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漢交通發展年報釋出 今年再增2萬個公共停車位

作者:武漢晚報

武漢晚報(微信号:whwb8233333333)(記者張曦為記者連岩)

昨日,武漢市國土資源規劃局、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所聯合釋出了《2015年武漢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市城市快車道路裡程達到233公裡,軌道交通網絡裡程在全國排名第八,而今年上半年,我市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排名全國第六,承擔公交客運量的1/4。

鐵路運輸每年運送5.7億乘客

在公共交通領域,地鐵越來越多地參與武漢人民的生活。去年底,随着第一條橫跨漢江的軌道交通3号線的開通營運,武漢已經擁有四條線路,軌道交通網絡總長126公裡,車站102個。截至2015年底,武漢鐵路裡程在全國排名第八,在2016年上半年平均每日客運量排名第六。

相應地,武漢人對地鐵的依賴性正在上升。2015年,軌道交通承載旅客5.7億人次,日均客流量155.6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58%。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領域的客運量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2015年占公共交通客運量的23.5%,而2014年為16%,2013年為11.2%。

今年,武漢軌道交通将同時建設14條線路。到2021年,武漢将力争每年建設兩條鐵路線,每月建設400公裡的城市軌道線路。

快速道路裡程為233 km

截至2015年底,主城三環線格局初步形成,道路行駛裡程快233公裡,西四環主線貫穿;

此外,河對岸主城區的交通能力明顯增加,管道分布空間更加均衡。主要城區共增加了三座新橋。長江上建立27座橋梁,鹦鹉島長江大橋、漢江上新增古天橋,主要城區跨漢江大橋增至六座,形成"六橋一隧道"橫跨長江的新格局。

"十二五"期間,除2011年車速大幅提升外,主要城區全網平均速度總體下降。2015年,武漢市區全網平均時速為21.3km/h,比2014年下降0.6%。但有明顯的變化,随着路網的快速通通和3号線的開通,漢陽交通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三個鎮,漢陽取代武昌成為最高時速區域,漢口最低時速。

汽車增長太快,城市地區正在出現"中度擁堵"

根據武漢市汽車流通協會的資料,"十二五"期間,武漢機動車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長,2015年共有213萬輛,截至今年4月底,武漢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43萬輛。由于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加上主要城市道路和軌道交通密集建設的影響,該市的交通擁堵指數上升。

武漢交通擁堵指數從2015年上半年的5.8上升到2016年上半年的6.6,擁堵程度從"輕度擁堵"上升到"中度擁堵"。"中度擁堵"意味着許多環路和主幹道比開放時長0.8至1.1倍。

2016年上半年,武漢市主城區高峰工作日嚴重擁堵道路長度占主城區總道路裡程的13.7%。光谷區等一些密集建設區擁堵範圍進一步擴大,漢陽地區頻繁擁堵範圍縮小。漢口區發展大道、黃浦街、解放大道、青年路-武勝路、新華路-友誼南路、大直路等道路沿線及周邊擁堵點較為嚴重;

從過去5年的資料來看,武漢擁堵有明顯的"季節性",9月開學後,交通擁堵指數明顯上升,9-12月,整個路網處于"中度擁堵"水準。

今年将增加20,000個公共停車位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市停車位約135.6萬個,其中公共停車位3.5萬個,路邊4.9萬個,建築和院内停車仍是停車位供應的主要部分,占總量的93.8%。據介紹,到今年年底,武漢還将建設2萬個公共停車位,加上之前的8.4萬個公共停車位和道路停車位,這對于全市200多萬輛機動車來說仍然不夠,合理配置大量車内停車資源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速已經遠遠超過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此外,汽車習慣增加了擁堵,武漢交通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本軒說。"在5公裡範圍内的所有短途旅行中,37%的旅行方式都是開車進行的,這在該國的比例相對較高。

(編輯:葉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