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作者:8分電影

電影和遊戲。

随着我們進入21世紀,距離越來越小。

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提供娛樂。

對于更認真的觀衆和玩得更深的玩家來說,這是關于從現實世界轉移到另一個現實世界。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失控玩家》的票房成功,再次賦予了電影和遊戲以兩種娛樂方式互動的信心。

上一次,成為頭号球員沒有錯。

按照目前的好萊塢調子,這應該是參與即将到來的"玩家宇宙"的動力。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也讓人驚奇的是,遊戲進入影片,第一次是從遊戲改編過來,一度也淹沒了一段時間。

然而,絕大多數似乎能夠在遊戲迷的幫助下跑圈的電影類型都失敗了。

少數幾個能取得票房成功的,成一個系列,口碑充其量隻是一個不錯的爆米花水準,然後無一例外都越來越差。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然後是2018年的互動電影《黑鏡:熊貓内奇》(Black Mirror: Pandasnecki),這部電影被認為是這部電影的另一個未來。

故事中的角色将根據觀衆的意願進行選擇,最終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結局。

電影和遊戲的根本差別在于,觀衆無法參與故事,影響角色的命運,而遊戲則完全相反,玩家的參與是核心的樂趣。

互動電影彌補了電影不涉及觀衆的自然"缺陷"。

遊戲改編一般不被玩家接受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在看電影時,找不到玩遊戲的體驗。

也許在不久的将來,電影院的座位将專門用于帶有投票按鈕的互動電影,角色選擇将取決于投票結果。這肯定會增加兩支畫筆的熱情,因為不同的時間很可能得到不同的結局,參與遊戲的那種就有些了。

隻是《黑鏡:熊貓》在故事和遊戲中都不成熟。這種電影和遊戲的結合也需要一個更具開創性的裡程碑。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遊戲改編,互動電影,是最容易想到的兩種模式。

誰會想到,真正成功打破局面的,是最原始的方式。

遊戲主題電影。

迪士尼動畫《無敵毀滅者》挖掘了這部《權力的遊戲》之前的"遊戲電影"的潛力。

這個故事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遊戲改編,而是從遊戲中借用的角色。迪士尼斥巨資購買了各種經典的《小遊戲》版權,基于紮實的劇本,觀衆在主角中摧毀了國王的冒險,不僅收獲了歡樂,還找到了當年玩遊戲的感覺。

影片中的各種遊戲技巧,将喚起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雖然還是不能在電影中播放,但很可能是有人看完電影後,回家不禁用電腦來回走動。

能引起觀衆玩遊戲的沖動,這樣的遊戲電影其實可以算是一種成功。

2014年的《極限飛行汽車》和2016年的《刺客信條》等遊戲改編版有一些遊戲經典和場景,但更多的是好萊塢特效的感覺,很難跟上玩遊戲的感覺。

因為影片考慮到了現實的一些邏輯,把遊戲的一些"技巧"融入了現實中的電影,沒有那種味道。例如,"極限飛行汽車",您無法恢複遊戲漂移和氮氣加速操作和設定。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事實證明,如果不直接調整遊戲的世界觀,隻使用遊戲的元素和設定,就更容易使用新的、更成熟的劇本,這樣的遊戲電影會更容易産生驚喜的效果。

2017年的《權力的遊戲:戰鬥叢林》講述了幾個孩子被困在遊戲機中,需要完成清關任務才能回到現實的故事。

盡管遊戲的原始版本是老式的桌面遊戲,而不是視訊遊戲,但電影中的每個人都有三條生命和特殊技能的設定,玩遊戲的感覺非常好。

而這在中國根本沒有粉絲基礎,就連1995年老版的電影也鮮為人知,也能拿到4.91億元的高票房,讓這類遊戲電影不用依賴感情。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當然,最好有感覺。

《一号》已經成為遊戲和電影迷,以及動漫迷們共同狂歡節。

各種無盡的"蛋"換來影院裡連續不斷的尖叫聲。

特别是當達到外觀時,直接在爆炸上。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電影總是與遊戲有根本的不同。

你不能指望電影院将來會成為遊戲廳。

即使虛拟現實确實使得進入電影和玩遊戲變得困難,就像将來的《紙牌遊戲中的綠洲》一樣。

電影就是電影。

遊戲就是遊戲。

不過,影片可以借用遊戲的一些特點,創造強大的娛樂效果,以及情感效果。

要知道,随着計算機的發展,也很快更新了。

十年前,這是一場熱門遊戲,10年後,它變成了一種感覺。

很多球員都厭倦了比賽,不想再踢球了,但這是一段美好的回憶。重新下載下傳玩,感覺有點無聊,即使能找到以前的同伴一起玩,整個世界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的氣氛。

此時,影片成為紀念老遊戲的好方法。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與《Gamer No One》不同,《失控》借用了遊戲中更多"年輕"的元素,主要是21世紀後的大型3D遊戲,以及更具喜劇性的整體風格。

《頭号玩家》有着深刻的遊戲理念,斯皮爾伯格表達了"享受遊戲"的主題,批評了目前很多遊戲玩家,尤其是網絡遊戲出現後,為了赢和虛榮,而輸掉原本遊戲的現象。

《失控》似乎有很多要表達的地方,比如《俠盜獵車手》(GTA)這樣一款比較暴力的遊戲,編劇一定想批評,和《楚門的世界》類似,自我意志選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深刻的一點是,對立面希望從續集遊戲中賺錢的《權力橋》諷刺了好萊塢續集的激增。《失控》是一部原創電影,甚至不是基于《遊戲玩家一号》這樣的小說,這是無價的。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但也許在制作中途從福斯到迪士尼的過渡與以前的福斯電影大緻不同,至少你可以想象,瑞安·雷諾茲設想了很多R級台詞。

無論如何,最終的電影變成了一個完整的爆米花,主題的探索結束了,反而增強了娛樂性。誇張地說,瑞安·雷諾茲(Ryan Reynolds)可能是好萊塢的下一代喜劇之王。

同樣,《失控的玩家》也毫不留情地恢複了各種遊戲技能,以及遊戲中各種有趣的情況。

例如,NPC隻會重複這些話和被汽車撞到的戲劇性場景。

這讓遊戲玩家找回了玩遊戲的感覺,也讓沒有玩過遊戲的觀衆,切了身體來玩遊戲的樂趣。

誰說遊戲電影隻為遊戲玩家服務?

失控的玩家說,不。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當然,最刺激的,還是各種彩蛋。

去迪士尼的好處是版權非常好。

雖然說爆米花電影(除了《龍威》電影)沒有太大差別并不是很重要,但在看《失控》之前最好不要閱讀任何評論或電視劇,否則就不會那麼令人驚喜。

與《迪士尼宇宙》的聯系,實在不亞于"頭号玩家"的場景。

還有兩個現實生活中的明星嘉賓,真的是教科書。

這并不是說一些電影中的客串是敷衍了事的。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遊戲世界是奇怪的,隻是出乎意料,不是不可能。

《一号》和《失控》完全有理由打造一個"玩家宇宙",不需要做漫威宇宙精心策劃的電影那麼多,而是可以專注于制作原創電影,推動原創電影的重生,因為"宇宙關聯"不是劇情,而是版權。

隻要構思出虛拟遊戲,讓角色在遊戲中承擔風險,隻要有版權,那麼各種無法實作的可能性,都可以實作。

你可以讓終結者T-800出現在戰機戰警的現場;

讓勞拉與波斯王子戰鬥;

阿拉貢摸了摸阿爾薩斯,哦,這是怎麼回事?

Marvel DC,是的,最有可能是在"玩家宇宙"中。

當然,沒有足夠的優秀劇本,你把齊天大孫悟空請過來沒用。

看完《失控玩家》,真覺得漫威大戰DC有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