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找衆生之父——解讀電影《中央車站》

1

《中央車站》是一部關于尋找的電影。在電影的海報上,寫着:"男孩正在尋找他的父親,女人正在尋找她的皈依,巴西正在尋找他的根。"影片一開始,第一個想給别人寫信又寫不出的人,會說出自己的想法,抱怨,想給多拉講故事,朵拉代表筆寫字。主人公朵拉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不僅能快速記錄這些人說的話,還能幫助他們造言,表達内心的想法。對于這位退休後在中央車站代表她寫信的前老師老處女來說,這份工作隻是一種謀生方式。她不關心那些要求她寫作的人的焦慮、焦慮和痛苦,對這些信件采取了随意的态度。她認為重要的信件被寄出去了,不重要的信件被留下,除非它們被發送,甚至撕毀了一些她認為無聊的信件。像許多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一樣,她做任何事情都隻是為了例行公事,沒有責任感。當她被問及這封信是否被寄出時,她可以找到一個借口停下來。撒謊對她來說司空見慣。也許她經曆過太多的人生坎坷,看過太多的世界大事,心裡早已麻木不仁。

尋找衆生之父——解讀電影《中央車站》

朵拉是我們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形象。人們隻做自己的事情,缺乏對他人的愛和社會責任感。缺乏了解,溝通和信任。從事你不喜歡的職業,對工作沒有熱情,對購物和娛樂充滿熱情。其實,這樣的生活,當然不是人們心裡想要的,而是人生選擇的結果。對于每個人來說,命運和選擇是息息相關的。當朵拉遇見約書亞時,一個重要的選擇突然擺在她面前。身無分文、無助的約書亞要求朵拉寫信給他的父親,但被多拉拒絕,理由是他沒有錢。約書亞想把母親的信還給父親,像流浪漢一樣,在火車站糾纏着朵拉。也許是有點隐秘的心髒病發作,朵拉把約書亞帶回家了。但他很快就被送到經銷商那裡買了一筆錢買電視。

人的良心有時被遮蔽,但并沒有完全熄滅。一個朋友的話,凡事總有一個底限,讓朵拉晚上睡不着覺,轉過身去。最後下定決心要幫助約書亞找到他的父親。在朵拉的心目中,約書亞的父親是一個經常酗酒,喜歡毆打妻子的男人。因為她自己的父親,她就是這樣的人。朵拉冷漠多疑,與她從小就離開家,中年孤獨有很大關系。一個很少感受到家庭溫暖、缺乏愛的人,難免會自我封閉,抗拒溝通。而兩個同樣孤獨,不信任一老一小,于是踏上了搜尋之旅。

2

在旅途中,朵拉的舊方式萌芽,以為她已經離開了,留下約書亞獨自去找她的父親。但這個固執的小男孩卻無法離開她。無奈之下,身無分文的兩個人,不得不搭便車繼續。鄉村比城市的喧嚣更安靜,他們遇到了善良的司機凱撒。一路上,朵拉與同一個孤獨的人有過默契,但最終因為凱撒的退卻失去了一次相愛的機會。不知不覺中,約書亞對朵拉産生了一顆同情的心。在聖母節那天,她的哭泣完全改變了小約書亞對她的看法。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他們在鎮上的集市上拍照。盡管到達了目的地,但尋找約書亞父親的過程卻是曲折的。但最後,約書亞遇到了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并得到了他父親要回家的消息。

尋找衆生之父——解讀電影《中央車站》

約書亞回到家,朵拉看到了信任的力量。在回家的路上,她回憶起自己和父親之間的美好過去。本來,了解和寬容,真的能讓一個人的心重生。影片結尾,朵拉在清晨走出約書亞的家,前方的道路變得更加光明。一路上的互相了解,溝通和支援使朵拉和約書亞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如果你想念我,看看我們的照片,我這麼說,怕有一天你會忘記我。在公共汽車上和山坡上,朵拉和約書亞一起看着他們的合影,開心地微笑着。

影片的搜尋主題很明顯,故事發生在巴西,有天主教文化背景,還有一些有宗教名字的人,如耶稣、摩西、以賽亞、約書亞,以及相關的感恩節祈禱:"上帝,我感謝你給我們帶來了今年的雨水和收獲。"幾乎所有人都來自或出現在遙遠的村莊。

在電影導演看來,男孩的父親,女人的皈依,巴西的根源,都在農村。約書亞的尋找也從城市開始,到農村結束。他最終也留在了鄉下。因為他的家在那裡,他的父親在那裡。正是在她共同尋找約書亞的過程中,朵拉接受了屬靈的洗禮。

3

在影片的開頭,約書亞的母親相信朵拉,而不是他的父親。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在影片的結尾,我們了解到是約書亞的母親離開了他的父親,離開了他的鄉間家園,去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最後,約書亞從城裡、家裡和他的兄弟們中間回到了鄉下。中國有句老話說,人不是聖人,永遠不可能,改變,好就是大。影片中的朵拉,曾經是一個飄忽不定、冷酷自私的人。但她沒有沉淪,而是選擇尋找另一種可能性。雖然她一開始并不确定,甚至中途想放棄,但畢竟因為一絲毫無戒心和一點責任感,陪着小男孩一路走下去,終于得到了精神覺知和精神皈依。其實,對于朵拉和約書亞來說,這段旅程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因為他們,包括摩西和以賽亞,仍然處于等待的狀态。

尋找衆生之父——解讀電影《中央車站》

但與《等待戈多》不同的是,《兩部作品中的人物》雖然意料之中,卻在等待耶稣的父親,而後者則在等待耶稣是誰。當然,對許多人來說,耶稣是基督徒的救世主,而不是全世界的神。但是,如果一個人聲稱有信仰,或者願意有信心,卻不接受明确的信仰,那麼他就隻能是戈多的等待者。不知道戈多是誰或他什麼時候會在這裡,與整天困惑的人,以及等待戈多的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貢有什麼差別?

我們生活在一個缺乏信心和屬靈空虛的時代,我們說"神死了",因為我們已經在心裡殺了神。是我們,而不是其他人,把神釘死在十字架上。正如尼采通過"廣告狂人"的口中所說:"上帝死了!"神死了!我們殺了他,......你和我,我們都是殺人犯!在新約中約翰福音中有一段經文:"光來到世人,世人在這裡犯罪,因為它的行為是邪惡的,不是愛光,而是愛黑暗。邪惡會討厭光明,不來光,恐怕他的行為是罪魁褒傲。但真理不可避免的行為是光明,以表明他要做的是神所為。"一個人不能相信上帝,因為他拒絕承認自己的罪。但謙卑悔改的人會得救,真誠的信徒會看見神。正如新約馬太所說,"心胸開闊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在電影中,是朵拉的悔改和約書亞的信仰把他們帶到了一個屬靈的家和一個屬靈的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