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退役老兵到“上海阿爸”,他在助學扶貧路上前行19年

記者 陳躍

十九年前,一次雲南之行改變了張志勇的人生軌迹。

他滿是南面的雲層向西雙版納,卻發現很多孩子穿着破舊的衣服,赤腳......是以,他探訪了留守兒童和貧困家庭,捐錢,将為期一周的旅行延長至近兩個月,然後繼續幫助窮人19年。

為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上學、穿衣,張志勇長期支援800多名學生,各種公益捐贈活動惠及近5萬貧困學生,孩子們愛稱他為"上海阿巴"。

如今,張志勇被評為2021年"最美老将"。他說,退休不會褪色,"既然是榮民,就要有榮民的外表,可以幫助社會做一點點。"

從退役老兵到“上海阿爸”,他在助學扶貧路上前行19年

2018年3月,張志勇與孩子們在貴州省大方縣江鎮的元寶國小。本文圖檔均為上海市榮民事務局圖檔

成為"上海阿巴"

1976年,17歲的張志勇積極響應國家号召,成為一名海軍戰士。然而,四年後的一次意外傷害迫使他離開軍隊,被配置設定到上海的一家國有商店工作。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張志勇"出海"創業,短短幾年,就靠自己的外貿公司經營風水。

在經商期間,他經常将公司的外貿服裝捐贈給貧困山區。"人們總是要為社會做點什麼,否則就沒有成功意義,"他說。

從退役老兵到“上海阿爸”,他在助學扶貧路上前行19年

2020年9月,張志勇在雲南省渤海縣會見了國小生。

2002年,他來到雲南省西雙版納,發現了風景秀麗的另一面:在渤海縣的玉沙國小,孩子們穿着不合身的舊衣服,一間教室漆黑破舊;

張志勇走訪了很多地方,了解到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孩子,老人同住,窮困潦倒的家庭。他捐出了所有的錢,甚至連他打算買的錢都沒有捐出去,并計劃了一周的旅行,延長到近兩個月。

回到上海後,張志勇依然關心那些孩子,他決定深入農村幫助學生,關閉自己的六家店,賣車,用10萬元買衣服、文具等材料,投入到雲南扶貧事業中。

頭幾年,他會在雲南生活半年,開着借來的車四處走動,來訪了解情況。在偏遠的山村,窮人難以形容的困境讓他憂心忡忡:一個四五口之家騎着一身衣服去見客人;

張志勇要玩生意的本領,要養料。當他第一次把一卡車的衣服送到西雙版納時,當他看到老人和孩子們穿上衣服和鞋子時,他感到"治愈"。他還同時資助了28名學生,并向他們保證,隻要他們努力工作,他将繼續資助他們。"這些費用可以改變一個孩子,一個孩子上學會驅使孩子上學。張志勇覺得,孩子愛上學,可以慢慢改變一個家庭。

多年來,他的幫助足迹遍布雲南,然後是艱難的山路,然後是偏遠的山村,都阻擋不了他。不知是什麼時候,孩子給他起的名字也從"老師""叔叔"改成了"上海阿爸"。

從退役老兵到“上海阿爸”,他在助學扶貧路上前行19年

2020年9月,張志勇向雲南省田田縣雷鋒國小捐贈校服、書籍等教材。

彙集愛與支援

畢竟,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随着張志勇的故事的傳播,越來越多的慈善組織和愛心人士加入到幫助窮人的道路上來。

2014年6月,上海張志勇公共服務正式成立。人們高高聚集柴火,通過這個平台,張志勇整合各類愛心資源,解決貧困兒童在山區生活和學習的困難。

公益服務成立後不到半年,張志勇随社會捐贈了2000套被子和文具、書籍等學習用品,奔滇南渤海、紅河等偏遠山區,為那裡的貧困師生送來上海的溫暖。2016年,張志勇在渤海縣曙光農場設立"愛之牆",定期向貧困家庭捐贈衣物,至今已捐贈3000多件愛心衣物。2018年,張志永公益服務屏邊站,首批捐贈物資和資金共計18.6萬元,他還多方聯系、籌款,幫助患者隻能蹲在地上爬行雲南哈尼女孩李偉芬到上海治療,實作這個"蟹姑娘"站起來行走的夢想。像這樣的志願者項目很多,張志勇隻為一個念頭,"孩子們都好了,我安甯了。

從退役老兵到“上海阿爸”,他在助學扶貧路上前行19年

2020年9月,張志勇在雲南省肇甸縣雷鋒國小與身穿新校服的學生合影留念,鼓勵孩子們向雷鋒學習。

如今,張志永的公益活動和志願者隊伍正在壯大,現已組建了27個隊伍,志願者人數超過一千人。志願者與張志勇一起,接收、整理、運輸、分發各種愛心物資,将"上海阿巴"愛心送到雲南、甘肅、青海、西藏等地。截至目前,上海張志永公益服務已累計捐款280多萬元,捐贈各類物資580餘噸,惠及貧困學生近5萬人,教師500餘人。

"支援我的人越多,我就越能把每一分錢都用好,對每個人和志願者負責。張志勇的公益行動和志願項目通過公衆号"張志永公益事業"定期釋出,随時向志願者和公衆通報項目進展情況,捐款走,并接受社會監督。

從退役老兵到“上海阿爸”,他在助學扶貧路上前行19年

2020年12月5日,張志勇一行,整理出700多箱愛心物資運往雲南。

"我希望每個人都不缺乏愛。

這些年來,張志勇依然氣憤,孩子沒有書可讀,學校設施差,心髒病孩子到上海就醫,當地農産品找市場,他會管理。一次又一次的善行就像在湖面上扔石頭,冒出來,攪動水花,給貧困家庭帶來真正的改變。

自2002年以來,張志勇已提供獎學金,支援800多名中國小生,大專和研究所學生。僅在2014年和2015年,他們就有30人上了大學,畢業後,他們通過自己的奮鬥和穩定的收入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19年來,張志勇也見證了環境的快速變化:村裡的小屋有水泥路,老師留下來,學校建築條件有點新,最挑剔,人們的想法發生了變化——"在最初的那些年裡,很多土地荒無人關注,現在我們願意集思廣益。如發展農業種植,發展加工業,發展當地企業。隻要大腦還活着,手腳都在努力,緻富是肯定的。"

從退役老兵到“上海阿爸”,他在助學扶貧路上前行19年

除了物質上的錢,張志勇還願意運來勤勞的理念和思路緻富。在過去的兩年裡,他教當地農民如何與市場建立聯系并線上銷售他們的産品。當地越來越多的人家緻富,人們建樓,拿着最友善的東西來感謝他,但他從不貪心,隻說"因為大家都趕上了好時光"。

張志勇自己得到了什麼?可能不具體,但當地生活會邀請他點名,建房上梁會邀請他喝酒,緻富會送他最好的茶餅,孩子上學,找工作,被評為優秀共産黨員,會第一時間報喜。

從上海到雲南,2700多公裡,張志勇往返次數甚至數不勝數。如果一定要問是什麼讓他一直堅持扶貧到現在,那隻是一個簡單的想法:"我在愛情中長大,希望大家不缺少愛情,能幫一個就是一個。"

負責編輯:加文

校對:張良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