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光大雞是我國優良品種之一,原産于壽光市稻田鎮慈嘉、倫家地區,故又稱慈倫雞。用廣東三皇雞、上海浦東雞、安徽固始雞這四種雞來稱呼,已經寫在中學生物課本上。
壽光大雞是肉和蛋的類型。全身黑色羽毛,強壯美觀,覓食能力強,遺傳穩定性好,蛋皮大紅,肉肥味,是中外家禽的知名佳種。
壽光雞原産于山東省壽光縣稻田鄉,以慈家村、倫家村養殖的雞最好,故又稱慈倫雞。雞的特點是體型大,雞蛋大。它是當地一種很好的雞肉和雞蛋品種。據山東省家禽研究所1978年調查,周邊的益都、長樂、益賢、林胸、諸城等縣的養殖數量較高,常嶼地區共有100萬機關,壽光雞重點養殖基地近20萬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生産面積一直推廣種植雛雞,蛋約490萬枚(一個)。
形成簡史
壽光縣位于渤海灣南岸的沖積平原上,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630mm,水灌溉條件好,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大豆、小米、甘薯等。本地區依托海濱,魚、蝦、貝殼較多,雞飼料資源豐富。
壽光雞的形成曆史悠久,據《壽光縣志》記載:"雞比比皆是,雞蛋铠甲他縣,皮膚有紅白兩色的差別,...是高大的,長冠的巨爪,為一個特殊的産品。公元6世紀北魏時期(1449-1597年),傑出的農業科學家賈思川寫了《奇民的精要》,也記載了該地區的家禽業。戰國時期(公元前480.C年至公元前220年.C年,周立,由齊國賢上司的新學校,記錄在周裡;鄭東青州...它的牲畜适合雞和狗;"原來的青州(現在的壽光、義都等縣)是當時的九州之一。壽光雞産區所有縣都包括在内,這表明該地區的家禽業在當時已經占據了重要地位。壽光雞産區位于渤海灣南岸沖積平原,生産區獨特的自然生态環境和當地人民精心挑選養殖,進而形成了壽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