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江日報記者陳奇雄 通訊員徐晶 王賢芳 羅晨曦
今天,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1950年10月25日,我志願軍第40軍118師在靠近中朝邊境的兩水洞山區打響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一槍,首戰告捷。
在這個特别的日子到來之前,長江日報記者專訪了部分參加過抗美援朝戰争的志願軍老兵。他們講述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的親身經曆。
曾首批跨過鴨綠江,88歲老兵張鵬鈞回憶:
“面對狂轟濫炸,我們堅信,我們必勝!”
1948年入伍,1949年入黨,曾參加解放戰争中的遼沈戰役與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獲得過解放獎章、勝利功勳榮譽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等獎章,88歲的張鵬鈞老人從原濟南軍區後勤部第11分部政治委員任上離休後,被安排在湖北省軍區武漢第二幹休所休養。
10月20日,張鵬鈞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當年,他與戰友們義無反顧地參加抗美援朝戰争,就是為了打擊敵人,保衛和平。
■ 得知首戰告捷,高興得跳了起來
張鵬鈞介紹,抗美援朝戰争打響後,他所在的東北軍區169師505團作為首批入朝部隊,從長甸河口經過清城橋,跨過鴨綠江,為志願軍大部隊入朝作戰“探路”。
張鵬鈞告訴記者,當年他與戰友是抱着必勝的信念投入抗美援朝戰争的,“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打赢!”進入北韓境内後,遇到了從前線撤退下來的北韓人民軍官兵,從他們那得知“我們志願軍将要遇到的敵人,絕不是什麼軟柿子”。但他們仍信心十足,相信志願軍一定能戰勝敵人。果然,幾天後的1950年10月25日,入朝的志願軍就首戰告捷,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敵人。後來,這一天被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喜訊傳來,我們都高興得跳了起來,打敗敵人的信心更強!”
■ 累得吐血,康複後主動重返戰場
1951年4月,因連續行軍,勞累過度,他開始咳血,被部隊送回位于國内牡丹江的第36陸軍醫院救治。1951年8月,病愈後,他主動要求傳回戰場。在平壤志願軍轉運站執勤時,他與一位戰友乘坐裝有大量炮彈的運輸車奔赴前線。汽車剛出平壤不久,突然遭到4架“野馬式”敵機的瘋狂掃射,他與戰友從飛馳的汽車上跳下,就地滾到路邊的溝裡。汽車被炸得起了火,大火濃煙中,炮彈爆炸聲震耳欲聾。同行的戰友被炮彈皮炸傷腿部,鮮血直流。他迅速爬過去用急救包幫助戰友止血,然後到附近村裡找人來幫忙,一起将戰友擡到北韓人民軍的醫院救治。不幸的是,駕駛汽車的兩名司機壯烈犧牲。為了盡快回到前線,他于次日晚換乘另一輛運輸汽車趕回前線部隊。
張鵬鈞說,1953年《北韓停戰協定》簽訂前夕,美軍為了在談判桌上對我方施加壓力,不時出動飛機轟炸我方目标,但這時志願軍已裝備了大量防空武器,并且擁有局部地區的制空權,能有效擊落敵機。有一次,志願軍的高射炮将一架敵機擊落,敵機飛行員跳傘逃命,掉到了他所在部隊駐地附近。他立即與兄弟部隊的戰友們一起,參加了活捉敵機飛行員的行動。
血戰長津湖,90歲老兵李東德回憶:
“團長犧牲了,戰友凍成冰雕,沒有一個人後退!”
在電影《長津湖》中,有一支英勇的志願軍連隊,在長津湖阻擊戰中,為了阻擊南逃美軍,埋伏在-30℃—-40℃的雪地裡,被凍成了冰雕,100多位官兵壯烈犧牲。據了解,這支英雄連隊的原型,就是我志願軍9兵團20軍60師180團1營2連。
10月20日,在武漢第一幹休所,記者找到了英雄們的戰友——李東德。當時,他作為志願軍9兵團20軍60師180團團部警衛員,随團參加了殘酷的長津湖血戰。
今年90歲的李東德老人祖籍河南汲縣,1948年參軍,1950年入黨,參加過解放戰争與抗美援朝戰争。從原二炮指揮學院離休後,一直在武漢第一幹休所休養。
■ 趴冰卧雪,在敵人必經之路旁設伏
李東德介紹,他是志願軍9兵團20軍60師180團團部警衛員。長津湖戰役期間,他們團的幹部戰士,均穿着單薄的棉衣,晝伏夜行,踏着厚厚的積雪,翻過人迹罕至的大山,成功穿插到長津湖南端黃草嶺一帶設伏。上級給他們團的指令是:就地構築工事,就地阻擊敵人,不準後退!
有一條公路從黃草嶺邊經過,該公路的一邊是高山峭壁,另一邊是萬仞懸崖。這條公路是美軍第10軍主力陸戰一師向南方逃跑的必經之路,也是美軍增援部隊北上的必經之路。
李東德記得:“我與戰友們,趴冰卧雪潛伏在黃草嶺一帶。為了防止自己暴露,我們不能生火,隻能抓一把雪,然後吃一口炒黃豆、炒面,或幹脆啃一個洋芋充饑;我們又冷又餓,還得在凍得堅硬如鐵的陣地上挖壕溝與構築掩體。但我們都毫無怨言,我們隻想擊敗敵人!”
■ 團長壯烈犧牲,團參謀長也負了傷
李東德說,在潛伏了五六天後,戰鬥終于打響!他們團所在的陣地,受到敵人南北夾擊。美軍陸戰一師為了逃命,派出精銳部隊,在飛機、坦克、大炮配合下,發起一波又一波瘋狂攻擊。此時,他們團所守的陣地,是阻截敵人逃出長津湖地區的最後一個關卡。他們團的幹部戰士,都清楚自己的使命。
李東德說,有太多的戰友犧牲在這次戰鬥中,戰鬥打到最激烈的時候,“我們團的團長趙鴻濟,在帶着警衛員沖向敵人時,壯烈犧牲;我們團的參謀長,也負了傷!”
李東德說,由于補給困難和防寒手段奇缺,他們團的凍死凍傷減員情況極其嚴重:“有人手被凍壞,無法拉動槍栓與扔手榴彈;有人雙腿被凍僵,沒法向敵人發起沖鋒!”他們團1營2連的100多位官兵,被凍成冰雕,全部犧牲在陣地上。
■ “我還要上陣殺敵,請你們保住我的腿!”
李東德的雙腿也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嚴重凍傷。戰役結束後,他被送到野戰醫院救治,醫生發現,他雙腿小腿上的皮膚與肌肉已壞死。“他們用棍子敲擊我的小腿,能聽到砰砰悶響聲從小腿上傳出來,但我自己感覺不到痛。”醫生想鋸掉他的小腿,但被他拒絕了,他說:“我還要上陣殺敵,請你們保住我的腿!”送他去醫院的團政治委員也懇請醫生想辦法保住他的雙腿。
經過保守治療,一兩個月後,他感到小腿内部奇癢無比。醫生說,這表明小腿上已長出新的肉芽。為了讓肉芽順利生長,他用手把覆寫在肉芽上的、已壞死的皮膚與肌肉組織,一層層揭掉了。後來,他的雙腿小腿神奇般地康複。他立即回到老部隊,并随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中的第五次戰役。
■ 頭裡的彈片68年後才取出
在第五次戰役的一次戰鬥中,他冒險帶着水壺到陣地旁的一條水溝幫戰友們取水,遭到敵人的重炮轟擊。他頭部受傷,一塊炮彈碎片擊中了他的頭部。他跑回陣地,做了包紮處理後,一直戰鬥到第五次戰役結束,才去野戰醫院找醫生治傷。“這時,傷口表面已愈合。因受醫療條件限制,醫生當時沒有把嵌在我腦袋中的彈片取出。直到2019年我去醫院就診,由外科專家把已在我腦袋中存留了68年的一塊彈片取出。彈片有指甲大小。”
李東德表示,當年我們志願軍在武器裝備、後勤保障那麼差的條件下,能在長津湖戰役中擊敗美軍的王牌部隊,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作為士兵,他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志願軍是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忠誠、鐵一般紀律的部隊,是以志願軍才能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我們志願軍是正義之師;我們充分發揚了人民軍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光榮傳統。我們志願軍能打赢抗美援朝戰争,是理所當然的!”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