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的狼瘡之父”陳順樂逝世 一生願患者如美麗蝴蝶舞姿翩跹

上海1月23日電(新華社陳靜)中國風濕病學創始人之一,被國際同行譽為"中國狼瘡之父"的陳順樂教授于23日0時30分去世,享年89歲。

“中國的狼瘡之父”陳順樂逝世 一生願患者如美麗蝴蝶舞姿翩跹

陳順樂教授希望他的病人,像一隻美麗的蝴蝶,能夠掙脫疾病的束縛,在自己的生活中飛翔。攝影:仁濟醫院

在祖國醫學上,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被稱為"蝴蝶病",陳順樂教授希望他的病人像一隻美麗的蝴蝶,掙脫疾病的束縛,在自己的生活中翩翩起舞。

陳順樂教授出生于1932年2月,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和上海風濕研究所風濕科的創始人,主持建立了中國最大的狼瘡核心家族遺傳資料庫,創造了免疫抑制劑的組合,以減少副作用,同時提高療效。他被授予美國風濕病學會碩士頭銜和亞太風濕病聯盟大師獎。

黃浦江,山東省中央路145号,現在仁濟醫院西醫院有一座小磚紅色的建築,經過80多年的風雨,陳順樂已經在那裡工作了半個世紀。

陳順樂選擇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作為風濕病的主要方向。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影響全身多個器官,具有複雜的病變,難以治療和極高的死亡率。當時,中國沒有對SLE發病率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國際上普遍認為,中國狼瘡的患病率很高且嚴重。

陳順樂建立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驗室檢測平台,并通過自主研發,在國内建立了相關檢測技術,使SLE的診斷可以立足其中。随後,他對上海紡織勞工32668人進行了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SLE患病率為每10萬人70人,每10萬婦女113人,據推斷,我國有100萬名SLE患者,該病主要為輕度和中度。這項研究的結果已被寫入中國醫學生的教科書,并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在治療中,陳順樂發現,雖然高劑量的激素有利于控制病情,但帶來許多副作用,藥物誘發的并發症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他的創新治療已成為SLE患者的經典治療方法,大大提高了生存率,使許多患者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

陳順樂教授舉辦了多期國家級課程,推動我國風濕病實驗室診斷,提高風濕病診斷水準。1988年,他制定了我國SLE的診斷标準,經過全國27個醫療機關的驗證,證明與1982年美國的ARA标準相比,它更有利于SLE的早期診斷,被采納為國家标準,列入醫學院校的教科書。

20 世紀 90 年代,當分子遺傳學研究剛剛掀起國際軒然時,陳順樂教授的研究小組是國内第一個進行風濕遺傳學研究的。

婦科、放射科、骨科、兒科、内分泌科、心髒病科是風濕病學中聯系最緊密的科室之一,陳順樂組建了GROPEC合作組織,希望通過跨學科合作促進風濕病和學科的發展。

據了解,在以往狼瘡治療過程中,懷孕被認為是病情加重,醫生一般不建議患者生孩子,這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和痛苦。風濕科婦産科攜手合作,經過不斷的試驗和努力,終于實作了零的突破:1992年,第一個SLE患者的嬰兒倒在了地上。從那時起,系統性紅斑狼瘡已不再是分娩禁區。陳順樂還總結并提出了SLE患者孕前疾病緩解标準,為臨床醫生的治療決策提供了參考。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風濕科學科負責人黃琦是陳順樂與世衛組織于1991年共同組織的上海國際風濕病新進展課程的學生。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陳教授不僅在自己的高樓大廈所在部門開展符合國際标準的前沿研究,而且為全國基礎和臨床免疫學、臨床風濕病學知識的普及奉獻......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外來風濕病的窗戶,為中國年輕一代的風濕病學家搭建了一個與世界接軌的平台。"

陳順樂的夢想,不僅讓患者擁有與健康人相同的生活,更是賦予他們美麗、在社會上競争的能力。在他職業生涯的開始,他提議建立一個标準化和可持續的風濕病學家資料庫。

從原來的手繪随訪表,到現在的電子資料庫,從沒有經驗的記錄儀,到海外資料庫研究返校主任醫師,從風濕病獨立樣本庫,到上海風濕資料平台......一份檔案記錄了患者的每次發病和緩解,圖表揭示了發病機制和發病機制。

據悉,在陳順樂教授就醫50周年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揮舞着他的話:"綠雲是白晟,長鏡頭小天狼星。(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