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作者:京領新國際

一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多少個階段?

從心理學上講,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洪伯格·埃裡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認為,一個人的一生經曆了社會心理進化或社會心理發展的八個階段。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人階段。

心理發展的八個階段:嬰兒前期(0-1歲),兒童晚期(2-3歲),幼兒期(3-6歲),兒童期(7-12歲),青春期(12-18歲),成年早期(18-30歲),成年中期(30-50歲)和成年晚期(50歲以上)。

不同的學者定義了埃裡克森個人發展階段的名稱和年齡劃分,本文采用了張的《青年心理學的比較研究---中日青年心理學》一書中給出的定義。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來源:Verywellmind

01

至關重要的"自我一緻"

在埃裡克森看來,人格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經曆固定序列的生物、心理、社會時間。此外,在不同的階段,有特定的心理社會任務需要完成,每個階段都建立在前一階段之上,八個階段緊密相連。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主要社會任務是建立"自我認同"。簡而言之,自我認同是指個體在追求自我發展過程中,對一些與自我發展相關的重要問題,如理想、職業、價值觀、人生觀等,自我認知和思考與選擇。[1]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埃裡克森強調,根據階段發展的完成程度,個人經驗形成兩種極端的品質,接近積極的一端,在青春期,這是"自我認同",相反,是"身份危機"。

是以,如果在青春期不能建立"自我一緻性",那麼這個階段的任務将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換句話說,有些人甚至在成年早期花了很多時間反思他們在人生前一階段所做的任務。

在青春期建立"自我一緻性"的過程必須涉及個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次元。作為四個童年和三個成年期之間溝通,轉變和聯系的關鍵節點,青春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02

青少年的生理發育

要了解青少年,就要了解他們的生理發育特征作為前提。

從生理上講,青春期是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期,也是人體發育的時期。研究表明,一個人一生中有兩個階段,身體迅速生長,身體各個部位的比例發生顯着變化,一個在産前發育和生命的前六個月,另一個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快速增長和發育被稱為青春期的快速生長(青春期生長突增)。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來源:尤阿雷莫姆

這背後的基本原理是,當身體發育到某個階段時,人腦(下丘腦)會釋放一種特殊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導緻身體開始青春期。當GnRH到達垂體(大腦下方的豌豆狀腺體)時,腺體将另外兩種青少年激素黃體酮(LH)和卵泡刺激素(FSH)釋放到血液中,它們通過身體不同部位的血液起作用。

所有這些新的化學物質将促進青少年向激素水準達到成年期的成年人過渡。

青少年通常在7至13歲之間開始,而男孩則在9至15歲之間。由于身體發育的程度,青春期通常最長從5年開始。也正因為如此,青少年往往因為自身的"與衆不同"而造成苦惱、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

青少年的大腦非常不同

雖然埃裡克森的人類發展理論将青春期總結為12-18歲,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發育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的說法,大腦大約是25歲。在這段時間裡,每當學習新事物時,大腦的不同區域都會以不同的速度變化。[3]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發育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

描述青春期大腦的變化

資料來源:哥倫比亞大學

總而言之,大腦在青春期主要做三件事:

1. 神經元和突觸連接配接的修剪

2. 髓鞘增加

3. 釋放多巴胺和建立激勵機制

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發生功能連接配接的區域,也是資訊傳遞的關鍵部分。

在青春期,大腦中的灰質顯着下降,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發育階段。大腦包含突觸,去除不必要的突觸就像去除一盆綠色種植的枯萎的葉子,去除不必要的突觸,并更好地生長有價值的突觸。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神經元和突觸

資料來源:vision.org

髓鞘是一種包裹在突觸周圍的脂肪物質。在青春期,髓鞘在大腦中積累,提高大腦信号的效率。當神經信号反複通過神經元時,神經膠質細胞産生髓鞘。神經信号傳遞的次數越多,髓鞘就越纏繞在突觸周圍,突觸發送資訊的速度更快,頻率更高,髓鞘更善于與其他腦細胞協調。從髓鞘細胞形成大腦的白質在青春期膨脹。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青少年如此善于适應和學習。[4]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資料來源:aviornutritionals.com

多巴胺既是一種激素,也是一種神經遞質。大腦中有許多傳輸路徑,每條路徑連接配接大腦的不同部分,負責刺激不同的認知和行為感覺。

其中一條路徑稱為中腦邊緣通路,也稱為獎勵路徑。它由中腦的腹部區域和前腦的基核連接配接。這些部分負責情緒,成瘾和刺激性快樂。研究發現,多巴胺的産生在青春期達到頂峰,是以青春期兒童對獎勵更敏感。是以,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沉迷于某些事情。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青少年大腦獎勵中心在接受獎勵時比兒童和成人更活躍

資料來源:加州大學

此外,大腦的不同部分往往發育不同,控制情緒的區域 - 邊緣系統較早成熟的區域,以及控制行為和決策的區域 - 前額葉皮層成熟得晚得多。前額葉皮層是大腦最後成熟的部分,通常需要25-30年才能完全發育,是以青少年在邊緣系統中用杏仁核處理資訊,這就是為什麼青少年有時會産生他們無法完全控制的深刻而複雜的情緒。

青少年大腦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是積極的和消極的。

一方面,大腦的發育特征表明,大腦在這個階段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使青少年具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适應能力,并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另一方面,這些特征也使青少年更容易産生沖動、冒險、易怒、易怒等負面情緒和特質,使他們沉溺于壞事,現階段形成的壞習慣往往難以改正。

03

影響"自我一緻"建立的因素

家庭因素的影響在青少年自我認同的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父母對青少年自我認同的建立有重大影響,與父母關系密切的青少年的風險行為發生率較低。

其中,育兒方式在親子互動過程中起着直接作用。它對兒童的多方面發展有着重要影響。許多研究一緻認為,生活在溫暖、反應靈敏、民主而不是懲罰性父母管理中的孩子,并以一緻的方式撫養長大,往往會産生積極的發展結果。在權威的育兒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在能力、學業成績、社會發展、自我發展和心理健康方面,比那些在其他養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發展得更好。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來源:日報

第二個因素是學校因素,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教育環境對青年自我認同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

例如,如果學校教育的觀念過于片面,隻注重成績和考試,忽視了人格、心理素質和社會适應能力的培養,就會導緻年輕人陷入"同性危機"。同時,學校還需要引導學生的學習動力,如果隻是把找工作作為學習動力的單一目标,就會導緻學生缺乏嘗試、探索的欲望。

同伴關系和友誼從學齡開始就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個人通過尋找和選擇具有共同興趣和價值觀的朋友來尋求歸屬感,這些朋友可以分享經驗和交流情感。是以,青少年往往需要通過伴侶的經驗和支援來識别自我價值,以克服青春期早期的自我困惑。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些才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任務

資料來源:伸出援手

流行文化對年輕人也有重要影響,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往往能夠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資訊,而且往往缺乏判斷各種資訊的能力,是以如果過度吸收負面資訊,不僅會形成過于負面的價值觀,還會導緻他們做不利于健康的事情, 甚至社會發展行為。

04

結語

面對"我是誰"和"我要做什麼"的難題,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難找到答案,而仍在發展中的青少年自然更難弄清楚該怎麼想。

在這個尋求獨立和自我認同的時期,父母需要做的是了解、包容、鼓勵和引導,容忍自己現階段的壞脾氣和行為,鼓勵他們認清自己,不斷嘗試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理想。

但與此同時,父母也需要認識到,"自我認同"是人們在生活中尋找和建立的,不同階段的人在這個階段都需要建立"自我認同"。然而,在青春期,這種探索是最明顯和最深刻的。

在家長、學校和朋友的支援和鼓勵下,祝願每一個處于迷茫時期的年輕人都能找到自己,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引用:

談話中有鮮花。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河海大學.

[2] https://kidshealth.org/en/teens/puberty.html

[3] https://www.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news/evolutionary-advantage-teenage-brain

[4] https://letstalkscience.ca/educational-resources/stem-in-context/understanding-teen-brain

石春梅.大學生自我認同與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合肥工業大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