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作者:薛定谔的文藝貓

貝克特的《等待戈多》比《荒誕派戲劇》的開場要幸運得多,烏内斯庫的《秃頭女孩》在1953年1月的首映式上遭到冷落,僅在巴黎就上演了300多場,此後在多個國家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時間很長。

自從波德萊爾提出"應該是母雞"的理論,出版了《邪惡的花》,極好運用了象征主義,使文學産生了強烈的"現代性"。從感性的象征到理性的象征,從早期的象征主義到晚期的象征主義,再到未來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許多現代主義文學令人耳目一新。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到目前為止,所有基于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都被打破了,呈現出強烈的非理性傾向。對後現代主義文學,包括"荒誕主義戲劇",不僅完全抛棄了現實主義,而且批判和解構了現代主義,進而将反傳統主義推向了極緻。

<>h1類"pgc-h-arrow-right"的存在和虛無主義</h1>

在我們的想象中,沒有人會願意花錢買一部腦袋裡沒有盡頭的劇,甚至是故事情節,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等待戈多》就是這樣一出戲,整部劇以兩個流浪漢《等待戈多》為線索,但兩幕前後,戈多從未出現過,就連戈多是誰,連塞缪爾·貝克特自己都不知道。

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特征在于,它不再以内容的形式傳達主題和内涵。當然,《等待戈多》真正想傳達的,留給觀衆去解讀。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在我看來,貝克特在劇中其實給人們講了一個"存在與虛無"的故事。在鄉間小路上,兩個老流浪漢埃斯特拉貢和弗拉基米爾整天呆在樹下,等着一個名叫戈多的人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隻能一無所獲,劇中呈現出無聊的對話、争吵、和諧、吊死等一系列荒謬的行為。

戈多是誰,他為什麼等希姆多,他們甚至都不清楚。但等待戈多似乎是他們存在的唯一原因和所有希望。

最後,當然,什麼也沒發生,既沒有來也沒有去,除了等待事情本身。或者它們隻能以等待的方式存在,并将繼續存在,但存在的目的毫無意義,是虛無主義的。

20世紀上半葉,兩戰史異蹊,人們面臨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機。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表現出的荒謬的戲劇形式,恰恰是人們心中普遍存在的焦慮和焦慮的背景。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塞缪爾·貝克特

一條小路,一個土堆,一棵沒有長葉的樹,這個荒涼的場景設計,象征着人類的生活環境和内心的貧瘠。劇中人物的無聊對話和荒誕行為,也是人類生存狀态的縮影。

文學或藝術的價值,或核心精神和價值,在于它除了反映時代之外,還能超越時代!縱觀曆史,跨越時空的長河,它仍然具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力量。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大綱:無; 顯示: 塊; 寬度: 100%; 身高: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pc Styles/.pgc-card (box-size:border-box; 高度: 164px; 邊框: 1px 實心#e8e8e8; 位置:相對; 填充: 20px 94px 12px 180px; 溢出:隐藏;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顯示: 塊; 左邊框:1px實心#e8e8e8; 高度: 120px; 位置:絕對; 右: 76px; 頂部: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寬度: 162px; 高度: 162px; 頂部: 0; 左: 0; 背景尺寸:封面;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位置:相對; 上衣: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轉換: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顔色: #222; 行高: 1; 字型粗細:粗體; 溢出:隐藏; 文本溢出:省略号; 空格:不換行;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顔色: #444; 溢出:隐藏; 文本溢出:省略号; 頂部填充:9px; 溢出:隐藏; 行高: 1.2em; 顯示: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顔色: #f85959; 填充頂部:18px; 行高:1米;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位置:絕對; 右: 0; 頂部: 50px; 顔色: #406599; 字型大小: 14px; 文本對齊:居中;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高度: 23px; 寬度: 20px; 顯示: 内聯塊; background: url(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貝克特完整第16集:等待戈多以27日元的價格購買

<h1類"pgc-h-right-arrow">的哲學意義: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謬</h1>

"等待戈多"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因為人類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擺脫它所宣稱的困境。除了對後現代主義文學,特别是荒誕主義戲劇的藝術貢獻外,貝克特的作品還反映了存在主義的深刻哲學内涵。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叔本華悲觀地指出:

人生是一群欲望,欲望不能滿足痛苦,滿足是無聊的,生活是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不定的。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亞瑟·叔本華

生命的智慧 叔本華 生活哲學 智慧 美學 西方哲學 經典 ¥49 買

尼采提出"上帝已死",也認為生命是虛無主義,人的存在沒有意義。這種虛無主義觀點奠定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基礎。

生命的價值,或者說生命存在的意義,被指向虛無。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存在主義是一種悲觀的哲學。就連薩特,他提出"存在先于本質",提倡存在主義,在他的書《存在與虛無》中也說:

世界是荒謬的,生活是痛苦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

科薩特在他的論文《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者》中也批評了這種誤讀。他特别強調,存在主義不是悲觀主義哲學,主張承認虛無主義的同時,面對虛無主義,積極尋求出路,在這個過程中,實作自由生活的價值。是以,薩特認為"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我想,《等待戈多》無法用這種方式來诠釋,即兩個人顯得無聊、無助,而充滿焦慮和痛苦的等待行為,表面上是生存困境的悲劇,預示着生命在盲目走向盡頭;

兩人不确定,也許知道戈多不會來,而是在争吵之後等待。即使在第二幕結束時,當他們口頭同意離開時,他們仍然站着不動,直到戲劇結束。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讓-保羅·薩特

既然世界是荒謬的,生命的意義是人類自己的創造,那麼存在本身就代表着虛無。而等待的荒謬,也代表了人類在無望地尋找希望時的悲慘精神,明知自己做不到嗎?薩特 說:

希望是人性的一部分。

是以,隻要一個人還活着,就必須有精神上的希望,無論存在的本質是荒謬的還是虛無主義的。這種希望并不等同于叔本華哲學中的生存意志。

既有樂觀主義,也有悲劇。貝克特的荒謬之處在于希望和失望并存的局面。

當當當:西西弗斯神話 (加缪作品) ¥25.41 購買

我想起了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話》(The Myth of Sissyphus),他在書中說,人類的狀況就像被上帝懲罰的西弗斯,在一次性的希望中徒勞無功。面對生活的荒謬,西西弗斯沒有屈服于悲觀的虛無主義,而是面對荒謬,與之抗争,他成功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成為荒謬中的英雄。是以加缪相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如果人類能夠在荒謬中實作自由的價值,那麼人類也是幸福的!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從這個角度來看,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并不一定是尼采、薩特、加缪等人開拓思想的進一步延伸。

<h1級"pgc-h-right-arrow">等待,永恒的生命主題</h1>

由于戈多最終未能出現,該劇唯一突出的主題其實就是"等待"這個詞。無果而終地等待一個人的生命,也是一種無助。

《等待戈多》展現了全人類的集體命運。人生可能是一段一無所有的旅程,但人們必須相信,希望和救贖正在等待。

等待是生命的永恒主題;即使我們知道我們身後可能什麼都沒有,我們也别無選擇!

是以,在面對等待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态度,有消極的、迷茫的,不知所措的;

等待往往伴随着焦慮、困惑、煩躁不安,甚至瘋狂等行為和心理狀态。劇中兩人的荒誕表演,是人類這種無助境況的象征。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在西方,星期五是耶稣受難日,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一天。然而,三天後,是複活節,人們歡欣鼓舞。

在苦難的時刻,人們在灼熱的期待中等待着救主。從全人類,到每一個人,一個人的生命在等待中被消耗,在等待中消失。

等待天氣好轉,等待悲傷的過去,等待情人回家......

等待的意義在于,一切都是未知的,未知包含着一切可能性!

無論你是意志主義者、存在主義者,還是唯物主義者,隻要你不是宿命論者,生命的奇迹就在于這個對你來說未知的地方。未知将是支援你生存的原因之一。

唯一能消解未知的力量就是時間,它在等待。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人成為時間的奴隸,另一方面,他必須賦予虛無主義本身的存在一些意義和價值。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悲觀地認為,對于未知的等待,仿佛挂在驢胡蘿蔔面前,也是一種荒謬。但是,正如薩特、加缪或貝克特的作品所揭示的那樣,存在主義思想表明,人類需要勇氣面對荒謬,就像堂吉诃德的理想主義者西西弗斯一樣。

無論未知的結局是失望還是希望,很多時候你别無選擇,隻能等待。在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的《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的結尾,斯嘉麗在面對生活的困難時自言自語,内容如下:

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這句話直接翻譯為:

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這種翻譯其實可以有兩個不同的含義,一個是正面的,意思是"明天是新的一天",表示希望,另一個是消極的,意思是"明天明天的事情要說明天",一個是一遍又一遍。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誰是< >戈多爾在h1級"pgc-h-right-arrow?"</h1>

《等待戈多》是在美國一所監獄裡播放的,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囚犯的共鳴。監獄裡充滿了黑暗、絕望和令人窒息的空氣。兩個流浪漢在等待的過程中掏空自己的思想以消磨時間的荒謬行為,就像他們的生活一樣。

等待戈多就是等待囚犯的希望,而戈多意味着更多的積極因素。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戈多是誰?但很難給出一個明确的答案。是以,當在演出結束後被問及"Goto是誰"或"Godot代表什麼?"時,貝克特拒絕實作Godot的身份或暗示這個對象,他說:"如果我知道,我會在劇中說出來。"

有人猜測戈多是從英語"上帝"演變而來的。代表神,神或救主。從這個角度來看,戈多當然暗指希望,一個積極的因素,一個比今天更好的未來。

但所謂的戈多可能不存在,他根本不會來!而該劇的戈多直到最後才出現,暗示它隻是一個人造的幻想。尼采高呼"上帝已死"和"重新評估一切",并熱情地呼籲"超人"的到來。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其他人則認為戈多實際上是死亡的象征。上帝,救世主或超人可能不會來。存在主義哲學認為,存在本身就是死亡的過程。因為死亡是一種恒定的狀态,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是以我不認為死亡是完全消極的。卡夫卡曾經說過:

生活是有意義的,因為它停止了。

必須承認,在現實中,唯一能真正救贖人類的,就是死亡,除了上帝。這很殘酷,但這是事實。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想到死亡,都有過自殺的念頭。如果沒有死亡,就沒有存在!死亡是唯一能使人意識到存在的東西。生命的奇妙之處在于,死亡随時可能降臨,但我們永遠不知道它何時到來。

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貢也在絕望的等待中想到了死亡,并将其付諸行動:

埃斯特拉貢: 讓我們馬上挂斷電話。

弗拉基米爾:在樹枝上?(他們朝樹走去)我簡直不敢相信。

埃斯特拉貢:我們總是可以嘗試的。

但死亡是違背生存意志的艱難選擇。根據叔本華的哲學,人的生命是由生存的意志決定的,否定生存意志的方法之一就是死亡,但否定本身是非常困難的。

《等待戈多》:虛無的人生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存在與虛無哲學意涵: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荒誕等待,人生的永恒主題戈多是誰?

莎士比亞

早在叔本華之前,莎士比亞就用哈姆雷特的問題來揭示人類面臨的沖突和困惑:

生存或毀滅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這兩種行為中哪一種更崇高?

莎士比亞悲喜劇全集售價228日元

如果戈多真的代表死亡,他就是一個想看卻不想看的服務員。除非你死了,否則戈多永遠不會到來,生命隻是漫長的等待。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他來了,慢慢就會發現,并沒有在等待意料之中的"戈多"。就像劇中戈多的使者,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戈多今晚不來,明天就來。"

至此,戈多的象征意義隻是人生無數短期目标中的一個。需要明确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願望,是叔本華哲學中痛苦的根源。也就是說,不滿意的欲望是痛苦的(戈多沒有來),滿足是無聊的(戈多在這裡)。生活就像一個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真正的"戈多"總是在最後,人性不滿足,他永遠不會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