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善孝为先

作者:博学多才的沈心

#寻找古籍守护人#

“百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何为孝? 当我第一次看完《二十四孝》德育视频后,感动得泪如雨下,今天我来分享二十四孝故事的其中两个,第一个《尝粪忧心》,讲的是:

南北朝时候,南齐有一个叫庾黔娄的,刚在孱陵县做县令,上任不到十天,忽然有一就心惊流汗,心想是不是家中有什么事情,当即便辞官还乡。

庾黔娄回到家中,才知父亲病的很严重!大特别嘱咐庾黔娄,如果想知道病人的吉凶,可以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是苦的,则表示已有好转的迹象,如果是甜的,就没救了。

大夫走后,他便尝了父亲的粪便,却发现是甜的。不详的预兆油然而,看来父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于是,便在夜里跪拜北斗星,痛哭流涕,为父亲祈祷,希望用自己的身体来帮父亲承担病情,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父亲的存活。

然而,愿望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几天后庾黔娄的父亲死去,庾黔娄安葬了父亲,并为父亲守孝三年。

第二《闻雷泣墓》讲的是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一位姓王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顺。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每当下雨打雷的时候,他便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有一次他在外面玩耍,下起了大雨,他顾不上躲雨,就冲进雨里,回家找母亲。他回家后到处找母亲,最后在桌子底下找到吓的发抖母亲,便立刻安慰母亲不要害怕,他会一直陪伴母亲。

很多年以后,王裒的母亲久病不治,与世长辞。他悲痛万分,将父母合葬一处,虔诚恭谨地守丧尽孝,每天早晚,都到墓前祭奠。他惦记着母亲怕雷的事情,每当刮风下雨的天气,一听到轰隆隆的雷声,便狂奔到父母的墓地,跪拜着哭诉说:“儿子王裒在此,母亲您千万别怕!”他也经常依靠着墓前的柏树号啕大哭,眼泪滴到柏树上,柏树都枯死了。可见一个人孝心孝行的力量有多么的伟大!这种发自内心而来的孝,它可以感动天地万物。 现在这样的人有多少?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这样的圣贤教育,是否可以教育出这样的孩子?如此孝顺之至的孩子难道不是家族,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吗?真正孝的孩子,我们是不用担心他的未来的。

《论语》开篇就写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君子行事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产生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有人认为,一个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如果深爱父母,就会关爱他人,爱自己的国家,才会有大学里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孝经》里有“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孔子说∶孝悌达到了极至,就可以通达于神明,光照于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心悦诚服的。

大舜正是因为孝感动天,尧帝才将帝位传给他。

现在的孩子大多骄生惯养,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半点风吹雨打!最好的都留给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劳动,哪怕是洗双袜子将袖子打湿,洗个碗将碗打破,都心疼得不得了。所有的家务大包大揽,所有的累都大人承受,所有好的都留给孩子。努力攒钱为孩子买房买车,走时为孩子留下一大笔财富。这些都是人类社会未来灾难的根源。 高校名牌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差,稍有不顺就自杀,不知如何与人相处。

真正孝顺的人是不会自杀,因为 《孝经》 里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又怎么会因为一时的不顺心而寻死觅活呢?更不会移民,做汉奸。因为他们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国家!就像苏武牧羊,雪履参于北海!环境条件如此恶劣,都未背叛自己的祖国!那就是经典的三纲五常价值所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德育根基打牢,传承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