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檸檬不一定是酸的,也有可能是甜的丨花花萬物

編者按:從深海到山巒,從沙漠到熱帶雨林,地球的每一個部分都有植物的印記。随着多年的變化,氣候變化,地質運動,栖息地的變化,植物随着時間的推移而進化,并保持了一個多樣化的世界。中國科學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聯合開啟了"花與萬物",在這裡我們關注植物的生存、競争、繁殖、死亡,展現出奇異的大自然,诠釋成千上萬的氣象生物,探索生命的神奇秘訣, 向這個沉默而充滿活力的世界緻敬。

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景觀溫室中,有幾株不起眼的常綠灌木,半個多人高,有許多短而密的樹枝,葉革,花朵或簇生在樹枝之間或老樹枝之間。如果你碰巧在早夏或仲夏,你可能會看到一些橙紅色的花生狀水果挂在樹枝上,外觀光滑,隻有一層薄薄的果肉。這種看似扁平的橢圓形水果,酸甜可口,似乎沒有什麼神奇的東西。但是隻要在大約半小時内吃一點這種果肉,然後檸檬,你會驚訝地發現檸檬更甜!

這種神奇的小水果是神秘的水果Synsepalum dulcificum,也被稱為變味水果,屬于Shanlanko,原産于熱帶西非,于20世紀60年代引入中國。神秘的水果本身并不甜,但可以改變味道,比如吃酸水果才能嘗起來甜。

檸檬不一定是酸的,也有可能是甜的丨花花萬物

神秘果實 Synsepalum dulcificum (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學)

為什麼神秘的水果能改變一個人的口味?

神秘果肉中的神秘水果是一種改變風味的蛋白酶,可以調節人的味覺,讓人吃酸也感覺甜,而這種改變口味的功能非常敏感,隻有小劑量才能表現出高度的味覺變化功能。

對于這種味道的變化有幾種解釋:一些研究表明,在吃了神秘的水果後,酸性物質因甜味物質的作用而減少;

是以問題是,為什麼很多人在談到檸檬時會感到酸味?

酸度是由舌頭粘膜受到氫離子刺激的感覺引起的,是以溶液中能電離氫離子的物質是酸性物質。醋酸是酸,其主要成分是醋酸,還富含鈣、氨基酸、琥珀酸、葡萄酸、蘋果酸等。許多水果都有酸味,是植物檸檬酸、蘋果酸、醋酸、酒石酸等,如檸檬含有檸檬酸,蘋果含有蘋果酸,酸葡萄含有酒石酸。

除了熟悉的檸檬、青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兩種特别的酸味植物。

酸性角度比檸檬酸性更強

羅望子籼稻,也被稱為酸豆和羅望子,是一種原産于非洲大草原的藥用常綠樹。酸角樹生長緩慢,生長十年,開花十年,壽命可達200年,其中經濟壽命約為100年。酸角耐旱,耐光,适合幹熱谷種植,在雲南、海南和兩州等地後面前屋很常見。它的樹幹高大、粗壯、葉清澈,常年綠樹成蔭,樹枝上挂着一串棕褐色鈎針編織的果實,果實常不規則地萎縮,看起來有點像幹月桂圓。

檸檬不一定是酸的,也有可能是甜的丨花花萬物

酸角羅望子籼稻(圖檔:中國植物學)

吃過酸角的人一定要記住酸甜的味道,吃舌頭,牙根幾乎是酸性的,它比檸檬酸性更酸。研究表明,酸性角漿富含多種有機酸、糖類、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和礦物質。其中,有機酸主要是酒石酸,含量遠高于檸檬和李子,可以說是"旺美口渴"的首選對象。

酸角種子富含八肽糖,這是一種類似果膠但性能更高的食物增稠劑和穩定劑。酸角果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除了生食外,還常用于制作各種風味小吃,如"雲南18奇"酸角蛋糕。酸性角樹的葉子,花朵和果實含有可用作染料的酸。此外,酸角樹的木質質地堅硬緻密,被譽為"東方神樹"。

螞蟻森林中的沙棘

好吧,你沒有記錯,這是一個軟體中的螞蟻森林。

沙棘屬沙棘屬是刺猬,通常生長在黃土高原幹燥的河床或山坡上。沙棘極易耐旱,極貧瘠,極冷極熱,可謂是一種非常皮革的植物,是以它被廣泛用于水土保持、植被的快速恢複。資料顯示,一棵沙棘樹可以穩定4立方米的土地,淨化空氣本身的40倍。

檸檬不一定是酸的,也有可能是甜的丨花花萬物

沙棘沙棘鼠李糖(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學)

沙棘,又名醋柳,酸柳,你可以從名字中聽到酸味。沙棘橙或橙子的果實很酸,水果中的酸味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氩氣,酚酸和脂肪酸,其中氩氣的含量為3.5%~4.49%,主要是蘋果酸,琥珀酸,抗壞血酸(維生素C),草酸,檸檬酸,酒石酸等。

沙棘中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高達950mg/100g。此外,沙棘果實還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輕工、航空航天等領域。除新鮮食品外,沙棘果還被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醬、水果等食品。

那麼你在螞蟻森林裡種了多少沙棘樹呢?

引用:

1. 巴托舒克 L M , GentileR L , Moskowitz H R , et al.由奇迹果實(Synsepalumdulcificum)引起的甜味。生理行為, 1974, 12(3):449-456.

2. 山本C,永井H,高橋K等人體米拉克果實味覺修飾作用的皮質表征[J].神經影像學, 2006, 33(4):1145-1151.

3. 潘麗萍, 于世麗, 李海航.改變風味的蛋白質的神秘果實的研究進展.

4.于文林、馬凱華、宋淄博等酸性種子資源保護利用進展.熱帶作物學報, 2020, 41 (1): 202-209.

5. 王桂玲.測量沙棘中的維生素C含量。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1995.

6.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學編輯部.中國植物學.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3: 18.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繼續閱讀