義所提出的模糊的公共财産截然不同的原則。"如果馬克思後來将這個公式擴充到占有交換的手段,那麼這種擴充隻是從基本原則中得出的結論"。可以看出,恩格斯在這次"導言"中開始了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基本原則:一是曆史唯物主義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覺悟"的原則,二是消滅私有制、生産物質為社會所有制的共産主義原則。對這兩個原則的肯定,無疑是對整個馬克思主義的肯定。
在他的晚年,恩格斯批評并否認早期的"人道主義社會主義"
恩格斯對早期思想的批評和否定的本質,從他1886年出版的《美國勞工階級狀況,美國版附錄》一書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如上所述,恩格斯在這份"美國附錄"中尖銳地批評了40多年前寫的《英國勞工階級狀況》中的一個觀點,即"這本書強調共産主義不是純粹的勞工階級黨派學說,而是旨在将包括資産階級在内的整個社會從現有關系的狹隘局限中解放出來的理論。這在抽象上是正确的,但絕對無益,有時在實踐中更糟。從這裡可以看出,恩格斯确實放棄了《英國勞工階級狀況》《美國附錄》中的"共産主義",他認為這種"抽象是正确的,但在實踐中絕對沒有幫助,有時甚至更糟"。
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共産主義理論呢?它是一種抽象的、超階級的、不成熟的共産主義理論。恩格斯認為,這種對共産主義的認識實際上是資産階級所宣揚的,但由于封建階級不承認,這種對共産主義超階級的了解,立刻"消失了"。"1789年的法國資産宣布,資産階級的解放就是全人類的解放;但貴族和僧侶們卻不肯同意,這種說法雖然是當時封建主義的抽象曆史真理,但很快就變成了一句純粹是自己制造的空話,在革命鬥争的火焰中消散了。在恩格斯看來,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仍然有人不斷地兜售這種超級階級的共産主義。"還有一些人,如果不是最有學問的人,也是勞工最惡毒的敵人,是披着羊皮的狼獾,他們向勞工宣揚一種高于勞工階級利益和階級鬥争的社會主義,如果不是他們需要學習更多的話,他們淩駕于勞工階級的利益和階級鬥争之上。恩格斯在這裡使用的話非常尖銳,那些還在宣揚這種超階級人道主義社會主義的人,"要麼需要向遊牧民族學習",要麼就是勞工最惡毒的敵人,穿着羊皮狼"。
讓我們回顧一下恩格斯對英國勞工階級狀況的描述,以便更現實地了解恩格斯在這裡的批評。"原則上,共産主義不僅僅是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之間的競争;它不僅僅是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之間的競争。是以,隻要這種敵意存在,共産主義就認為無産階級對奴隸的憤怒是不可避免的,是勞工運動開始的最重要杠杆;"而且,由于共産主義超越了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的對立,是以,支援資産階級的優秀代表(但這些代表很少,而且隻來自不斷增長的一代)比支援純無産階級的憲章主義更容易。從恩格斯在《英國勞工階級狀況》中的一段話可以看出,雖然恩格斯當時對共産主義的了解無法與他寫《美國附錄》中流行的"人道主義社會主義"相提并論,但它确實具有超階級特征。恩格斯說,他當時對共産主義的了解"抽象上是正确的,但在實踐中絕對沒有幫助,有時更糟",這是有原因的。
恩格斯在否定自己曾經不成熟的共産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對他應該堅持的"成熟的共産主義"理論進行了"畫龍的眼睛"的讨論。"既然無産階級不僅不覺得需要解放,而且完全反對勞工階級的自我解放,勞工階級就應該單獨準備和實作社會革命。這句話可以看作是馬克思主義共産主義理論的精髓,即共産主義的事業本質上是無産階級的革命事業,共産主義事業的主體是無産階級,無産階級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當恩格斯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産主義者時,他的共産主義理論也從超級階級的"人道主義"理論轉變為以無産階級為主體的科學理論。事實上,在恩格斯于1847年寫《英國勞工階級狀況》後不到三年,他就在《共産主義原理》中超越了這種超階級觀點,将共産主義描述為"無産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一年後,1848年,恩格斯和馬克思在《宣言》中說:"共産黨沒有忽視盡可能清楚地教育勞工了解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之間的競争。"[34]
恩格斯肯定無産階級政黨可以利用普選權,但承認議會民主是資産階級的主導形式。
恩格斯關于争取普選的合法鬥争的代表作是卡爾·馬克思在去世前撰寫的《1848年至1850年法國階級鬥争》的序言。有人指出,在無産階級政黨積極參與和利用議會民主的時候,控制議會的資産階級政客正在"破壞憲法,實行專政,恢複專制"。"他們可以盡一切努力通過他們的反颠覆法,使其更加殘酷,把所有的刑法變成可以随意捏捏的橡膠,他們所得到的隻是再次證明他們無能為力,"恩格斯說。"如果他們要認真對待社會民主黨人,他們必須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現在的社會民主黨就是通過遵紀守法搞颠覆,反對社會民主黨颠覆,他們隻能用秩序式的颠覆,也就是說,非破壞性的對法律不能颠覆。恩格斯的意思是,當議會民主制對無産階級有利時,資産階級就會立即露出它的真面目,改變法律,破壞現行法律,甚至實行專政,恢複威權主義。當然,在恩格斯看來,資産階級如果違反法律,恢複威權主義,就不會成功。他是在告訴資産階級:"如果一方破壞了契約,整個契約就會廢棄,另一方将不再受限制","如果你毀掉了帝國的憲法,那麼社會民主黨就可以放手,随意對付你。但是,它究竟會做什麼,——今天可能不會告訴你。恩格斯來這裡是為了起訴資産階級,乃是要提醒無産階級政黨,資産階級政黨準備背棄現成的法律,是以無産階級政黨也必須準備"不再受其義務的限制",以任何其他方式對付資産階級。
恩格斯在1848-1850年法國階級鬥争的導言中,在談到法律鬥争時,經常使用"現在"一詞,也就是說,在恩格斯看來,使用普選權和合法鬥争隻有在"現在"的情況下才可行。當時社會民主黨的一些上司人在發表這一"介紹"時,要求恩格斯取消"現在"的限制。恩格斯知道,限制這個詞在這裡有很大的分量,删除它就意味着把普選和法律鬥争的使用變成一種普遍的政策。他明确告訴上司人:"你們要去掉'現在'這個詞,就是讓暫時的永久的,相對的成為一種絕對重要的戰略。我不會這樣做,也不會這樣做,以免我永遠受到羞辱。恩格斯似乎已經預見到,取消"現在"的限制會導緻一些人稱他為改革後的社會民主主義者,進而"羞辱"自己,但即使他不删除這個詞,也會有人"羞辱"他。在這一時期,恩格斯一再申明,無産階級政黨是"守法的",普選隻是一種暫時的鬥争手段。他在不同場合多次指出:"守法——目前一定程度上對我們還是适用,但絕不惜一切代價守法,哪怕是口頭上!"我今天隻談論德國的這一戰略,并且附加了重要的條件。對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和奧地利來說,這一戰略不能完全通過。即使對陣德國,明天也可能無法實作。"[40]
仔細觀察恩格斯對西方議會民主的肯定,就會發現他從未明确指出,這個制度沒有"制度限制"或"階級限制",勞工階級也從未完全贊同這個制度。在1894年給保羅·拉法基的一封信中,恩格斯對西方議會的民主制度表示了謹慎。"對于無産階級來說,共和國和君主制的不同之處,僅僅是因為它是無産階級将來統治的現成的政治形式。"但是,共和國同任何其他政體一樣,是由其内容決定的。隻要它是資産階級的統治形式,它就像任何君主制一樣敵視我們(無論敵對的形式如何)。是以,無論是将其視為本質上的社會主義形式,還是仍然掌握在資産階級手中,将社會主義的使命托付給它都是毫無根據的幻想。我們可以迫使它作出一些讓步,但我們決不能把自己的工作留給它;我們決不能把自己的工作留給它。即使我們可以通過一個足夠強大,可以在一天内将自己變成多數的少數人來監督它,我們也無法做到這一點......"恩格斯在這裡明确指出,西方的議會民主是由它的内容決定的,它無疑是資産階級統治的一種形式,它必須敵視無産階級。這就是為什麼無産階級政黨不能對它有毫無根據的幻想,而把工作留給它。
V.恩格斯肯定要用普選權進行合法鬥争,但堅持合法争取改革和暴力革命的"雙手理論",而不是"單手理論"
首先,重要的是要了解恩格斯在《1848-1850年法國階級鬥争導言》中是否明确反對暴力革命。一些學者歪曲了恩格斯的相關言論,認為恩格斯在這裡反對暴力革命。他們引用恩格斯的話說:"曆史表明我們錯了,揭露我們當時是錯的隻是一種幻想。曆史走得更遠,它不僅打破了我們當時的誤解,而且徹底改變了無産階級鬥争的條件。1848年的鬥爭方法在今天各方面都是不可能的,值得在這裡更仔細地探索它。"1848年的鬥争方法"很可能被這些學者視為《宣言》中提到的暴力革命,是以他們可以正确地否認暴力革命是一種"舊"方法。
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是否把"暴力革命"稱為否定"1848年鬥争法"的"舊"方法?事實上,仔細閱讀原文可以看出,恩格斯在這裡說得很清楚,指的是"那些表現出巨大勇氣的巷戰",如"1848年6月的巴黎"、"1848年10月的維也納"和"1849年5月的德累斯頓"。恩格斯認為,這場"老式起義","修建一堵牆,在1848年之前到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由于"鬥争的條件"和"根本的變化","現在是譴責性的"。恩格斯認為,"舊的"和消極的隻是"街頭戰争",而不是一場普遍的"暴力革命"。也就是說,恩格斯隻否認某種形式的"暴力革命",而不是所有的暴力革命。事實上,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無産階級導師,即使确實在合法地進行鬥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反對"暴力革命",并一再警告不要放棄暴力手段。
我們看了恩格斯對1848-1850年法國階級鬥争的介紹,就預見到會有人用這個"導言"來反對暴力革命,他有一個"先說"。恩格斯應《前進報》理查德·費舍爾的邀請撰寫了序言。在引言完成後的第二天,1885年3月8日,他寫信給這個人說:"我不會容忍你發誓要忠于絕對的守法,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遵守法律,甚至對那些被作者違反的人,簡而言之,就是在右臉上打耳光的政策,然後又是左臉。"我認為,如果你鼓吹絕對放棄暴力,那就不好了。沒有人會相信這一點,一個國家的任何政黨都不會放棄拿起武器反對不法行為的權利。"[45]
不久,當時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官方報紙《前進黨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目前的革命應該如何進行"的社論,在未經恩格斯同意的情況下,在他剛剛寫的"引言"中斷的背景下引用了幾段話,給人的印象是恩格斯無論如何都成了"守法"的捍衛者。恩格斯看完後非常生氣,他立即向《前進報》的編輯利布克内西提出強烈抗議,反對這種歪曲他的觀點的行為。在1895年4月1日寫給卡爾·考茨基的信中,他寫道:"令我驚訝的是,今天我發現《前報》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發表了我的引言摘錄,其中我以一個愛好和平、守法的崇拜者的身份出現。我特别希望,《導言》現在将全文刊登在《新時代》上,以消除這種可恥的印象。兩天後,1895年4月3日,他寫信給保羅·拉法基說:"列布克内西剛剛和我開了一個絕妙的玩笑。從我對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關于法國的文章的介紹中,他提取了一切可以證明他的和平和反暴力戰略是合理的。最近,特别是在柏林為制定非凡法律做準備的時候,他喜歡推廣這一戰略。但是,我所談論的戰略隻适用于今天的德國,并且附加了重要的條件。對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和奧地利來說,這一戰略不能完全通過。即使對陣德國,明天也可能無法實作。"還有什麼比這種語言更能反映恩格斯對暴力革命的态度呢?"恩格斯絕不是"打右臉,送左臉通過"的支援者,決不會同意放棄暴力和"拿起武器反對不法行為的權利"。我們不能撇開恩格斯的清晰語言和明确的态度,閱讀被視為恩格斯"政治意願"的"引言",斷言恩格斯晚年對暴力革命持否定态度。
恩格斯晚年,以普選權為政策和手段,強調他要服從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最終目标,即實作共産主義。
恩格斯晚年,即使他思考了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戰略,但戰略上的一切變化也是作為變革的手段,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目标沒有改變。《共産黨宣言》、《法國内戰》和《戈達綱領批判》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讨論共産主義目标的"三大傑作"。那些認為恩格斯晚年否認暴力革命手段,但也否認共産主義目标的人認為,恩格斯晚年實際上"與"三大名子"的共産主義理想決裂了。
恩格斯晚年的理論,特别是《英國勞工階級狀況》的《美國附錄》,否定了"馬克思主義三大名著"的共産主義理想,不論曆史事實如何。恩格斯于1886年為《英國勞工階級狀況》撰寫了"美國附錄"。在随後的幾年裡,《共産黨宣言》、《法國内戰》和《戈達綱評批》在歐洲多次重印,恩格斯為這三部傑作的多次重印作作了序言。恩格斯在序言中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恩格斯晚年不僅沒有放棄三大著名的共産主義學說,而且一再表示他堅持這三種學說。
恩格斯在1888年《宣言》英文版的序言中明确地把《宣言》視為全世界無産階級的"共同綱領",同時重申了1872年德國序言的結論:"無論過去25年中發生了多大變化,《宣言》中提出的一般原則直到今天都是完全正确的。"《宣言》是一份曆史檔案,我們無權修改它。這是恩格斯在1888年寫的案文,強調《宣言》中規定的一般原則"直到現在才完全正确",甚至沒有權利修改這些原則。認為兩年前,即1886年,恩格斯放棄了《宣言》的基本教義,顯然是不真實的。恩格斯在這裡解釋了為什麼這個宣言被稱為《共産黨宣言》,而不是《社會主義宣言》。在恩格斯看來,主要原因是當時"社會主義是資産階級的運動,共産主義是勞工階級的運動"。他補充說:"我們從未想過我們會把這個名字扔掉。恩格斯說,"從未想過"放棄共産主義這個名稱,是他和馬克思從未放棄《宣言》基本原則的最好證明。
1891年柏林《圖檔報》轉載了馬克思的《法國内戰》,恩格斯特寫了《導言》,即《卡馬克思的法國内戰導論》。恩格斯寫道:"公社從一開始就不得不承認,勞工階級在掌權時不能繼續使用舊的國家機器來統治,為了不失去它剛剛赢得的統治,它應該一方面消滅一切用來反對它的舊機器。 另一方面,應宣布其所有代表和官員都可随時被替換,以確定他們不受其傷害。"最近,社會民主黨的平庸,一聽到無産階級專政,就大喊求救。先生們,你們想知道無産階級專政是什麼樣子的嗎?請看巴黎公社。這就是無産階級專政。衆所周知,無産階級專政理論是科學共産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恩格斯在1891年重申了巴黎公社的基本原則,重申了無産階級專政的理論,并說恩格斯在1886年放棄了法國内戰的科學共産主義學說。
1891年,恩格斯主持出版了馬克思的《批判哥達綱領》,并撰寫了序言《卡馬克思·戈達綱領的批判序言》。恩格斯在這裡把《戈達綱評選》看成是整個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綱領性檔案。"如果我推遲釋出關于這次讨論的重要 - 也許是最重要的 - 檔案,那麼我将犯下隐瞞罪,"恩格斯說。在1891年10月24日寫給佐爾格的一封信中,恩格斯還對戈達平台發揮了"充分的作用"表示"滿意"。如果恩格斯早在1886年就放棄了《科達批評》的基本理論,為什麼還要在1891年出版《科達批評》的單行本,并在序言呢?為什麼這本書在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喜悅充滿了文字?
為了進一步駁斥恩格斯晚年放棄共産主義理想而成為社會民主主義者的荒謬,我們再舉兩個曆史事實。
1890年,恩格斯去世,享年70歲,為了向共産主義理論的創始人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領袖緻敬,來自世界各地的無産階級學校群組織以各種形式祝賀恩格斯70歲生日。在法國勞工黨全國委員會的賀信中,有這樣一段話:"親愛的公民們:我們祝願你們,同馬克思一起,即将實作其目标的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理論家,那些保持熾熱的心靈和年輕人的熱情,長壽健康的人,并祝願你們, 就像新摩西一樣,看到無産階級進入共産主義的喜悅。恩格斯用這些賀信作為回信:"請相信,我的餘生和餘下的精力将獻給無産階級的鬥争","我隻莊嚴地答應過,在我的餘生中積極為無産階級服務","我将用有限的餘生,我所保留的一切精力, 一如既往,把我的全部奉獻給我為之服務了近50年的偉大事業——"這是70歲的恩格斯的聲音,這裡沒有放棄共産主義信仰、放棄無産階級革命事業的迹象,我們看到共産主義理論的創始人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領袖"老人, "千裡行"、"獻身、死後"的英雄主義和奉獻!
1894年1月,恩格斯在柏林出版了《人民國家報》(1891-1875)關于國際問題的散文集,并寫了序言。在序言中,恩格斯特解釋了共産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之間的差別,并解釋了為什麼他和馬克思"不稱自己為社會民主主義者,而是稱自己為各地的共産主義者"。"那是因為在那些根本沒有所有生産資料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國家裡,人們稱自己為社會民主主義者,"他說。例如,在法國,"社會民主黨人是民主共和主義者,對勞工階級或多或少有持久但總是難以捉摸的同情"。在德國,"自稱為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是拉薩爾派",而"國家資助的Dawdy La Salle風格的生産合作社仍然是其綱領中唯一得到官方承認的要素"。在這種情況下,恩格斯指出,"馬克思和我絕對不可能用這樣一個靈活的名字來表達我們的觀點。恩格斯接着指出,雖然"現在的情況不同了,這個詞可能會過去","對于一個經濟綱領不僅僅是社會主義,而且是直接共産主義的政黨,以及一個最終政治目标是消滅整個國家,進而消滅民主的政黨來說,這是不準确的"。恩格斯最後告誡所有追随他的無産階級革命者:"黨在成長,但名字不變。恩格斯非常明确地表示,即使形勢發生了變化,黨在發展,"共産黨"的名稱是不能改變的,共産主義的目标也不能喪失。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明确指出,恩格斯在晚年并沒有放棄共産主義的立場,成為所謂的"社會民主主義者"。他強調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最終目标是實作共産主義,同時在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基礎上,對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戰略進行了新的探索和思考,建議無産階級政黨可以充分利用資産階級的統治形式, 把法律鬥争與秘密鬥争、議會鬥争和暴力革命結合起來,推動世界各國共産主義運動的發展,最終實作共産主義。
注釋: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92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97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4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4、545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5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5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2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0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8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4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29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98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2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6、537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97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97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97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86、587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97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5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3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3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3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02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03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36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4、735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8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6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5、546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01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32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36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27、229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05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0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676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01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00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09-310頁。
《馬克思與恩格斯》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489、490頁。
(作者:陳學明,複旦大學當代外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資料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