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叛逆小子劉軒:走出父親劉墉的陰影,他為生活做減法

作者:時代周報
叛逆小子劉軒:走出父親劉墉的陰影,他為生活做減法

《泰晤士報》周刊記者陳澤秀從廣州報道

著名作家劉軒的兒子,是一個斬釘截鐵的青年(意思是一個多事業、多生活、多身份的人)。他畢業于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擁有各種跨境身份,包括作家,商業講師,品牌顧問,音樂制作人和主持人。作為作家,劉軒出版了10多部作品,包括《屬于叛逆時代》和《為什麼不呢?給自己一點自由,"放開100流浪的心"等散文集。新書《幸福的最小行動》是劉軒繼《祝你好運》之後出版的另一本心理學書。

曾經,劉軒是父親劉偉寫的"叛逆少年",因為父親的關系,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完全暴露在公衆面前。劉軒感到壓力很大,甚至想反抗父親;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内,劉軒總是能夠在許多領域頻繁地轉換身份,并保持高效,他将其歸因于自己的心理學理論和多年的實踐經驗。劉璇剛開始寫作時,就認為讀者不僅要有動力,而且要有條不紊。心理學研究可以栩栩如生,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應用它。在劉軒看來,無論目标多麼雄心勃勃、雄心勃勃或看似不切實際,都需要通過行動來實作,關鍵是要學會把目标分解成最小的行動。

靈魂雞湯很重要

《時代周刊》:普通人掌握心理學知識是必要的嗎?

劉軒:當然是必要的,但不一定要學習很多心理學知識,關鍵是要了解一些心理常識,比如情緒管理、親子心理、人際交往等,這些背後有很多成熟的心理學結論,了解這些,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管理、計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這相當于在生活中增加了一個心理次元,能夠看得更清楚,工作更得心應手。

時代周刊:為什麼新書叫《幸福的最小行動》?

劉軒:幸福是我們每個人都想達到的生活狀态,涉及從家庭到事業再到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幸福在各個方面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我一直堅持的原則是,無論目标多麼雄心勃勃,多麼雄心勃勃或看似不切實際,都需要通過一次一個行動來實作。那麼最容易實作,最容易讓人堅持的,就是把目标分解成一個小動作,隻要你這樣做,就會有收獲的動作,積累起來,自然能産生巨大的轉化力,最終實作目标。這本名為《快樂的最小行動》的書,就是要把這個想法傳遞給更多的人。

在寫這本書之前,我曾在網上拍攝過一系列名為《心理學三分鐘》的短視訊。後來朋友介紹,我和十點課堂建立了合作,踏入了"知識支付"領域,推出了12門積極心理學視訊課程,"幸福最小的行動"就是從這12門心理學課中誕生的。這門心理學課程介紹完後,很受歡迎,有10萬多人在學習,然後還有很多學生說,不能對課程的各種主題,多呈現内容,也友善閱讀、做筆記什麼的。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因為視訊有視訊的優點,書籍有書籍的優點,是以花了半年時間才寫完這本書。

寫《幸福的最小動作》,希望通過一些最小的動作微調,讓讀者積累人生的大變化。人是惰性的,讓一個人突然發生戲劇性的變化,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您需要一次設計一個步驟,從最小的操作開始,然後累積整體更改的結果。在書中,我會告訴讀者哪一個行動是可行的,隻要你有信心去做,就會有變化和收獲。當然,即使是最小的行動也需要你真正采取行動。

時代周刊:你的書和市場上流行的頭腦雞湯書有什麼差別?

劉軒:很多人選擇喝雞湯,是因為它能安慰我們的心。無論是真雞湯還是假雞湯,尤其是現在資訊這麼大,每個人都想要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是以雞湯其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最簡單的層次是基本的生活,其次是安全需求,雞湯是給我們提供安全感。無論是行業、個人還是書籍,緩解焦慮、提供安全感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很有價值。我的書着重于從心理科學的角度幫助讀者提高效率和生活條件,在這個層面上,我提供了方法,但也需要讀者來實施。這不僅僅是雞湯的結束。

最後悔沒有提前畢業

時代周刊:你為什麼去哈佛學習心理學?

劉軒:我自己更喜歡人文學科。在哈佛,我不需要選修專業,直到我的sopho年,是以我有時間先探索。我選擇了音樂系,但我發現這不是我真正喜歡的。然後去經濟系,覺得以後可能會去華爾街賺很多錢,但也發現賺錢不是一個系能教你的。後來到了心理學系,發現它不僅是一種科學的理論方法,而且是基于很多人的文學場景。我覺得無論我将來做什麼,它都會應用到心理學上,确實如此。例如,作為音樂制作人,在為廣告創作音樂時,如何使用音樂來補充或營造氛圍?作為一名DJ,我如何通過音樂講述故事,并将我的觀衆帶到另一個層次?所有這些都是心理問題。

時代周刊:你的很多成長故事都是你父親劉偉寫進書裡的,你說,這是楚門秀。這段經曆對你有什麼影響?

劉軒:曾經有一段時間真的感覺像楚門秀,我的生活完全暴露了,而且我父親的書,發行量很大,是以這些年基本上每個地方,總會有人聚在一起打招呼:我讀過你父親的書,或者,我看着你長大。這确實給我帶來了一些壓力,有一段時間我更讨厭以這種方式被認可。但後來也習慣了,坦率地說,既然有這樣的生活經曆,那麼順流而下,沒有什麼好的可打的。我沒有打算記錄自己的孩子,遇到有趣的事情,覺得想記錄,隻是作為記錄,等等,當孩子長大後看到這些,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回憶,我覺得這就足夠了。

時代周刊:我父親對你有什麼影響?是否有任何藍色壓力必須出藍光?

劉軒:父親對我影響很大,早年基本上是他寫成三本書,分别是《肯定自己》、《創造自己》和《超越自己》。從我的生活方式,我的寫作和口語訓練,到我的許多生活方式,我都影響了我。他關于生活、創造和生活的哲學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當他年輕的時候,他學會了選擇的重要性,權衡的重要性,以及他生活的簡化。他之前告訴我:如果你想有創造力,你必須過一種極簡主義的生活。當時,我想,這是你不是我,但現在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我發現我真的要做減法。

《泰晤士報周刊》:心理學表明,從長遠來看,八個成年人會後悔他們沒有做的事情。到目前為止,你後悔什麼?

劉軒:我最大的遺憾是,我沒有早點從哈佛畢業,到社會爬行,而是在研究所讀了很多年,終于讓自己有點虛無主義,幾乎與整個社會脫節。後來,博士班畢業,回到台灣,隻是慢慢找到生活的感覺,感受那地氣的溫度,生活的方向也逐漸确立。

本網站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像和音頻和視訊)受時代線上版權保護,但複制除外,未經書面協定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凡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将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系本網站 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