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在香港電影中就有這樣一個性格演員——不看他的外表,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演過很多小角色,但是在他早年做過主角,也可以是演繹出才華橫溢的英雄,後來,他專攻邪神,而塑造喜劇反派是他的專長, 加上一個大嘴巴作為"标志",隻要那個站,就不能被忽視,演員的綽号就是"大嘴巴"。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王青,原名蔣培清,1949年出生于上海,随家人移居香港,是吳達演員、警匪片導演王偉的弟弟。由于早年失去父親,一家人一度斷絕食物,這也迫使他與母親和哥哥一起通過表演雜技生活,後來,偶然的巧合,他進入公司擔任龍虎國術師,開始向唐佳電影學習技巧, 并在1960年代、1970年代與師父一起參演了張雪的《鐵無手》《獨臂刀王》、《十三太寶》《複仇》《新獨臂刀》《馬永珍》等幕後電影。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1972年,王青完成《方世宇》的拍攝受到導演朱牧的贊賞,次年,後者以電影《北動功夫》(又名《天巅》)王青擔任王青的重要職位,雖然電影海報《主演》是成龍寫的,但實際上王青在電影中的表現已經與成龍的發揮相當, 屬于"雙男主"集。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不過,因為外表不是"賞心悅目"的原因,是以影片并沒有讓王青成名,直到1976年他才在無線電視台受邀出演電視劇《摩登人》,才真正出名。該劇共有12個單元,王青主演的《刀王五人組》部分作為第一集,結果得到了很大的反響,王青也進入了知名演員的行列。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此後,王青在電影界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1976年至1993年間演出了近70部電影,雖然在此期間他很少擔任主角,但通過與衆多知名電影人的合作,并沒有阻止他被觀衆牢牢地記住,就像新浪潮會是最好的"山狗", 《殺人名單》、新藝術城電影《難哥》、《特撬角》、嘉裕熱映的電影《五福星》系列(分别由王的助手和吳義琪飾演)等等,都可以看到王青的身影。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也就是說,從這一時期開始,王青的"大嘴巴"特征逐漸成為劇情的一部分,比如1982年的《難哥》,他的角色将第一次命名為"大嘴巴綠",而導演麥佳也特意設計他把大嘴巴縫起來,然後不小心破解了這樣一個喜劇情境,讓觀衆發笑。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後來,由李秀賢執導的《Friend beat Band》和續集《摩登之門》中,王青又經常走出武龍的"大嘴巴環"角,久而久之,"大嘴巴綠"在現實中成了他的綽号。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他的幕後導演路徑比《大口青》的銀幕前認知要黯淡得多:1983年,在世紀影業的支援下,他制作了導演的處女作《血血》,講述了馮翠凡飾演的一名警察的殺人惡魔,也是新浪潮時期的灰風風雨風格,但遺憾的是,該片上映後的反應平淡無奇, 同年票房僅排在第75位,之後王青再也沒有做過導演,而是在1990年代策劃了一場風靡熱潮和熊影《追趕英雄》。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20世紀90年代中期,王青逐漸淡出熒屏,成為廣播電視台主打劇,除了繼續扮演一些黑幫人物,還扮演一些和藹可親的父叔角色,但要提一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幾年吳啟華版《倚天屠龍》中藍翅蝠鲼王偉的一個微笑, 有人評論王慶班偉一笑"笑起來陰恐怖,會是那種市政府最生動的演繹",隻是因為後來王慶的電視劇在大陸引起轟動不多,再加上他在《江湖》、《兄弟》和《72房客》等電影中的客串出場,才閃過, 他後來的大部分角色都沒有給内地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2012年,王青離開了香港無線廣播電視網,曾出現在"警察線"、"我媽媽是黑玫瑰"和"惡老聯盟"等,2015年拍完《夜行列車》後,他的下落将很難再看清,據說已經退休,但按王青的年齡, 他也享受他的晚年,不知道幾年後會有多少觀衆記得他?

武師出身,曾與成龍并列男一号,後以一張大嘴成名,擅演喜劇反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