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房地産行業抛出一個重磅消息:房地産稅試點即将到來。
如何收取房地産稅?目前尚無定論,但對于個别房産征收部分,很可能逃生住房單元數、住房面積。
陝西家庭住房的現狀如何?新釋出的《2021年統計年鑒》顯示,陝西省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8.7m2。也就是說,一家三口,平均住房面積約116.1m2,相當于一個三房間。

1
城鎮不乏住房
農村住房更加豐富
今年年初,房地産大亨馮倫在一檔名為《老闆說得對》的節目中表示,未來房價會下跌,理由是中國城鎮人口占多數,人均住房高達40m2,"所有戶戶都有套房,人均一間房"。"
馮老闆認為:城市住房,不再供不應求。他提到的資料是真實的。
據住建部統計,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設面積将達到39.8m2,央行居民家庭資産負債調查顯示,40%以上的城鎮住戶擁有兩套以上住房機關。
那麼,陝西家庭生活的現狀如何呢?
陝西2021年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20年,陝西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6m2。其中,農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2.7m2,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8.7m2。
不難了解,農村地區比城市更寬敞,因為農村土地相對豐富,宅基地可用。
陝西城鎮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在全國是多少?與2019年人均39.8m2相比,2020年陝西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約為1平方米。
據易之家研究院調查,2018年,九個省鎮人均住房面積超過全國平均水準,湖南、江西、江蘇、浙江等南方省份人均住房面積最高。
陝西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在北方省份較高,但不如南方省份高。
為什麼南部城鎮更寬敞?容易住的人認為,這與經濟水準、居民收入、房地産市場發展有關。而且,南部中小城鎮的自建住房面積高于北部。
2
近十年來
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首次下降
近20年來,國内房地産發展迅速。1998年住房改革後,商品房逐漸取代了政策,分住房已成為市場的主流,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從18.7m2增加到39.8m2,增幅約為2.1倍。
自1998年18.1平方米以來,陝西人均住房面積增加了一倍多。
但與2019年相比,陝西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減少了0.1m2。
這是自2010年以來陝西人均住房面積在過去十年中首次出現下降。
有分析認為,城鎮住戶人均住房面積的下降,或與兩個原因有關:一是統計樣本的變化,從抽樣調查中得出人均住房面積,選擇家庭樣,會對調查結果産生直接影響。二是調查基地的影響。例如,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住房的增長速度。
2019-2020年,陝西城鎮人口占比從61.28%提高到62.66%。與此同時,該省的住宅銷售比2019年下降了5.5個百分點。
事實上,許多地區的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開始放緩或"萎縮"。例如,與2018年相比,北京、福州、徐州、濟南等地,2019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有所下降。
房地産觀察人士王建宏表示,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資産配置的預期變化。随着住房供應的多樣化,棚屋降溫以及房價上漲,對房屋所有權的期望已經減弱。
調查顯示,中國70%的财富是房屋,國民家庭的财富與房地産密切相關。但房産的高比例也意味着很多家庭收入都與房子挂鈎,這是家庭中最寶貴的資産,也是最大的債務。
3
我們人均住房的上限
會是"50平方米"嗎?
去年,重慶市原市長黃其凡表示:人均住房面積50平方米,将是中國房地産業的天花闆。
随着中國住房總量不斷攀升,此前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住房已經足夠,房地産正面臨飽和拐點。
問題是,目前有多少人家可以達到人均住房面積?
一方面,中國住房的地理分布參差不齊。任澤平團隊釋出的《中國住房存量測度報告》提到,全國近50%的城市住房在山東、江蘇、廣東、河南等9個省份。對應常住人口,青海、貴州、江西、黑龍江4省設立戶數1.15戶以上,上海、廣東、北京等5省各戶不到一戶。
任澤平團隊認為,目前公布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由于人口外,沒有固定住房覆寫面的住房不足,是以存在一定的高估。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市城鎮人均住房面積仍然較低。
另一方面,人均住房面積本身不足以反映城市家庭的個人生活條件。考慮到租金,空置率等,它可能低估了富裕家庭擁有的住房規模,高估了貧困家庭的住房面積。
這就是所謂的:鄰居有1000萬的财富,九個鄰居窮。平均而言,每個人都是數百萬。
是以,房地産稅試點即将到來,新聞也是如此。
這樣,人均住房面積達到50平方米,不僅是行業天花闆的讨論,更是住房分布的理想狀态。
如果人均住房面積達到或接近50平方米,為什麼不能消除"住房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