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帶她和一個好朋友一起吃飯。小北跟幾個好朋友一起玩"打架"遊戲,我們幾個都在聊天。突然,一個朋友說:"呵呵,小北踢xx飛,踢到他的肚子,太吓人了。"然後每個人都走過去看看那個被'踢'的孩子。朋友接着說:沒看到小北挺殘忍的。我相信朋友們隻是在表達她認為"嚴肅"的東西。然而,當我們想到過去身邊的兩個孩子發生了非常嚴重的事故時,小北和xx都蒙着眼睛,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許他們正在玩,并沒有注意到我們在說什麼。我看了xx,什麼都沒有,然後蹲在小北旁邊,很認真地跟他:小北,一定要注意安全,是以踢得太危險了。貝琪反應了,開始大吵大鬧,說:不,然後開始哭泣。我意識到他感到委屈,然後我把他帶到陽台上引導他。
其實,這是兩個男孩的正常遊戲,男孩的特點是不是用語言來表達情感,而是通過格鬥遊戲來實作溝通和情感流動。但事件的發生是因為貝基的行為太大,引起了家長們的擔憂。家長認為安全問題很嚴重,孩子以為我們在玩遊戲,突然冤枉"我打了xx"。是以,解決問題的不是非黑即白,不能玩還是能玩,而是怎麼玩的時候孩子要注意安全,看到安全問題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關于陶行志先生有一個經典的故事:他看到一個孩子在操場上打架,他說你要去我的辦公室。孩子先走了,陶行智後來,你一坐下,陶行智就打開了抽屜——這糖獎勵你,準時來找我,比我來得早,表示你尊重我;孩子驚慌失措,說你打了我,我錯了。第四塊糖,知道錯了就換了,就可以走了。
這個故事說明,教育可以有一張用心良苦的臉來塑造一個好人,一個好孩子,懲罰是惡意的,反映出自己的力量,永遠不會有正确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