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善孝為先

作者:博學多才的沈心

#尋找古籍守護人#

“百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何為孝? 當我第一次看完《二十四孝》德育視訊後,感動得淚如雨下,今天我來分享二十四孝故事的其中兩個,第一個《嘗糞憂心》,講的是:

南北朝時候,南齊有一個叫庾黔婁的,剛在孱陵縣做縣令,上任不到十天,忽然有一就心驚流汗,心想是不是家中有什麼事情,當即便辭官還鄉。

庾黔婁回到家中,才知父親病的很嚴重!大特别囑咐庾黔婁,如果想知道病人的吉兇,可以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如果是苦的,則表示已有好轉的迹象,如果是甜的,就沒救了。

大夫走後,他便嘗了父親的糞便,卻發現是甜的。不詳的預兆油然而,看來父親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了,于是,便在夜裡跪拜北鬥星,痛哭流涕,為父親祈禱,希望用自己的身體來幫父親承擔病情,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父親的存活。

然而,願望是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幾天後庾黔婁的父親死去,庾黔婁安葬了父親,并為父親守孝三年。

第二《聞雷泣墓》講的是三國的時候,魏國有一位姓王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順。母親生性害怕打雷,每當下雨打雷的時候,他便将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的,有一次他在外面玩耍,下起了大雨,他顧不上躲雨,就沖進雨裡,回家找母親。他回家後到處找母親,最後在桌子底下找到吓的發抖母親,便立刻安慰母親不要害怕,他會一直陪伴母親。

很多年以後,王裒的母親久病不治,與世長辭。他悲痛萬分,将父母合葬一處,虔誠恭謹地守喪盡孝,每天早晚,都到墓前祭奠。他惦記着母親怕雷的事情,每當刮風下雨的天氣,一聽到轟隆隆的雷聲,便狂奔到父母的墓地,跪拜着哭訴說:“兒子王裒在此,母親您千萬别怕!”他也經常依靠着墓前的柏樹号啕大哭,眼淚滴到柏樹上,柏樹都枯死了。可見一個人孝心孝行的力量有多麼的偉大!這種發自内心而來的孝,它可以感動天地萬物。 現在這樣的人有多少?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接受這樣的聖賢教育,是否可以教育出這樣的孩子?如此孝順之至的孩子難道不是家族,國家所需要的人才嗎?真正孝的孩子,我們是不用擔心他的未來的。

《論語》開篇就寫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一個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在上位的人,這種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犯上卻喜歡作亂,這種人是不會有的。君子行事緻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産生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有人認為,一個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

如果深愛父母,就會關愛他人,愛自己的國家,才會有大學裡面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孝經》裡有“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孔子說∶孝悌達到了極至,就可以通達于神明,光照于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應相通。《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篇中說∶從西到東,從南到北,沒有人不心悅誠服的。

大舜正是因為孝感動天,堯帝才将帝位傳給他。

現在的孩子大多驕生慣養,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飛了,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半點風吹雨打!最好的都留給孩子,舍不得讓孩子勞動,哪怕是洗雙襪子将袖子打濕,洗個碗将碗打破,都心疼得不得了。所有的家務大包大攬,所有的累都大人承受,所有好的都留給孩子。努力攢錢為孩子買房買車,走時為孩子留下一大筆财富。這些都是人類社會未來災難的根源。 高校名牌大學生心理承受力差,稍有不順就自殺,不知如何與人相處。

真正孝順的人是不會自殺,因為 《孝經》 裡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又怎麼會因為一時的不順心而尋死覓活呢?更不會移民,做漢奸。因為他們深愛着自己的父母,國家!就像蘇武牧羊,雪履參于北海!環境條件如此惡劣,都未背叛自己的祖國!那就是經典的三綱五常價值所在“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将德育根基打牢,傳承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孝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