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 9月17日,長江日報推出一系列關于"江城博士後作風"的報道,通過聚焦漢族一批博士後學生,展現武漢不斷提升的人才吸引力和高層次人才隊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今天釋出第四篇文章
孫彥宏,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寫論文落地,用科技支撐産業振興
人才名片
孫豔紅,女,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長期緻力于水産育種研究,第一作者或交流作者發表SCI論文或核心期刊6篇,先後參加了武漢市機關牽頭的兩個新品種的水産品鑒定——雜交"先鋒1号"""先鋒2号"驗證工作,通過分子标記輔助育種技術,大大縮短了育種時間,在新品種的驗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十年的磨劍
始終對生物育種研究充滿熱情
位于江夏區鄭店街,市農科學院水産研究所(水産研究所),地處偏遠,遠離市區,孫彥宏每天上下班時間2小時以上。
"做科研就是要有耐心,要有決心堅持到底,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要一輩子都做下去。從事遺傳育種研究、研究領域近20年,孫彥宏始終保持着對專業的熱情。
2013年,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得遺傳學博士學位後,孫豔紅選擇繼續他的研究工作,進入市農業科學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成為一名博士後生。此時,市農科院雜交"先鋒一号"項目經過幾年的研究,已經具備了與"新品種"相适應的準入條件。孫豔紅站在前輩的肩膀上,着手對核心育種材料進行分子機理研究,并進一步深入研究該物種的機理。
雜交"先鋒一号"項目針對口對口紅蛞蝓(俗稱"大白")"水已死"的技術難題,通過篩選和培育優良性狀進行人工繁育,新品種"大白"不僅能抵抗低氧環境,而且體質良好,很少生病。是以,在養殖過程中基本不使用藥物,養殖成本低,是一種綠色安全高效的"環保魚"。
先鋒1(俗稱張口,鑷子,大白蛞蝓)。圖檔來源:長江日報
入駐後不久,孫彥宏憑借紮實的學術背景和吃苦耐勞的态度,在雜交"先鋒一号"的後續改進和理論研究中獲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技術成果,得到了水産學院同仁的高度認可。
據了解,雜交種"先鋒1号""先鋒2号"核心養殖材料黑尾近紅蛞蝓原産于長江上中遊,是長江獨有的經濟魚類。對該品種的研究已經由市農業科學院進行了十多年。
"生物育種研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的過程。孫彥宏說,來市農業科學院開展博士後工作,不僅可以有效地将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研究水準。
2015年離開站後,孫彥宏毫不猶豫地成為市農業科學院水産研究所的正式成員。
"博士後工作站帶動了科研院所建設,提高了綜合競争力。市農業科學院水産研究所所長、副所長魏慧傑表示,對于立志于以科研為終身高層次人才的孫彥宏博士來說,博士後工作站是最好的橋梁。
從混合"先鋒一号"到"貧困一号"
"一條魚"成就打造豐富項目
武漢是農業科技大城,擁有10萬農業科技人才。近年來,一批農業科研成果在田間得到應用,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加油站。
如何更有效地驅使村民脫貧緻富,讓所有人都有參與的熱情?混合動力"先鋒一号"是最合适的選擇。2016年,在市委組織部和市農科院協助新島鳳凰鎮茅沖村、醫院上司,多次帶領孫彥宏等同僚挨家挨戶,對大白鲱魚的應用價值和養殖要求進行了介紹,得到了村委會的充分認可。
幾天後,茅沖村池塘、水庫被改造成精制魚塘,共有38畝魚塘,免費成苗4萬尾多尾。目前,養殖大白鲱魚,已成為該村的主導産業,為村級經濟增加年收入3000多萬元,成為鄉村振興的"扶貧魚"。
據介紹,目前,混合"先鋒一号"足迹遍布江南北,在全國推廣高達265萬畝,創造了73億元的直接經濟價值。
在全國扶貧總結表彰大會上,市組織部和市農科院毛沖村幫扶工作隊榮獲全國扶貧先進集體稱号。
繼先鋒一号成功之後,2019年,先鋒II也獲得了認可,武昌魚家族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員。
孫彥宏說,"先鋒"魚具有優良的抗病性,不必大量使用魚藥。除了獨特的口感外,這種新品種在生長速度、抗病性、活魚運輸等方面的良好特點,是一種美味、育種好、運運好、捕撈好的新品種。
目前,"先鋒2号"推廣養殖面積已達數十萬畝,帶動了大量農民上富之路。
瞄準下一代優勢品種
在"種子産業複興"産業大潮中勇往直前
"水生研究一刻也停不下來。孫彥宏表示,新魚種的研究周期長,過程複雜,有的甚至需要幾代科研人員才能完成,"在研究這一代産品的同時,也始終為下一代新品種的研發努力。"
從扶貧到鄉村振興,與農業科技直接相關。
"寫論文落地,把成果留在田野上,使命在心上"是孫彥宏對科研的誓言和承諾。孫彥宏說,例如,大量的農業新品種和市農業科學院的改進技術幫助農民改善了生活。
目前,孫彥宏每天都要與華中農業大學的幾名碩士生一起工作,幫助合作機關培養人才。環形關聯,層層疊疊,武漢的人才、科研環境也讓孫彥宏感到興奮。
"在武漢從事農業科研工作十餘年,環境日新月異,生長發育速度越來越快,很多國家、省市平台不斷壯大發展,可以說是從事科研的最佳時機。孫彥宏介紹,目前市農科院人才隊伍非常健全,為中老三代科研人員搭建了階梯,在科研經費、各級政策、科研經費的支援下,近年來,科研成果紛紛顯現。我們迎來了最好的時代,武漢"五個中心"建設将盡快實作。
長江日報 大武漢 客戶:記者 吳偉 張鴿子記者 李娜
編輯: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