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藥新用!複活節島上發現的這款神藥再立新功:雷帕黴素有望成為紅斑狼瘡潛在治療藥

老藥新用!複活節島上發現的這款神藥再立新功:雷帕黴素有望成為紅斑狼瘡潛在治療藥

被稱為"神藥"的雷帕黴素已經重建立立,研究人員在治療紅斑狼瘡中發現了新的用途。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濕病主任醫師包春德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張曉明在《風濕性疾病年鑒》上聯合發表了一篇題為"狼瘡相關非典型記憶B細胞中的mTORC1通路高度活化和功能失調"的線上研究論文。 風濕性疾病領域的頭号期刊。他們的研究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中存在高比例的非典型記憶B細胞(AtMs)與狼瘡疾病活動密切相關,這表明雷帕黴素可能是SLE的潛在有效新療法。

包春德和張曉明是該論文的合著者,合著者是仁濟醫院風濕科吳春梅博士,傅瓊副主任和郭強主任醫師。

人體的免疫系統負責免疫防禦、免疫監視和免疫調節,正确識别"自我"和"非我"是免疫系統發揮正常功能的關鍵特征。如果免疫調節功能紊亂,機體對"自身"成分産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和發炎,并會發展出自身免疫性疾病。

20世紀80年代,根據上海紡織勞工的調查,仁濟醫院陳順樂教授發現,系統性狼瘡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中有70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常發生于育齡婦女,患者有多種自身抗體,臨床表現為多系統多器官勞損,治療不及時,腎髒、神經系統、心、肺、血系統等器官全身衰竭,嚴重甚至導緻患者死亡。

但SLE病因複雜,具體發病機制不明确,導緻目前臨床治療有限。

來自哺乳動物骨髓的B淋巴細胞是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類型,可以在疾病條件下産生自身抗體,在SLE的發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細胞靶向藥物可用于治療SLE,然而,不加選擇和全面去除B細胞也可能産生嚴重的副作用。

是以,尋找與疾病相關的B細胞的特定亞群并研究其功能和緻病性非常重要。

鮑春德的團隊與張曉明的團隊一起發現,在新近未經治療的SLE患者中,外周血中非典型記憶B細胞(即ATM)的比例增加。這些細胞具有獨特的細胞表型、分子和功能特征,與SLE疾病活動度呈高度正相關,并且高度浸沒在狼瘡腎炎患者的腎組織中,提示AtMs是一組具有緻病特征的狼瘡特異性B細胞。

經過使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員發現AtMs中雷帕黴素靶蛋白複合物1(mTORC1)的信号通路激活率很高。

老藥新用!複活節島上發現的這款神藥再立新功:雷帕黴素有望成為紅斑狼瘡潛在治療藥

雷帕黴素是一種由在智利複活節島土壤中發現的土壤鍊黴素分泌的代謝物,是mTORC1的特異性抑制劑,目前在臨床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後的抗排斥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雷帕黴素已發現在抗衰老、抑制胰腺癌發展、治療血液疾病、腦疾等領域的新用途,并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業内人士稱其為"神醫"。

研究發現,雷帕黴素能有效阻斷AtMs的産生,能有效抑制AtMs分化形成漿細胞并分泌自身抗體,表明阻斷mTORC1通路是有效去除體内緻病性B細胞AtM的重要可行政策,進一步提示雷帕黴素可能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型潛在有效藥物。

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仁濟醫院風濕病診療覆寫了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炎性肌病、白餡病、成人斯蒂爾病等風濕病等一切疾病,經過30多年的不斷探索,完成了大量開創性工作,臨床科研水準達到國際水準。

該研究得到了沈楠教授的大力支援,并得到了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試點項目和創新交叉團隊的資助。

作者:唐文佳 葉佳琪 袁宇

編輯:朱英軒

責任編輯:徐為民

文輝獨家手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