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晚,"法國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在巴黎的家中去世,享年90歲。

即使身體不好,瓦爾達仍然堅持不懈,她的最新紀錄片《艾格尼絲談瓦爾達》于2月在柏林電影節首映,并于3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中國大陸首映。然而,一旦節目的計劃得到确認,将于6月在上海上映的紀錄片去世的消息,就成為公衆悼念她的最佳方式。
瓦爾達于1928年5月30日出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在巴黎工藝美術學院學習,畢業後成為一名攝影師,并于1954年首次亮相長篇作品《短角》,其中叙事風格和視聽語言的創新深刻啟發了法國電影的新浪潮,被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譽為"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
此後,瓦爾達的電影制作在劇情和紀錄片兩個領域都圍繞着弓,既有女權主義經典作品《五點鐘到七點鐘的克萊奧》(Cleo at Five to Seven's Clock)、《天姫墜落的女孩》(Tianya Fall Girl)等經典劇情片,又有《斯派克》(Spike)《艾格尼絲的海灘》(Agnes's Beach)等著名紀錄片傑作,創作力持續了半個多世紀。2018年,瓦爾達獲得了奧斯卡榮譽獎。
上海觀衆對傳奇女導演瓦爾達并不陌生,她的《短角》和《5-7歲的克萊奧》分别在2009年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法國電影新浪潮50周年"上映。2018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特色是《臉,村落》,由瓦爾達和吉恩聯合執導,并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當時,瓦爾達聽說上海國際電影節要放映她的作品,很高興去上海參加電影的映後會議,但最終因為身體原因取消了亞洲之行。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的《阿内斯論瓦爾達》是瓦爾達在各地電影講座的記錄。在影片中,瓦爾達不僅回憶起她最著名的作品,如《五七的克萊奧》、《幸福》、《世界堕落的女孩》等,還講述了《長城》、《記錄騙子》、《達格雷街風》等不太為人熟知的作品,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回憶和談論,瓦爾達無私地與觀衆分享了他們的靈感和藝術創作過程, 也展現了她豐富、可愛、敏感的内心世界。
瓦爾達曾經說過,"如果每個人的生活都像風景一樣展開,那麼我的生活就會像海灘一樣展開","阿内斯瓦爾達"就像瓦爾達的生活海灘,六月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觀衆漫步在沙灘上,準備撿起美麗的貝殼。
專欄編輯:李俊娜 文字編輯:李俊娜 圖檔編輯: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