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徽壽縣小龍蝦池塘生态養殖技術

作者:吉山花瑤

安徽省壽縣小龍蝦池塘生态養殖技術

顧明

小龍蝦又稱克雷士多蝦、淡水螯蝦等,具有适應性廣、生長快、體積大、口感鮮美、經濟效益高的水産養殖,是目前我國龍蝦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鎮位于壽縣以南21公裡處,瓦娟湖東側,毗鄰安豐塘,境内有小1型、小型2号水庫9條、寶宜支渠、口幹渠等河流橫貫全境,集約池塘252口335 hm2,水資源豐富,并不總是适合發展水産養殖。近年來,小龍蝦池塘養殖技術在該地區發展迅速,初具規模,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和鄉村振興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别是位于泸口湖畔和虹橋村的綠都水産養殖公司,通過翻新40 hm2左右的荒地池塘和湖泊,并在2020年開始養殖小龍蝦,取得了可觀的利潤。結合本區實際情況,總結了小龍蝦池生态養殖技術,供參考。

1 準備工作

1.1 選擇池塘

小龍蝦養殖池塘應選在水質優良、水源充足、引水友善、周邊無污染的地區。池塘面積不宜過大,控制在0.50~0.67 hm2即可,深度在1.5~2.0m,池内土壤要求為粘土,底部淤泥不宜太深。池塘寬度在1.5米以上,坡度比為1.0:2.5,池塘周圍應該有完善的灌溉系統。池塘中間坡度比為1:3的溝渠,寬度和深度分别為6至8米和1.0至1.5米。在小龍蝦正式放養之前,使用生石灰進行徹底消毒。

1.2 建造逃生設施

小龍蝦有晝夜外出的習慣,具有很強的挖掘、攀爬能力,抗水性強,在夜間或大雨等情況下容易逃生。是以,提前安裝逃生設施時,材料可選用普通水泥闆、石棉瓦等,高度50~60厘米,埋在10~20厘米以下的深度,并用木頭、竹樁等進行固定,綁紮細絲。入口和排水口的過濾器需要更密集的鐵絲網或網布(60目),以有效防止小龍蝦逃逸和外來雜魚進入。

1.3 做好環保整理工作

1.3.1 青塘。養殖前将池塘排幹,在池塘上堵洞等,從池塘底部清除多餘的淤泥,保持淤泥深度在10~20厘米,保持幹水暴露20~30天,加速淤泥中有機物的氧化,減少有害物質的積累。放養前池塘消毒10至15天。對于有堿的酸性池塘,可選擇消毒材料作為生石灰,用量控制在1 125 kg/hm2,對于底部堿性池塘,可噴灑20 mg/L漂白粉。池塘消毒不僅可以消除内部病原體,還可以消除野生魚類,寄生蟲等。

1.3.2 種植水草。種植水草為小龍蝦提供了放松和美味誘餌的場所,是以有必要種植與池塘成比例的水草。種植的水草品種應合理比對,均勻分布在池塘内,各種水生植物如水沉水草、水基水草、浮水草等應有一定比例。池塘不同深度的水草種植也存在差異,淺水區種植的草以Ela藻類、黑藻類等為主。水和草被收獲,較少的再種植,其總面積控制在池塘的60%左右即可。

1.3.3 移植的蝸牛。蝸牛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小蝸牛出生時具有脆皮和豐富的營養,适合小龍蝦食物,能提高小龍蝦的成活率和生産發育速度。此外,蝸牛有助于淨化水質,改善池塘的水質。在一般養殖小龍蝦的池塘中,活蝸牛的放養密度為300~450 kg/hm2,是以它們可以自行生長和繁殖。

1.3.4 給餌料施肥。小龍蝦在放養前7天左右施肥,充分發酵和煮熟的有機肥料2 2 250至4,500 kg/hm2可用于養殖有益的藻類,浮遊生物等。這可以提高池塘水環境中的溶解氧值,避免水體過度膨脹,為小龍蝦提供美味的餌料。

2 對蝦苗種放養

2.1 農業模式

池塘養殖的小龍蝦在春季和秋季有兩種放養方式。一種是春襪。選擇2至3厘米、長期、健壯、無損傷、高活力的蝦苗,3月中旬至下旬在消毒良好的池塘中,投餌密度為225,000至300,000尾/hm2。可以一次将蝦苗放入池塘,或者每2至3周可以傳遞1批。捕撈可以分批進行,捕獲30克以上的小龍蝦,并及時将蝦苗補充到池塘中。二是秋襪。選用不同水域,體重30~40克,強壯、無病、活力四川的對蝦在8-10月放養到池塘進行自養殖,放養能力600~750公斤/hm2,雌蝦、雄蝦分别占75%、25%。在秋季放養模式下,精心培育30~60天,即出現蝦苗。當池塘中蝦苗密度過高時,需要分散到不同的池塘中投飼。

安徽壽縣小龍蝦池塘生态養殖技術

2.2 庫存方法

小龍蝦通常在陽光明媚的早晨或陰雨天放養,溫差小于2攝氏度。放養前,将蝦苗用2%~3%的鹽水浸泡3~5分鐘,對攜帶病原體的體表有較好的殺滅效果,然後按照設計放養密度進入池中。如果從田間購買的小龍蝦幼苗,長時間遠離水源,可先将其浸泡在池塘中,撈出1分鐘後,2~3分鐘浸泡在池塘中1分鐘,連續數次,保證蝦苗在鰓和體表的水分充分吸收,足以釋放出來, 以确儲存活率。放養時,要分散在池塘周圍的不同點,不要一下子全部倒入,可以先放一批,稍慢一點時間再放成一批,避免大量蝦苗同時在一起産生應激反應;在第2天,注意釣出死蝦,并用相同大小的蝦補充它們。池塘還可以與一些魚類混合,如鲭魚、鲭魚等,幫助改善池塘的水質,充分利用餌料資源。此外,這些魚還可以用作測試池塘中水中氧氣的乙酰。

3 農業管理

3.1 誘餌管理

小龍蝦具有食道、貪婪等特點,覓食應充分結合其特點加以實施。結合天氣、水質、對蝦發育階段和對蝦投喂等條件,可以考慮投飼量和投飼時間。一般來說,當水溫超過10°C時,小龍蝦可以投喂池塘内的水生昆蟲幼蟲、分葉角、輪蟲等,此階段可以在晚上投喂1次,選擇人工配制的飼料粉,根據蝦體品質的2%左右投飼。5-10月小龍蝦生長加快,現階段可選擇飼料、豆餅、麸皮等輔料進行投喂,根據蝦的品質5%~8%進入線内進線,也可配亞動物餌料入線投飼,有助于提高小龍蝦規格。10月以後,池塘水溫下降到15°C左右,小龍蝦的攝入量有所減少,主要用于人類飼料,餌料主要是飼料,可搭配一些動物餌料,投餌量為蝦體品質的1%~3%。小龍蝦覓食時間多在夜間,是以白天可以進行2次投餌,投餌時間為7:00-9:00,17:00-18:00,其中:17:00-18:00餌料投喂占全天總投飼量的60%~70%。投餌應遵循定性、定量、定時的原則,餌料要求要投喂足夠,以免龍蝦之間的食物過于兇猛而影響生長。根據當地天氣和覓食條件,可以相應地調整進食量。在雨天持續時間長、水質強的情況下,可以減少投飼量,蝦脫殼後可以适當增加投飼量。

3.2 水質控制

在池塘養殖小龍蝦的過程中,需要每周加水1次,每月換水1次,保持池塘内水溶氧>3.5毫克/升,水體pH值為7.5~8.5等好,一般水體範圍可觀30~40厘米。在高溫的情況下,結合池塘水質、水量确定出水頻率,換水,可每3~5天換水1次,每20天左右換水1次。每次換水控制在池塘總水量的20%~30%,保證池塘水質良好。整個池塘每2周左右可以撒上1個150 kg/hm2的生石灰,以保持池塘水體pH值在7.5~8.5。此外,微生物制劑(主要是光合作用細菌,萎縮的芽等)每3至4周噴灑一次,以改善水質并去除有害物質。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适當打開制氧機,增加池塘水體中的溶解氧量,濃度控制在5 mg/L以上。

3.3 疾病預防和控制

天然水中的小龍蝦對疾病具有很強的抵抗力,但池塘中的小龍蝦養殖密度很高,4月至9月溫度高時疾病很常見。是以,我們應該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及時實施預防措施。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控制投飼密度,及時消毒,對蝦病具有較好的防控效果,可以為小龍蝦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清晨和傍晚遊覽池塘,觀察小龍蝦覓食等情況,并根據餌料體積調整,及時清理池塘内剩餘的餌料,避免病菌的傳播。小龍蝦經常發生一些細菌性疾病,如腐爛尾巴病、腐爛病等,可溢出整個池中0.1~0.3毫克/升的二氧化氯、0.3~0.5毫克/升的二溴胺,第二天濺1次,效果較好。針頭對池塘小龍蝦容易産生寄生蟲危害,如纖毛蟲等,可選擇硫酸銅、高錳酸鉀按比例5:2配制而成的0.7毫克/升,用于全池噴灑。此外,要注意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免疫多糖等物質,提高蝦苗的免疫力。注重多巡邏池觀察,及時發現小龍蝦病并做好記錄,及早防控,減少損失。

4 商業捕蝦

捕撈時,可結合市場上要捕撈的小龍蝦規格,選擇合适的網箱進行捕撈,捕撈大、小、批量捕撈,及時重新種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