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中:退而不休 用鏡頭捕捉老兵風采

山西中弘網6月15日(Sjunjie)在晉中市軍需撤退,經常能看到一位忙碌的攝影師向前奔跑,不停地按下相機快門,留下珍貴的回憶,記錄下老兵的時光。他是楊文祥,市軍撤退三個退役分部書記,攝影組組長。

楊文祥今年53歲,黨齡32歲。自2012年來到軍需處以來,他拿起相機,與身邊的老兵一起"扮演主角",捕捉一個又一個時刻,從一點點記錄榮民的生活開始。

"無論是脫下軍裝還是退伍,我都被這些老兵肆無忌憚的餘熱感所鼓舞,被老兵們肆無忌憚地忠于黨、無私奉獻人民深深打動,這徹底颠覆了我傳統的退軍觀。楊文祥回憶起自己第一次入軍撤退的那一刻,拿起相機開始記錄老兵的照片,成了他的第一個念頭。

近十年過去了,楊文祥在軍情休息期間已經拍了十年。十年來,他始終懷着敬畏、崇敬的作文、固定,創作了《在軍禮緻敬》(合影)、《今天是我的政治生日》(合影)、《孩子心與"小子夢》、《将軍軍禮》《活着學老》等攝影作品,不少作品還刊登在省、市報等媒體上, 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

"今天,一些在職的老同志已經去世了,但在我心中留下了無數難忘而感人的時刻......"至于老兵,關于退軍,楊文祥的記憶總是被打開的。

"李明軍是我早年認識的老領袖,他加入反美援朝時隻有18歲,就像電影《金剛》中看到的工程師一樣,冒着美軍的猛烈轟炸,出色地完成了橋梁保護任務。楊文祥介紹,就是這樣一位戰功成真的老同志,回國後從未驕傲過,生活他,嚴謹自律,簡單如初,總是穿着舊軍裝,像鐘表一樣站着,像風一樣,積極參加黨組織的活動。"我是黨員,不能給黨組織惹麻煩。對于李明軍常說的這句話,楊文祥有着深刻的記憶,一句"最後的軍禮"就是讓他難以忘懷。

2015年2月5日,他與撤退上司人李明軍一起拜訪了李明軍,離開時,李明軍站在家門口,鄭重地向他們緻敬,用相機捕捉了感人的時刻。不過,讓他不要以為,僅僅半年過去了,李明軍就病去世了,而這"最後的軍禮"已經被定為永恒。

在楊文祥的拍攝經曆中,一組"軍下敬禮"的照片讓他感覺相當深刻。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為紀念這一時刻,退軍組織部分老同志向軍旗敬禮。7月11日3點.m,當他把攝影器材和所有17名榮民都穿上制服時,他被現場震驚了,"他們都像是即将進軍的雄心勃勃的鋼鐵戰士,通過鏡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們作為士兵的自豪感,雖然他們看起來很老, 但眼睛仍然是軍隊堅定和真誠所獨有的。楊文祥說,這一幕,到目前為止,他經常浮現在眼前。

在城裡軍退,有不少人,很多事情感動了楊文祥,也提醒他,永遠記住自己是共産黨員,是老兵。

楊文祥說,在退軍中,不僅李明軍、張寶金、榮海峰等諸多老兵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履行了對黨和軍隊的莊嚴承諾,還有許多退役軍人也為弘揚紅色文化、弘揚正能量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比如政委餘宇,他自己寫了一本《孩子的夢想》這本書,把革命的老區留給了政權,赢得了孩子們的最愛,我有幸拍下了《孩子的心》和《孩子的夢想》這張照片,那一刻定格在了孩子們無辜的笑臉上。有像"活學老"的學習模範張一琳,辛苦換藥換"藝術"的韓曉剛,到武漢抗疫戰士趙華等同志,都在我的鏡頭中留下了珍貴而美好的瞬間。"楊文祥說。

一路走來,楊文祥為軍幹部開槍,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并不後悔。他總是說,"我正在射擊榮民,我正在從榮民那裡汲取能量,我遠遠沒有做到,遠非如此!""

在拍了近萬張積累和沉澱的照片後,楊文祥說,每次看到這些照片,腦海中浮現的都是動人的故事背後,人們總會想到,黨的榮耀是一代又一代的祖先用鮮血和青春打磨而成的,我們國家的繁榮是無數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這些老兵,就像太陽一樣,總是在引導他前進。

"它從一個簡單的開始,這将是巨大的。我要加倍努力,用鏡頭解讀榮民的風采,用光影塑造軍人同志不朽的軍魂。"楊文祥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