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什麼姿勢打卡切爾諾貝利,考問我們面對災難的态度|荔枝時評

溫/楊三喜

(作者楊三喜,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知名評論員;本文為荔枝新聞用戶端獨家草稿,Lychee.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以什麼姿勢打卡切爾諾貝利,考問我們面對災難的态度|荔枝時評

近日,一位部落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組切爾諾貝利"打孔"照片,引起網友關注。一些人質疑這位部落客沒有穿防護服,稱這可能導緻誤解,吸引更多的人去無緣無故的旅行,而另一些人則說,部落客的照片增加了他們對切爾諾貝利的了解。

2019年,烏克蘭政府宣布開放切爾諾貝利禁區,以建立一個"綠色走廊"作為旅遊門戶。但遊客必須簽署一份聲明,承諾穿長褲,不觸摸檢疫區的任何東西,皮膚不會與地面,草地或建築物接觸。這表明,在隔離區内沒有強制要求始終穿戴防護服,事故區域相對安全。

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充滿了輻射。少量的輻射暴露不會危害人體健康,過度的輻射輻射暴露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例如,在切爾諾貝利輻射高淨紅沖點-摩天輪,為了個人健康,需要穿防護服。部落客還回應說,大多數時候他們穿着防護服,穿着輻射水準低的便服拍照。是以,是時候穿上防護服了,這不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每個成年人對自己的健康做出的選擇。如果你真的想死,那是自己造成的。

以什麼姿勢打卡切爾諾貝利,考問我們面對災難的态度|荔枝時評

切爾諾貝利事故是和平利用核能曆史上最嚴重的事故。這場悲劇不僅當場造成31人死亡,而且在十年内造成17萬人死亡。三十多年來,過量輻射的困難困擾着無數人。

随着相關美劇的火爆,景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遁展。其中,一些遊客為了吸引眼球,故意拍攝裸照,行為不合時宜的照片。烏克蘭向普通群眾開放事故區是一個多重考慮的問題,但對很多幸存者來說,前核禁區已經成為一些人的"交通代碼",可悲地成為别人的"淨紅牌",無異于在傷口上撒鹽。一些遊客的輕浮做法,不僅是對人類悲劇的消費,更是抹殺了開放事故區域的意義,讓世人了解悲劇,緬懷悲劇。

是以,網友們認為,部落客玩卡什諾比,核心問題是不穿,不應該穿防護服,但在這樣一個悲慘的地方,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它詢問了我們對人類災難的态度。正如有網友所說,如果外國人這樣到汶川地震現場,入侵中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等地方打卡、消費災難,我們的心會怎樣?

災害的嚴重後果可能有國界,但面對災害,人類的悲痛應該聯系在一起。人生的悲劇,文明的災難,不是熱點,看到活潑的機會。記住災難,反思它們,對人類的痛苦抱有同情心和敬畏,我們可以避免重蹈覆轍覆轍。

在正确的時間、正确的地點做正确的事情。即使我們不能完全分擔别人所經曆的悲劇,即使我們不能完全了解這場災難,至少我們必須尊重它的受害者,這是我們每個人應得的基本品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