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8點.m~10點.m,臨江市林業局森檢疫站從業人員在紅松林紅松球果病害集中進行森林劃分,紅松球果害捕集人工監測工作。
近年來,随着臨江市林業局紅松人工林面積的增加和采摘球果等人工幹擾活動的加劇,紅松球果的害蟲危害越來越嚴重,紅松球果的受害率和種子損失率都很高, 對森林生态環境和林業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臨江市林業局分布的紅松球狀果實害蟲約有3種,即:球果小花鱗、果尖斑和冷杉斑,其生物學特征不同。森防檢疫站從業人員利用具有夜間昆蟲的尋光特性,夜間照明将紅松球果害蟲誘捕成昆蟲,進行人工監測工作。

設定陷阱燈
在成蟲誘捕現場,森站從業人員采用感應燈法,在相對背風處懸挂一盞450瓦高壓汞燈,采用發電機作為活闆燈的電源,燈後挂一塊180×300cm的昆蟲收集布,以誘捕雪貂昆蟲。現場檢疫人員要目視檢查、人工檢驗等檢疫方法,采用預制毒藥瓶,收集窗簾吸引的光,體長為8~18mm的蕨類成蟲。
将蕨類植物收內建昆蟲
據了解,森檢疫站紅松球果蟲害監測工作從5月中旬開始,将持續到7月底。森站從業人員每天晚上将人工誘捕的紅松球果害蟲放回工作站,制作成标本,并對其品種進行分類鑒定,填寫誘捕記錄,全面監測紅松球果害蟲進入蟲害的侵害階段動态,進一步掌握其危害物種和成蟲羽化進展,為做好紅松錐蟲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盧永玲,李俊偉)
收集的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