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信事業上那一抹忙碌的身影——記山陰農商行營業部經了解月

從農業銀行的普通員工,到分行的主任,從分行的主任到分行行長,再到山陰農商銀行的業務部。他是山陰農商銀行業務部,了解月份後。加入山陰農商銀行十餘年,他滿懷熱情,健忘投入,他工作努力,默默無聞,他愛做家,愛灑在客戶身上。他一步一步地,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畫上了一幅青春的美圖畫,用大大小小的榮譽見證了自己的成長足迹,先後榮獲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最佳責任經理人"、山西省群衆新社"改革創新獎,被評為"先進典型和"營銷活動優秀人物",山西省聯合蜀州辦事處"标準兵"和"先進個人"的山陰農業和 商業銀行等榮譽稱号。

農信事業上那一抹忙碌的身影——記山陰農商行營業部經了解月

他是"用心服務,成就客戶"的實踐者。在營業廳裡,不時可以看到他親自通過窗戶引導分流客戶。他從細節出發實施,讓每一位顧客從門口出發,總感到舒适和滿意。對于需要特殊幫助的殘障人士或老年群體客戶,通過開辟綠色通道,為特殊群體的人優先經營"愛心視窗",到網絡辦理業務,為殘障人士安排一個人協助他們快速處理。在為有寫作障礙的殘障人士和不會寫字的老年人開展業務時,使用指紋代替簽名。根據銷售部的實際情況,他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對于之前網絡區域劃分不明确、客戶體驗不好等等,從一開始,他就帶領銷售部團隊規劃,開始了低櫃到公窗的改造工作,設定了單獨的公窗, 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客戶的排隊時間。同時,營業廳備有全系列的計數機、飲水機、急救藥箱、老花鏡、針箱等民用設施,從細節到"零服務距離、零客戶投訴、零缺陷工作"到具體場所。

為了滿足特殊客戶的業務需求,隻要客戶有需求,他就會主動組織網絡從業人員為客戶提供上門服務,想客戶想,急客戶。在工作期間,有一位老年客戶在醫院急需做卡醫保報帳時,按照規定這項業務應由我辦理到網,但由于老年人不能去網裡出行,他們的家人找網求緊急求助。他了解情況後立即與櫃員上門核實客戶資訊,及時開展業務,幫助老人解決報帳問題,家屬對這樣高效周到的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農信事業上那一抹忙碌的身影——記山陰農商行營業部經了解月

他是"服務三農,改善老百姓生活"的秉承者。在擔任分會會長期間,他始終堅持"普惠關懷不改變,創新服務不停歇"的理念,心中三農不可動搖的服務與發展原則,他順應農村發展潮流,緊跟農業發展步伐,不斷滿足農民的服務需求, 他帶領員工走在齊裡溝村的街道上,大力開展"全村信用",傳承發揚"背包精神"。讓農民在信貸期的貸款可以與貸款一起使用,回收利用,免除了貸款手續的繁文缛節,為了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的深度工作,大大縮短了農民貸款的處理時間。

在一次外地調研中,他了解到山陰縣贛莊村村民準備養羊急需資金,他和同僚們了解情況,發現老張家生活艱難,收入微薄,但老張大方勤勞,經過全面考核後,老張發放了5萬元的無息扶貧貸款。

"非常感謝你,不然我們農業企業好,放心,我老張說,農業企業幫了我大忙,我不會忘記你的好意。老章握着月亮經理的手。老百姓沒有華麗的話語,一句簡單的話語足以打動我們。一年後,老張用這筆錢賣羊還清了貸款,還多餘的3萬元在山陰農業銀行。

在服務"三農"的道路上,他始終以用心、感受、努力做人民的"希望之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三強一轉"。

農信事業上那一抹忙碌的身影——記山陰農商行營業部經了解月

他是"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角色。俗話說,"第一心容易,永遠難挽",但他作為一名80歲的共産黨員,不僅要保持第一顆心,還要經得起考驗。當各種複雜的問題擺在他面前時,他總是告誡自己不要害怕,越是困難,越是在逆流中孕育新機器,在不斷變化的形勢下尋找新的局面。骨頭越難咀嚼,就越要咬緊牙切齒地迎接困難。每當總公司釋出任務名額時,他總是全力以赴,根據每個員工自身的優勢,找到對策,将任務層分解,落實到每個人,與績效挂鈎,加大考核力度,實作獎懲常态,在短時間内,銷售部門在他的上司下, 不僅工作熱情較高,而且越來越突出 截至6月底,存款餘額達到228314萬元,年初淨增長6.11億美元,全年目标達到368.07%,其中儲蓄存款較年初增加6718萬美元,公共存款比年初增加5.442億美元年初83億元,餘額達到22.45億元,拓展個人管道并卡3139個,實作半年以上時間任務,手機号碼支付綁定完成全年任務104.20%,電子社保卡完成全年任務100%,擴大電費商戶完成全年任務164%, 每月活躍收單商戶完成任務121.21%,貴金屬費用完成全年任務125.21%。

在我們眼中,他永遠是機關工作最早,最晚下班的人,永遠是那個放棄休息時間,忘記陪孩子,一直堅守崗位的人,他總是給我們最積極的樂觀,鼓勵大家克服困難,做好上司。有人問他,這值得嗎?他笑着說:"不值得,多少農民,種了一輩子,有多少人,一輩子隻做同樣的工作,不管怎樣,隻要做,我們就滿意,我們滿意,那是值得的。我希望在服務三農的道路上奮鬥一輩子,讓我覺得自己值得。"

圖檔:張妙蓮

編輯:馬旭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