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0日,德國對法國發動了"閃電戰"攻勢,這一舉動是當時歐洲國家無法了解的,因為當時的法國聲稱擁有歐洲最強大的軍隊,并且還對德國修建了馬爾基諾防線,這絕不是任何人都能啃的軟柿子, 挑釁這樣一個偉大的敵人絕對是不明智的。
但德國以一種更令人大開眼界的方式這樣做了:"你永遠不可能在法國宣布投降之前占領巴黎,就在德國戰争發生38天後,德國人占領了巴黎市,法國政府看到它已經走了,不得不宣布投降。"
這場戰争粉碎了法國的自信,被視為永久的恥辱,即使它已經很久了。

巴黎凱旋門
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了70多年,軍事平衡是否發生了變化?如果戰争再次發生,法國目前的實力還能再拖德國幾天嗎?
<h1級"pgc-h-arrow right-right"資料軌道""39">在讨論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二戰前德國的情況。</h1>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與英法等戰勝國簽訂了多項不平等條約,其中《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必須支付113億英鎊的戰争損失,所有德國海外殖民地都需要移交給戰勝國,使德國處于近代最低點, 為了還清戰争賠款,失去所有殖民地的德國不得不大力剝削國内人民,但僅此而已,隻夠償還所欠的巨額利息,而當時的德國可以說是一個民生枯萎、經濟不景氣的國家。
當希特勒競選總統時,為了赢得選民的支援,他聲稱在上任後的五年内,所有德國人的辦公桌上都會有面包和牛奶,希特勒被證明是一個聰明的瘋子,他做到了,在執政五年後,德國的國内生産總值甚至失業率都翻了兩番,達到0.98%的曆史低點。
但生産力的繁榮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例如生産資源短缺和德國缺乏礦産等自然資源,作為回應,他與蘇聯開辟了貿易路線,甚至與千裡之外的中國簽署了貿易條約,但由于當時中國處于動蕩之中, 蘇聯的政治制度與歐洲的政治制度不同,由于各種原因,兩條貿易路線随時可能斷裂。
德國戰車
希特勒随後将目光投向了戰争,由于希特勒的短暫記錄,該國的年輕人對希特勒如此熱情,以至于波蘭隻花了28天就淪陷了。
攻佔波蘭後,德國的短闆被捏造出來,但當時德國的實力不足以橫汩歐洲,是以暫時不想與英國和法國等舊勢力作戰,是以希特勒向英國和法國提出了和平建議,希望獲得一段發展期間, 但遭到英國和法國的拒絕,是以希特勒決定使用武力迫使英法和平。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99">法國</h1>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國對法國發動公然進攻,星期天,大部分歐洲人都睡在被子裡,第一個進入法國領土的是德國空軍,在一次不經意的推進中,德國空軍摧毀了仍然卡在機場的法國飛機的防禦工事, 進而奪取了空中權。
随後,德國對法國發動了閃電戰,德軍戰車繞過町野線進入法國領土,因為德國的推進速度太快,法國軍隊的高水準動員連德軍的前進速度都跟不上,隻有法國當地的武裝努力阻止了德軍,但當地的武裝裝備很差, 士兵素質參差不齊,即使傷亡慘重,德軍正規軍仍難以阻擋,僅用了38天就被德軍推到了巴黎。
在巴黎塔下
< h1級"pgc-h-right-arrow"data-track""101">政權内部動亂</h1>
事實上,法國軍隊的實力并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害,面對德國仍然可以是一場戰争,但法國政府為了防止德國在革命黨戰争期間利用發展的優勢,是以他們選擇了投降。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國和德國互相對抗時,雙方的權力差距不是很大,法國迅速崩潰,部分原因是德國率先擊敗了法國,出其不意,也因為當時法國政局并不穩定, 當局為了穩定政權,隻選擇投降。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03">戰後德國模式</h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再次受到嚴厲懲罰,根據《克裡米亞宣言》和《波茨坦協定》,戰敗的德國應該成為一個統一、獨立、愛好和平、民主的國家,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以及首都柏林暫時占領,直到沒有出現這樣的國家。
當時,美國和蘇聯作為兩個國際陣營,由于意識形态的差異,在柏林将德國一分為二并建造了著名的柏林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直到20世紀90年代柏林牆被推倒,這大大削弱了德國的凝聚力, 曆史遺留問題直到現在才得到徹底解決。
德國
雖然歐洲戰勝國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不敢向德國施壓過緊,但德國巨大的軍事潛力,各國還是非常害怕,是以,為了限制德國軍事力量的發展,1945年的波茨坦協定決定德國非軍事化。它規定廢除德國軍事工業,并禁止生産戰争武器(船隻,飛機,坦克和相關原材料)。中小型武器的生産始于1951年。
二戰後,德國發展經濟的努力,完全失去了主宰世界的野心,而現在雖然軍事工業的基地已經不複存在,但憑借其他方面的技術,德國仍然是歐洲的頭号經濟強國,但在軍事方面卻是非常不道德的。
到2017年,德國的海陸空部隊聯合了19萬多人,而且裝備了非常落後的武器,德軍裝備的豹2系坦克隻有300多輛,裝甲車不到1000輛,這些裝備在現代戰争中恐怕自保還不夠,更不用說進攻了。
在空軍方面,德國目前主要服役風力和台風戰鬥機,這兩者都是在1980年代開始服役的,在技術水準上,已經落後大國一代人,而且沒有實力與大國作戰。
在海戰線上,德國甚至沒有一艘大型驅逐艦,隻有三艘F-124"撒克遜"級護衛艦,是德國海軍的絕對主力。另外四艘F-125符騰堡級護衛艦的排水量超過7000噸,但隻有兩艘在服役,使它們成為德國收入更高的戰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軍隊
現在德國不僅裝備少,軍事凝聚力也較差,2011年德國廢除義務兵役制後,德國軍隊的軍隊成了一個大問題,因為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名聲不好,大多數年輕的德國人并不把在軍隊服役視為一種榮譽,在他們看來, 軍隊的履曆即使在将來也會影響他們的求職、晉升等一系列事項。
為了使軍隊對年輕人更具吸引力,德國政府提高了士兵的工資,并制定了在其他國家似乎不可想象的政策,例如每天工作八小時和雙周末休息,所有這些似乎都與我們的公務員待遇沒有什麼不同。
而政策頒布後,德軍的軍事心并沒有增加年輕人對軍隊的向往,反而更加幻滅,因為如果士兵參加訓練計劃,一旦工作超過八小時,他們就會抗議甚至罷工,這讓德國政府感到遺憾。 但要廢除法令,恐怕大多數士兵會抗議,甚至遊行,情況很無奈。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05">戰後法國景觀</h1>
另一方面,法國自二戰以來軍事實力穩步上升,從未脫離世界的點頭,并于1960年試射了自己的原子彈,成為繼英國,美國和蘇聯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并于1968年8月, 第一顆氫彈成功測試。
法國軍隊
目前法國陸、海、空部隊總數約40萬人,并裝備精良。在軍隊方面,法國的主要作戰坦克是AMX-30坦克和勒克萊爾坦克,根據不完整的統計資料,法國陸軍中有一千多輛。法國陸軍擁有5,000多輛裝甲車,法國陸軍的裝甲車不超過200,000輛,在發生戰争時将具有極強的機動性。
法國空軍的兵力不小,目前在服役的法國空軍戰鬥機主要有"幻影"、"美洲虎"和"阿爾法噴氣式"戰鬥機,法國空軍擁有這三架戰鬥機加起來有1000多架,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空中力量。
法國幻影
在海戰方面,法國有三個作戰叢集,包括三艘航空母艦,以及幾艘飛彈驅逐艦、護衛艦、巡邏艦、反水雷艦和四艘核潛艇,它們都具有戰略級彈道飛彈發射能力。
有了這種軍事實力,法國即使放眼世界,法國也是一流的軍事強國,而德國顯然遠非如此。
如果兩軍再打一架,更别提核武器了,法國的軍隊實力、武器裝備還是軍事凝聚力都比德國強得多,畢竟裝備差距可以慢慢彌補,但如果是軍心,士兵們失去了對軍隊的歸屬感,那麼這支軍隊無論如何都是打不赢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曆史重演,很可能防禦形勢将完全逆轉,進入法國迅速擊敗德國。
法國潛艇
但二戰後,歐洲各國人民認識到戰争給他們帶來的傷害,各國都摒棄了曆史因素帶來的刻闆印象,建立了歐盟,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軍事實力的削弱不一定是壞事,因為法國和德國早已苦澀難忍, 如果德國的軍事實力保持一如既往的強大,兩國之間就不會有摩擦,進而影響地區穩定。
戰争沒有赢家,一旦戰争打響,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将是人民在受苦,希望兩國能夠牢記曆史的教訓,珍惜和平,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