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安徒生經曆了怎樣的生活?除了童話故事,你知道他的創作代碼嗎?值此世界博物館日5.18之際,"聽世界童話,實作生命的真谛——2019安徒生博物館主題活動"在上海安徒生童話公園舉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兒童文學研究促進會會長張錦江 談到安徒生的貧困出身, "他很懂得文明的苦難,"他寬廣的人文思想,人類的苦難充滿了人類的智慧,這也是今天我們熱衷于寫小貓和小狗,兒童學校天堂兒童文學作者需要反思和學習。安徒生的願景是一個廣闊的世界,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可以通過走出一個狹隘的世界來發揮作用。"
安徒生一生中寫過168個童話故事,如《M指少女》、《海的女兒》、《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豌豆上的公主》等經典作品,被翻譯成150多種語言,幾乎遍布全球。上海翻譯出版社近日推出了《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中國現代文學館翻譯、研究員傅光明表示,人們對安徒生的了解大多局限于他是一個用丹麥語寫作的童話作家,仿佛他一生中除了童話之外從未寫過别的東西。"但事實上,縱觀他一生的文學創作,他不隻是為孩子們寫童話故事。他很可能被描繪成一個和藹可親的紳士,一生都奉獻給童話故事的創作,但恰恰相反,他是一個神經質、脾氣暴躁、野心勃勃、以自我為中心的詩人,他的生活一直處于危機之中。作為一名作家,他最好的作品是小說和戲劇。童話故事在他的創作中隻是第二個,它們并沒有引起當時評論家的太多關注。"
傅說,安徒生對處女作品的真正文學關注是"從霍爾門運河到阿邁耶島的東角",他喜歡德國奇幻作家霍夫曼,與霍夫曼的《魔鬼的狂喜》一起徒步旅行,是以《行走》具有霍夫曼式的叙事風格;"當然,沒有人懷疑安徒生童話對文學的巨大貢獻。但要真正了解他,你仍然需要走進他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在他44年的創作周期中,安徒生在皇家歌劇院寫了著名的長篇奇幻遊記"阿馬本格島漫步"和喜劇"尼古拉·納夫塔的愛情",以及震撼歐洲的小說"即興詩人"。"這個偉大的靈魂來到中國,要歸功于一群才華橫溢的年輕作家和翻譯家,他們了解了中國現代文學史。張錦江在他的理論專著《童話美學》中記錄了這段曆史,而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有影響力的文學學會——文學研究會,代表了毛敦、鄭振軒、葉少軒、冰鑫、王宇召、翟平波、趙景申等人物,他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翻譯和介紹安徒生、王爾德等外國童話作家的作品。
例如,毛墩早期的文學活動與安徒生童話的推廣有關,1923年,他翻譯并出版了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以及勃蘭特的《安徒生傳記》的第一部分,并欽佩安徒生,他于1924年1月在《月刊小說》中寫了一篇"最近的兒童文學": "簡而言之,現代似乎沒有産生像安徒生這樣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家。
周作人是文學研究委員會的重要成員,趙敬軒于1922年1月9日至4月6日在《晨報》的補充信中關于"童話讨論",以及周佐人寫了三篇論文《童話研究》《童話》《古代童話的演繹》都有對安徒生童話的介紹, 他提倡安徒生童話"不改變孩子的思想",熟悉兒童的心理。在文學研究委員會的成員中,評估了安徒生生平和作品的主要論文和翻譯,以及顧的"安徒生傳記"和"安徒生的家譜";朱玉軒翻譯了《安徒生的童年》;張有頌翻譯了《安徒生童話的起源與體系》等。
安徒生的剪紙作品
文學研究會大張旗鼓地推廣這位世界童話大師,這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安徒生的名字和他的童話從此在中國傳播開來。新中國成立後,譯者葉俊健是中國第一位将16卷《安徒生童話》翻譯成丹麥語的譯者,并被丹麥女王授予丹麥國旗勳章。
安徒生一生都渴望中國,并在幾部作品中提到過中國,但他無法做到。現在他在上海有了"新家",安徒生博物館館長齊瑞珍透露,未來将成立"安徒生童話生活研究室",将研究成果轉化為文化産業。
作者:徐偉
編輯:徐偉
責任編輯:王磊
文輝獨家手稿,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