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典,我的答案是,經典永遠不會過時,因為每個時代都可以從中汲取營養,并對當下的問題進行一些反思。而我覺得《黃飛鴻的兒子當自強不息》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攝影:黃飛鴻
每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獨特的榮耀,也有那個時代對人的追求。20世紀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也是崇尚國術的年輕人,樂于憎恨青春的血脈。小時候,我隻記得李連傑的動作和配樂的氣氛,連十三姨的美女都沒有注意,更何況徐克對晚清角色的演繹和人們的批評和反思?
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帶着一種他無法擺脫的悲劇色彩,要麼是因為追求,要麼是因為自己的職責,大部分都是一個謎。正如黃飛鴻對國家的軟弱和人民的無知,以及對十三姨媽的感情,他始終無法擺脫心中高尚禮貌的桎梏;而那群拜蘭人是一群人,也是對我們普通大衆最真實的寫照。而那個小女孩是最令人心碎的人物之一,也給了我們最真實的一巴掌。我以為黃飛鴻的佛山無影踢殺了九個真人,揭穿刀槍不進鋼闆,人應該總醒過來。誰知道,鋼闆早已變成僞科學、營銷、健康,而九宮真人卻成了當下的大師和棍棒。
影片的節奏緩慢,跌宕起伏。既有緊張又快速的戰鬥,以及浪漫舒緩的調情和幽默。有時人會郁悶窒息,還能放過一種痛苦!這就像配樂,"夢回到秋節"和"刀會前奏"和"将軍的指令"之間的對比。原本以為黃飛鴻和納蘭元的争吵結束了,影片的高潮結束了,誰知道真正的高潮在孫文展開的那片破碎的綠天滿是紅旗,在說"願陽光照耀在我的土地上,不要忘記英麗捐血滿是土地!"這也表達了導演的真實意圖,即電影中的動作和特技現在是電影故事的配菜,而不是全部。
如果一部電影能把功夫、搞笑、家庭國情、個人感情、民族劣質根源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和展示出來,那麼導演的力量真的相當強大,是以每次看電影總會想到兩個字:包羅萬象,血沸騰。這部能反映當下的電影,真的值得一遍又一遍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