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飛入“雲端”也更接地氣 以農為媒“朋友圈”不斷擴大——第28屆中國楊淩農高會觀察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西安10月26日電題:飛入“雲端”也更接地氣 以農為媒“朋友圈”不斷擴大——第28屆中國楊淩農高會觀察

新華社記者陳晨、張斌、欣芷如

重要活動飛入“雲端”;既有“高大上”的成果展示,又有接地氣的科普講座;農科城的國際範兒越來越足……26日下午,第28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在陝西楊淩落幕。

作為國内規模大、影響力強的農業科技展會,有着“農業奧林匹克”之稱的楊淩農高會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辦會宗旨,已成為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國際農業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小标題)線上線下融合辦會更精彩

近期,國内出現多點散發本土疫情,給本屆農高會舉辦帶來諸多挑戰。面對疫情,農高會探索線上線下融合辦會方式,讓展會通過“雲端”走向千家萬戶。

知名演員線上推介、育種專家實地探館、網絡達人直播帶貨……22日,本屆農高會開幕首日,網絡媒體上一波“直播流”聲量頗高。

“我們邀請網絡達人聯合農科專家、企業代表,一同線上上推介農高會上的新品種、新技術,共同展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最新成果。”農高會線上推介活動負責人陳其輝說。據介紹,本屆農高會相關話題全網傳播累計近7億次,實作線上交易額2.39億元。

與此同時,2021楊淩現代農業高端論壇、2021楊淩國際農業科技論壇等一批重磅活動也線上上進行。來自19個國家的94名知名學者,聚焦數字鄉村與現代農業發展、植物種業與糧食安全等議題,線上上分享經驗,暢談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高端論壇‘雲直播’突破了時空限制,閱聽人人群大幅提升。本屆農高會期間,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教育訓練示範基地的多個海内外實訓基地也實作了‘雲揭牌’。”楊淩示範區黨工委外事辦公室主任馬靜說。

(小标題)“農業奧林匹克”魅力足

本屆農高會以“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振興”為主題,共設8個展館展區,2100個标準展位,采用線上、線下融合方式,全面展示國内外農業科技創新的新産品、新技術,示範推廣鄉村振興的新典型、新經驗。

在農高會的現代農業裝備展區,智能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等各類農機裝備琳琅滿目:一分鐘可移栽一棵樹的移樹機,每天能栽樹700餘棵;農用無人機可實作精準噴藥、播種;車輪比人高的大型收獲機,一邊收割一邊将玉米稈碎成粉末,可直接供牛羊食用……

作為我國最早成立的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楊淩肩負着支撐和引領幹旱半幹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使命。農高會上,一批科技感十足的農業新技術、新裝備集中亮相,一幅未來農業發展的新圖景呼之欲出。

“數字農業系統将農業物聯網裝置布設于田間,實時采集氣象、土壤、病蟲害等資料資訊,通過大資料、雲計算、AI技術等實作智能管控和标準化生産。”深圳農博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從業人員李超說,經過數字賦能,農業生産實作從“靠經驗”到“靠科技”的飛躍,也更能吸引到年輕、高學曆的“新農人”投身農業。

“高大上”的農科成果展示着現代農業的發展成就,接地氣的科普講座打通了農技推廣的“最後一公裡”。本屆農高會的“百名專家服務團”活動上,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淩職業技術學院的百餘名科技工作者,為農民教授科學種植養殖、病蟲害防治知識,受到好評。

(小标題)中國農科城越來越有國際範兒

與往年相比,本屆農高會更加凸顯國際合作中的上合元素。作為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教育訓練示範基地的主體項目,22日上午,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在楊淩正式啟用。

據介紹,該交流中心承擔着教育教育訓練、會議會展、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它的建成啟用,将為上合組織國家間的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科技人才培養、農業技術示範推廣等提供核心支撐和條件保障,為深化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間的現代農業交流合作提供優質高效的平台。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一些線下交流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但在“雲端”,上合國家間的教育教育訓練、文化交流等并未按下暫停鍵。馬靜介紹,截至目前,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教育訓練示範基地已開展線上教育訓練12期,包括上合國家在内的諸多開發中國家的農業官員、科研人員共1萬多人接受了教育訓練。中國農科城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範兒越來越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